海底捞、麻六记,餐饮巨头靠搞酒店自救_业务_品牌_布局

酒店搞餐饮,将其视为第二业务,似乎已经是个常态化的事件。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酒店意识到,“关注本地业务,是酒店行业重点方向之一。”因为酒店不仅要服务来自异地的游客,更要关注本地的居民,可以将餐饮业务做成自身特色,并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

酒店搞餐饮,将其视为第二业务,似乎已经是个常态化的事件。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酒店意识到,“关注本地业务,是酒店行业重点方向之一。”因为酒店不仅要服务来自异地的游客,更要关注本地的居民,可以将餐饮业务做成自身特色,并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

但如今,相反的情况也渐渐出现。海底捞出手收购日本酒店,麻六记汪小菲成立酒店管理公司,越来越多的餐饮巨头想要布局酒店行业,甚至连奢侈品品牌LV、快消品牌MUJI也插手酒店,分一杯羹。

01 海底捞花1.3亿元,买了个“赔钱”酒店

近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Newpai与同为实控人张勇控制的特海国际的全资子公司Haidilao Japan签订协议,作价26亿日元(约合1739万美元、1.27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持有的JAPAN HAI全部股权。

JAPAN HAI持有并管理一家位于日本长野县轻井泽的酒店,主营业务为日本酒店管理运营,并持有在日本开发温泉的许可证。

只不过,从公告看,Haidilao Japan的酒店业务税前亏损在2021年和2022年,达到了82万美元(约合600万元)和63万美元(约合461万元),这是一家亏损的公司。

餐饮巨头布局酒店行业业务,并不是个例。

汪小菲所创立的餐饮企业麻六记,今年,同样成立了北京麻六记酒店管理公司,目前已经成立了5个酒店公司及酒店分店,并且在太原和青岛成立了酒店管理公司。餐饮和酒店明显成为麻六记两条主业务线。

纵观二者布局酒店的原因,略有不同。海底捞是正在面对国内翻台率下滑,门店增量触及天花板等自我困境,而麻六记则是想要布局上市。前些日子,据媒体报道,“麻六记”或最早于明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正与招银国际及华泰证券合作IPO事宜。

但其实,这二者布局酒店业务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取多元化的业务增长点。

近年来,餐饮成为了酒店人打造“非房收入”最为火热的板块。酒店可以做餐饮,反过来看,餐饮业可以做酒店。

一旦做好了,将为餐饮企业锦上添花。百年餐饮老字号同庆楼,2020年切入酒店赛道,新设立子公司安徽富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同庆楼已经抛出了四次购买资产计划。

很多餐饮企业,都想向同庆楼学习。

02 品牌效应,扩大业务链条

海底捞们的野心,不止于此。

酒店、餐饮,之所以可以跨界,相互进行业务尝试,本质上是因为它们都同属于休闲消费,可以满足消费者娱乐、享受和休憩的体验需求。

同时,海底捞等餐饮企业,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龙头,离不开品牌力和忠诚度的打造,它们布局酒店行业,未尝不是提升极致体验,加深品牌概念,补全业务链条的尝试。

之前,早已有所许多例子。

比如,以江浙菜知名的餐饮品牌“外婆家”,在餐饮闻名后,创始人又尝试了高级住宿业。在浙江桐庐和浦江的交界处,寻找了一个古村落,完善修缮了一座高级民宿。他们的民宿,正如”外婆家“的品牌定位一样,既古朴,又有田园的奢华之气。

“外婆家”高级民宿古村落

同时,抛开餐饮,许多知名消费品牌,也有过对酒店行业的布局尝试。以零售巨头MUJI为例,从零售到做餐厅再到做酒店,MUJI对业态的扩张从未停止。但它布局餐厅和酒店时,一直延续着中端市场的品牌定位,中端市场突围。

高端定位的一个例子是奢侈品品牌LV。日前,LV2024春夏大秀有一个新闻焦点是,它将把香榭丽舍大街103号做成以LV为名的首家酒店。

LV对于高端酒店的布局一直在做,在2018年收购了著名的野奢酒店品牌Belmond,收购宝格丽之后还间接拥有了宝格丽酒店及度假村的所有权,以及目前唯一一个盖上LV水印的白马庄园CHEVAL BLANC。

与”外婆家“、MUJI和LV一样,海底捞同样可以延续自身的品牌调性,将酒店纳入到自身的品牌链条之中。

03 餐饮做酒店,能做成么?

海底捞们做酒店,挑战其实很多。

最明显的一个,就是没什么可参考的样本。餐企布局酒店,除同庆楼等极具名声的餐企代表,更多的还是一些国外的小众餐企。比如,西班牙有一家Hotel Casa Cacao,是由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理人所创办,将巧克力美食工坊与酒店相结合,形成了住宿、美食体验、商业为一体的模式。

Hotel Casa Cacao

同样,伦敦的欧陆风味餐厅The Ivy Le Caprice和J Sheekey口碑载道,日前,幕后主创二人组克里斯·科尔宾(Chris Corbin)和杰瑞米·金(Jeremy King)又将触角伸向酒店 —— 73间客房的博蒙特酒店(The Beaumont)于伦敦梅菲尔区(Mayfair)诞生。

国外的餐饮企业想要成为本土品牌的取经源泉,能提供的参考价值实在有限。

另一方面,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是酒店投资的两大特点。但餐饮往往可以“小快灵”,回报见效也比较快。酒店和餐饮存在本质差异,能做好餐饮的巨头品牌们,不见得也能做好餐饮。

从海底捞的尝试中,就可以看出来。海底捞收购餐厅的消息一出,股价产生了剧烈波动,股价下跌幅度高达12.78%,收于17.06港元/股,市值失守千亿港元。

这一反应表明,虽然这次收购交易被视为海底捞寻求全球增长的办法之一,但市场似乎对其提出了一些质疑。

未来,海底捞们能否在酒店业务挖掘出新的增长点,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2eA8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