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价赏析&比起《红楼梦》,原来张爱玲更爱《金瓶梅》_小说

说起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很多人都知道她与《红楼梦》自幼结缘、一往情深,发表过众多红学研究作品。 而学贯《红楼梦》《金瓶梅》两部传统文学经典的刘晓蕾老师,对张爱玲的文学传承却有另一番解读,她看到了张爱

原标题:比起《红楼梦》,原来张爱玲更爱《金瓶梅》

说起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很多人都知道她与《红楼梦》自幼结缘、一往情深,发表过众多红学研究作品。

而学贯《红楼梦》《金瓶梅》两部传统文学经典的刘晓蕾老师,对张爱玲的文学传承却有另一番解读,她看到了张爱玲与千古奇书《金瓶梅》间独特而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请到文学博士、《刘晓蕾讲透金瓶梅》 的课程主理人刘晓蕾老师,来为你讲述《金瓶梅》是如何影响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甚至人生选择的。一起来走进这段跨越时空的文学之旅吧!

张爱玲与《金瓶梅》的渊源

张爱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女作家,1980年代以后,她的小说和散文又重回大众视野,李安导演那部很轰动的电影《色·戒》就是改变自张爱玲的小说。

很多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张爱玲是资深《红楼梦》迷。

她12岁读《红楼梦》,到了第81回就觉得 “天日无光,百般无味”,有超强的文学分辨力;14岁写了《摩登红楼梦》,写贾母带着宝玉和姐妹们去参加西湖运动会,还吃了冰淇淋……她还写过一本《红楼梦魇》,考证功夫媲美专业红学家。

不过,在我看来,张爱玲跟《金瓶梅》的渊源,比《红楼梦》更深。

因身世而偏爱

张爱玲对《金瓶梅》的偏爱,跟她的身世不无关系。

面看,张爱玲出身显赫,更接近《红楼梦》描写的贵族之家。他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

不过,那只是祖辈的荣华富贵,张爱玲自己的成长经历,却更接近《金瓶梅》。

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家族没落了,她出生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里,父亲赋闲在家,抽鸦片、嫖妓、娶姨太太,很颓废

张爱玲的母亲很西化,跟父亲离婚之后抛下张爱玲姐弟出国了。父亲再娶,继母对张爱玲姐弟不好,甚至虐待张爱玲。

张爱玲和继母矛盾激化,大闹了一场后,被父亲毒打,关在自家后院里几个月,差点病死在里边。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逃出家门,从此与父亲恩断义绝,投奔了母亲,也投入了母亲代表的现代城市生活的怀抱。

20世纪是中国不断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人都夹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外表现代内心传统,但张爱玲却是新新人类。

她出生于上海,又成名于此,而且在香港读过书,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

她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喜欢钱。”理直气壮地承认:“我这个人很自私。”在她的小说集《传奇》的序言里,她写:“出名一定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她的生活方式,也是典型的都市女性:她写小说,用稿费养自己;跟自己的姑姑和朋友,都AA制;她跟母亲不亲,财政分得很清楚。

当初母亲资助她上学,等她挣了稿费,马上还给母亲;她爱上了胡兰成,一度低到尘埃里,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爱了,就寄给他一张支票,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后来,她去了美国,一个人孤独地死在公寓里。

但我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给你讲张爱玲的身世,而是想说, 张爱玲身上的现代性,不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所谓西化的结果,其实也有着中国自身传统的血脉,这就是张爱玲跟《金瓶梅》一脉相承的市民气质。

《金瓶梅》写的是新世界,一个正在生长的城市空间,人人都在做生意,这个场域也孕育着新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就是市民精神的雏形。

首先,挣脱了血缘亲情,人际关系变得松散了;其次,让生活回归常识,一心挣钱过日子;再次,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这是一种界限感。有人把这种界限感,简化为“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非常精准。

很多研究者说《金瓶梅》里的人情淡薄,太令人绝望,却忽视了《金瓶梅》的城市背景。在城市里,大家本来都是陌生人,当然不可能有传统农业社会的脉脉温情,用传统道德来审视这个新世界,自然捉襟见肘。

宋、明、清三个朝代中后期,都有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却只有《金瓶梅》放胆写城市,并且抓住市民生活精髓。

到了清代,《红楼梦》虽然借鉴了《金瓶梅》很多,但又关上大门写传统家庭,城市小说也几乎断了档。直到民国,从鸳鸯蝴蝶派才开始重新关注城市生活,而张爱玲,是《金瓶梅》最好的衣钵继承者。

从这个角度看,张爱玲堪称兰陵笑笑生的精神传人。她的现代性就表现在,绝不留恋过去,放弃宏大叙事,自居小市民,甘当俗人。

相似的小说人物设定

在小说人物的设定上,张爱玲也更接近《金瓶梅》

《红楼梦》的主角宝玉、黛玉和宝钗们,都是少年,在大观园里,写诗、葬花、谈恋爱,满满的少年气。贾宝玉对已婚妇人也颇有微词。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说,宝黛的爱情有“出尘之感”,出尘,是超越尘世,有仙气。

《金瓶梅》写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如何生活,写他们热腾腾的欲望,写他们俗世里的生存智慧。

在张爱玲自己的小说里,从来没有真正的少年,也没仙气。她更擅长写精明、世俗的成年人,即使写年轻女性,也总是急着嫁人非常早熟的那种。

《金锁记》里的长安,曹七巧的女儿,人还没有长大,就已经有她母亲的样子了——“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

就像张爱玲在《太太万岁》中写道的那样:“中国女人向来是一结婚立刻由少女变为中年人,跳掉了少妇这一阶段”。

这不就是《金瓶梅》里的人吗?《金瓶梅》里都是成年人,个个油腻腻、灰扑扑,一身的烟火气。

影响了生活和文字的细节

《金瓶梅》对张爱玲的影响,还渗透在生活和文字的细节里。《金瓶梅》里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世相百态 ,作者写吃吃喝喝,写衣服器物,写琐碎热闹的日常生活。

张爱玲也喜欢“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她不惜笔墨写开电梯的工人,在后天井生个小风炉烧东西吃;写煨牛肉汤的气味、煮南瓜的气味。比如散文《童言无忌》,她谈钱,谈穿、谈吃。

说到衣着的色彩,她说中国人以前也注重明朗的对照,举的例子就是《金瓶梅》里,宋蕙莲穿着大红袄,借了条紫裙子穿着;西门庆看着不顺眼,开箱子找了一匹翠蓝缎子给她做裙子。

再比如,有一次,她当时的恋人胡兰成说,找不到好句子形容张爱玲,有点苦恼。张爱玲提醒他:“《金瓶梅》里写孟玉楼,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

还有一次她跟别人说,《金瓶梅》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那就是妓女郑爱月和西门庆调情时说的:“慌怎的,往后日子多如树叶儿。”我对这句话也印象深刻。

《金瓶梅》的细节,甚至人物对话,也被张爱玲化用在了自己的小说里。

比如小说《倾城之恋》里,女主角叫白流苏,29岁离婚,在娘家住被哥嫂嫌弃。男主角范柳原,是在国外长大的华侨,本来是白流苏妹妹的相亲对象,无心插柳柳成荫,范柳原却喜欢上了她。白流苏爱低头,范柳原觉得这很古典,很中国。

白流苏的“爱低头”就是跟潘金 学来的。 《金瓶梅》的第3回,西门庆在王婆的茶坊里,见到了潘金莲,王婆借故去买酒,留下二人。西门庆热情如火,潘金莲一再低头微笑,一共低头6次,风情万种。

还有,白流苏和范柳原谈恋爱,你进我退,我进你退,谁也不想主动,都怕吃亏。几个月的冷战后,白流苏去香港,范柳原接她,自己感冒了,见到穿雨衣的白流苏,说她像只“药瓶”,又悄悄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

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惊心动魄,其实,这也是跟《金瓶梅》学的。李瓶儿对西门庆说过:“你就是医奴的药一般,一经你手,教奴没日没夜只是想你。”这话说过两次。

随手拈来,都可以看见张爱玲对《金瓶梅》的模仿和致敬。虽然她曾经说过,《红楼梦》和《金瓶梅》,“这两部书,是我一切的来源。”但在我看来,《金瓶梅》跟她的契合度更高。

在中国小说史上,张爱玲和兰陵笑笑生是少有的城市作家,他们理解城市生活,很能抓住小市民的心理。

讨论张爱玲跟《金瓶梅》的关系,不光是做文学分析,更是拿张爱玲作为一块跳板,让你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跟《金瓶梅》有怎样的接近性。

从《金瓶梅》到张爱玲,世殊事异,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和刻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刘晓蕾讲透金瓶梅》 已经更新完毕,对经典文学的研读却不会停下,刘晓蕾老师精制的两讲加餐已经上线,欢迎你加入课程,共读经典。

▽ 戳此入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点个赞吧!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Lo8Q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