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才刚刚开始下一句未名新语|陈嘉儀:我和你的故事,刚刚开始

编者按 正值北京大学一百二十岁生日之际,燕园又迎来了一批年轻学子,这份相遇是百廿北大收获最温情的生日礼物。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各位燕园学子将在北大共创美好未来。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齐聚北大的天下英才的“未名新语”。 陈嘉儀
原标题:未名新语|陈嘉儀:我和你的故事,刚刚开始编者按正值北京大学一百二十岁生日之际,燕园又迎来了一批年轻学子,这份相遇是百廿北大收获最温情的生日礼物。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各位燕园学子将在北大共创美好未来。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齐聚北大的天下英才的“未名新语”。陈嘉儀毕业高中: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分数:663分(文)录取院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我有点喜欢这里了“跟我去北方吧,那里正下着雪,就让我滚热的灵魂在冰霜上撒个野。”那是一月的尾巴,我来到北大参加中文系的寒假人文课堂。那时我站在博雅塔下,第一次看到结冰的未名湖。北方的冬天有着和南方完全不同的寥阔感,树叶被大风掀落了,露出了光秃秃的天空,湛蓝无边,值得每一个看到它的成都人发一发朋友圈。我抬头,搓着手,突然就想起了这句歌词。这是北方。我一直不喜欢北方,也没有对北京怀有好印象。只是那个冬天,我对北京那固执的冷淡有了那么一点改变。那是因为一个个惦记着学五食堂手抓饼的早上,还是因为抬头瞥见从窗外偷露了进来的阳光的中午呢?是因为一个人站着二教前看晚霞的温柔傍晚,还是那挂着碎瓷片一般的月牙的冬夜呢?我想起自己走到窗边一抬头,那红檐灰瓦蓝天一起闯进了我的眼睛里。我想起了英语词典上的那个例句:“Theredhouselooksbeautifulagainstthebluesky.”,它是如此生动地在我面前。我想起那句“红楼飞雪”的旋律,一时间竟有点恍惚,仿佛眼前明晃晃的光线落下来,就成了白茫茫的飘雪。这里的冬天竟然是这样的啊,树枝可以这么秃,天空可以这么大,外面可以这么冷,晚霞可以这么好看。那时候曹文轩老师念着:“你心情真好,和那蓝天没有关系吗?”我笑着,想起外面那天空,那风,那晴朗。那时候我们念着诗,坐我旁边的女孩把那首“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写下来给我,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如今仍记着这礼物的可爱。那时候我站在第一排,看着一群同龄人围着吴晓东老师讨论“美与丑”的命题,心里也有欣羡,也有感动。我承认我那时有点喜欢这里了。幸会啊,再会吧好吧,我承认这样的喜欢来的太晚。说来实在惭愧,我实在是个不敢许愿的人,或许的确少些自信。别人都是在儿时开始了对北大的向往,而我是在距离高考还有约莫百天的时候,站在未名湖边,真实地感受着北方凛冽的寒冷,和这片园子的可爱,突然才有了这样“我想要在这里度过我今后的求学时光”的真实渴望,才有了“我会要尽我最大努力考上这里”的决心和勇气。富兰克林说:“只发生一次的事就像没有发生过。”回程的路上,我在机场看到书上的这句话,突然就想着:幸会啊,再会吧。这不是仅此一次的邂逅,而是我向往的、我憧憬的,我和这片园子更多的故事。一切都是寻常回到几个月前,我几乎和每个高三学生一样,在方程式和不定式中度过了那十八岁——每天错峰跑去空荡荡的食堂吃饭,凌晨常常都要和困意对抗着做事情,一遍遍在数学题里被挫伤,一字字地背下政治,一次次把错题拿出来重做,一点点把复杂的问题熟练。因为有了在未名湖畔的许诺,很多问题变得清晰起来。细想起来,我的高三过得和别的时候好像没有太大差别。哪怕是最后复习的时候,教室每天早上还是趴倒一片,同桌每天也会噼里啪啦地发着短信,偶尔听到“压力好大”的抱怨的声音,偶尔抬头看见我左上方墙上的计时牌的数字一天天减少。体育课我还是会和小伙伴羽毛球battle,晚自习下课总要出去走,吊在艺术楼外的栏杆上,和跑步回来的朋友们打招呼…一切都是寻常,像一个个普通的日子,没有誓言喧阗,哪怕面前庞大无比的高考关卡,我还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着。除了学业,高考之外,我还有着充满幸福感和审美体验的这样的生活。别人都在想着如何过关斩将闯过惊涛骇浪的时候,我的生活确实这样,充满了平静、安心、包容,是那么温柔可爱。追逐理想压力不是没有,挫折也是常事,揣着北大这样沉甸甸的梦想,内心那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感觉也会让我觉得辛苦。我无数次地告诉自己那些不顺利只是我高中生活的鸡毛蒜皮,我想要不那么在意,想要让自己大气一点。但我还是无数次地感到艰难。因为人都是如此,一旦有所付出,心里总希冀着有所回报;付出的越多,所抱有的希望和期待就越多,面对落差和挫折的那种脆弱和失望也就可能越多。忐忑不安时候,对未知的高考关卡和充满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面对庞大的审核体系感到渺小和无力的时候,我一遍遍翻看,看那印有“北京大学”的稿纸。草稿本是那时去北大买的,我在扉页一字一句地写着:“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你我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在纷乱无章的潦草字迹中,那两行字像镌刻上去那样,烙印在我心上,让我清楚地感受到什么是渴求,什么是希望。我想念那片园子。想念那里曾经带给我的安定和自由的感觉,正似居里夫人所说的那种“孤独的求学岁月”,于他人所以为的乏味中尝得一两分自己才明白的,那种求知若渴、探知真理的快乐和丰饶,是多么让人欢喜,用“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态度,把自我生命静静沉淀,适才明白个中欣悦;我也想念我在那里遇见的热血沸腾的过往和当下。每个时代这里都有精神的鼓点,灵魂的呐喊,那是最慷慨的浪漫主义,是“少年精神”,责任担当。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让自我和世界建立联系,去学会肩挑使命,学会共情和悲悯,去让“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那片园子,那一句“北京大学东门”的报站声,是我放不下的记忆,是我内心叫嚣不止的理想,是我十八岁时对自己人生的预设,是我的选择,是一个少女小小的勇敢和人生大大的赌博。就这样,我不知道自己走在一条怎么样的道路上,亦不知道这前进的终点到底会是什么。或许没有人在做出选择时知道选择之后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走在绝对正确的方向,但有些人还是走着,为了那光明,为了那约定,为那夏天来临之时的重逢,为那少年时代一遍遍做过的梦。就这样,日历被一页页撕去,剩下三个月,一个月,一个星期,在六月初的时候,我终于要面对重要的那场考试。走进考场那天吹着大风,大雨把树上的花打落了一地。我记得自己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记得铃声响过,迈出校门那一刻,我的眼里一片白茫茫的光线,我的高中生活也在这突然灿烂的阳光里闪烁模糊。我就这么过完了我的高中。我觉得值得,觉得没有辜负。在那平淡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那样丰富和充实的感觉,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在结束的时候,我终于可以坦荡光明地说:我真的一点都不遗憾。这就够了吧。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无论成败,都称得上圆满。我有了一个名叫北大的美好愿望,我体会到了从梦想到现实过程里的那种痛并快乐。所以,至于最后到底幸运与否,好像不太重要了。故事才刚刚开始两个月后,我站在邱德拔体育馆的台阶上,隔着细雨向下望。有点恍惚,又说不出的感动。此时此刻,我来到这里了。这是我十八岁的美梦成真。我将继续怀揣希望,怀揣勇敢,紧握着对这个世界的满腔热血和天真,在这里,我会努力地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去尽力理解短暂人生重复的生老病死中值得我叩问的那些命题,去用今后的时间明白这所学校一开始就教给我的,关于爱与责任的含义。我知道,我和这园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编辑:黄炜鑫来源: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图片来源于受访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kXD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