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云原生2.0时代,厦门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_华为

云原生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强大的底层云平台支撑上层业务,并将业务中的通用部分下沉到底层平台,从而带来更好的业务聚焦成果。 当云原生从以资源为中心,过渡到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 2.0 时代后,越来越多

原标题:云原生2.0时代,厦门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云原生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强大的底层云平台支撑上层业务,并将业务中的通用部分下沉到底层平台,从而带来更好的业务聚焦成果。

当云原生从以资源为中心,过渡到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 2.0 时代后,越来越多的组织与开发团队开始将目光投向云原生背后的价值内涵,希望寻找适合自身场景的最佳落地实践。企业希望通过云原生转型获得实在的利益回报,这种回报可以体现在业务效率的提升、组织成本的下降,或是部门间更紧密的协作能力等等层面。当企业能够从同行经验或者部门试点中看到明确的收益证据,自然会为转型方案投入更多资源,更快走向云原生 2.0 的全新世界。

为了帮助企业与开发人员充分领略云原生技术的强大潜力,推动国内云计算生态快速发展,2020 年 11 月 28 日,华为云联合 InfoQ 举办了“X-Meetup 高端技术思享会”厦门专场。本场交流会多家企业技术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企业云原生转型创新之路上的经验和理念。

(与会嘉宾在现场分享和讨论)

1从“上云优先”到“云原生优先”,企业 IT 战略走入全新时代

作为云原生产业的标准化组织,CNCF 一直在为云原生理念制订和完善技术规范标准。在这套标准指引下,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内,各领域的云环境下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运营业务,从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算力效率。

另一方面,传统的研发和运维工作在云原生背景下能够通过云端自动化打通和协调,形成资源联动,进而变革传统的工作模式。更进一步,企业不同类型应用中的共通部分都可以下沉到云平台处理,使企业开发团队腾出资源完全投入业务开发。由于云原生的标准化特性,企业无需担心供应商锁定问题,可以放心为转型持续投入资源。

由此以来,衡量开发人员的指标就可以更加偏向业务侧,团队会更注重开发人员的业务实现能力,而非基础架构开发能力。正如华为云云原生专家在思享会上提到的:

企业业务往往非常复杂,需要业务能力非常强的专门人才;而在技术层面,与高阶业务相关的技术难题也需要技术人员全力应对。

也就是说,云原生的本质是企业 IT 的基础设施,是软硬结合的一体化服务。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够很好地应对当下企业面临的峰值流量冲击、应用快速增长与微服务化趋势等压力,大大降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的运维压力。

当企业刚刚踏入云原生的世界时,往往会选择以容器为入口开始探索和体验。正因如此,头部云计算厂商都在发力容器建设,结合软硬一体化、多云管理、有状态服务和 AI 作业等支撑,为云原生产业打造坚实可靠的生态底座。作为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头部厂商之一,华为云在云原生领域自然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努力,希望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引领云原生的技术趋势。华为云云原生专家介绍:

华为云是 CNCF 亚太地区唯一创始会员和白金会员、持有 K8s 亚太地区唯一席位,并推出了 CNCF 顶级孵化项目——边缘计算管理平台。华为云还在同信通院合作制订企业云原生建设白皮书,定义云原生落地最佳实践。

华为云针对云原生开发了多个核心解决方案,包括高效运维、混合云、边缘计算等场景都有对应的成熟方案。华为云还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将软件层与底层存储计算网络深度结合,并做到了多云集群与边缘的统一治理。针对应用架构升级,华为云提供了标准研发框架,很好地支撑有状态应用。

华为云重点发展的云原生能力还包括端边云协同应用、服务网格和应用市场等。其中,服务网格又涉及服务治理、灰度发布和流量监控等环节,应用市场则汇集了可以在不同企业的相似应用场景中复用的能力和应用。

根据华为云的经验数据,当整套云原生方案应用在 AI 和大数据的典型场景中后,计算成本可以缩减 30%,而性能可以达到 30%-50% 的大幅提升。以 AI 和大数据为突破口,云原生在企业 IT 战略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企业完全云原生化的目标。

在华为云云原生专家分享之后,来自多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展开了分组讨论,就云原生在企业领域的落地实践交流思想和经验。

(与会嘉宾在现场分享和讨论)

2DevOps 走向云原生:痛点与亮点的辩证谈

开发运维是企业 IT 的日常工作重心。企业走向云原生环境时,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云原生如何影响开发运维的工作效率。雨果网的 Owen 对公司使用的云端自动化运维平台就颇为满意:

我们公司没有专职运维,主要靠云提供商的代码托管、代码自动审核等工具完成运维需求。公司团队则将重心放在业务开发层面,无需在运维工作上投入太多精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类运维技术和方法论都不是灵丹妙药,实践落地时都要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人员。如果技术落地不能与团队人员配置相适应,那么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厦门梅沙科技的李剑洪就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今年我们部门与位于深圳的另一个部门合并。由于业务技术架构拆分过细,改动一个功能经常涉及多个服务和模块,因此需要与多位开发人员协作。同深圳原部门的同事协调就出现了很多障碍,增加了微服务体系的治理难度。

来自快乐学习的练素琼也有类似的经历。快乐学习早期代码管理混乱,每位开发人员都有合并权限,微服务数量众多,因此管理难度直线上升。练素琼感慨:

当时为了微服务而微服务,发现自己控制不了,又拆又合,经历了很痛苦的过程。

来自品象网络的张豪的看法与前两位类似。张豪认为,如果团队规范不够完整、能力不足,上线微服务就可能成为一场噩梦。张豪所在的团队比较重视流程规范和执行制度,因此在微服务实践中没有遇到很大的问题。但涉及到 DevOps 时,张豪发现 DevOps 需要的很多冗余配置拖累了团队效率,还明显增加了成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各种技术和方法的采用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企业面对的实际需求和场景状况来做针对性的判断。

华为云云原生专家总结说,云原生的实践落地需要企业客观看待收益与投入之间的关系。企业可以从较小的需求入手,逐渐扩大云原生实践的范围,避免操之过急带来负面影响。在新理念的推行过程中,企业要及时接收反馈,随时调整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云原生的价值与能力。

(11 月 28 日厦门闭门会嘉宾合影)

3云原生“上车”,企业跨入新领域的心态与需求

作为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新生概念,云原生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企业刚开始接触云原生时的态度往往比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企业快速感受云原生的价值就成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突破口。

福建番茄科技的谢桂勇对此颇有感触。番茄科技日常会举办一些业务活动,每逢活动就会出现订单量剧增的情况。为了有足够的弹性来应对短时间内暴增的流量,番茄科技的团队才将目光投向了云原生方案。

与番茄科技的情况类似,铃盛网络走上云原生道路的契机也来自于业务。铃盛网络主要开发音视频通信产品,对基础架构要求很高,因此自主开发的架构很难跟上业务节奏。鉴于此,未来铃盛会逐渐将所有业务都迁移至云端,解决基础架构迭代缓慢、能力不足的问题。铃盛网络的陈建伟还具体分析了公司上云的一些心路历程:

我们现在的一些痛点和业务是否可以转到华为云上呢?我思考了几个问题:第一,我们主要做应用端开发,其编译过程会耗费大量资源;其次,环境自动化测试等种种需求也需要很高的资源投入。为了应对这些需求,我们每年都会购买很多新机器。如果这些需求迁移到云端,我们企业是否就能节省很多采购成本,并避免每年规划设备购买方案的痛苦呢?

嘉宾张进春来自一家虚拟运营商,他比较关心云原生入门过程中的技术与成本门槛。此外,企业数据留存在云端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是张进春较为关注的要素。他还提到,云平台的资源利用率在当下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存在很多浪费现象。如何提升资源利用率,是云原生推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一大主题。

厦门走云科技的宋红表示,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对于云原生技术架构处于研究探索期,未来,走云希望利用云原生解决不同项目之间的隔离问题,并提升开发部门的响应速度。

关于几位嘉宾对华为云原生产品提出的多个咨询问题,华为云专家都做了细致的解答。专家还提到,华为云的一大优势是软硬件深度结合优化,从而提供较好的性能与性价比表现。针对几位嘉宾列举的需求,华为云都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踏上云原生转型旅程。

4畅聊技术、展望未来:X-Meetup 为行业提供思想交流平台

在几个小时的分享讨论中,参与本次“X-Meetup 高端技术思享会”的嘉宾都有了很大收获。大家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中更好地了解了云原生技术的台前幕后,并为自身企业的云原生转型战略储备了许多技术弹药。

接下来,X-Meetup 系列活动还将走进更多城市,为各地区 IT 从业者提供欢聚一堂、交流切磋的绝佳机会。从 5G 到云原生,从 AI 到大数据,X-Meetup 会持续紧贴热点主题,不断探索创新技术领域的前沿趋势与落地最佳实践,努力打造一个国内高端技术交流的领先品牌。

点个在看少个 bug????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A9gq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