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花板游戏笔记本快要迎来打破天花板的那一天了

技术的发展,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上个月我们做过一次硬件视频评测,对象是雷蛇的灵刃2游戏笔记本。平时我们硬件相关的内容不太多,突然来这么一次还是个两万多的“尖货”,估计不少朋友印象挺深的。 搭载了GTX 1070显卡的游戏本可以做到这么薄
原标题:游戏笔记本快要迎来打破天花板的那一天了技术的发展,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上个月我们做过一次硬件视频评测,对象是雷蛇的灵刃2游戏笔记本。平时我们硬件相关的内容不太多,突然来这么一次还是个两万多的“尖货”,估计不少朋友印象挺深的。搭载了GTX1070显卡的游戏本可以做到这么薄也就是借着这次评测,我对游戏本的既有印象开始打破。之前我喜欢游戏、喜欢折腾硬件,唯独不喜欢折腾游戏本。因为在我过去的印象里,游戏本外形笨重,不管价格多贵,和桌面硬件比起来总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有稳定PC/主机游戏环境的我来说,是比较鸡肋的。但随着NVIDIAGeForceGTX10系列显卡的推出,情况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游戏本的性能提升上来了,然后是厚度和重量也下去了。这两年开始陆续有一些轻薄游戏本的概念,像华硕、微星、雷蛇,都推出了这类产品。重量不到2KG,全特效跑最新的3A如《孤岛惊魂5》,居然也可以保持高帧数(当然这时候风扇声也会很大)。微星的GS65也是一台今年发布的轻薄游戏本,搭载15.6英寸@144Hz显示器和GTX1070显卡“轻薄游戏笔记本”的概念前些年其实也有,但比较忽悠人,配置普遍不行,像是外星人的Alienware13笔记本,轻是轻了,但性能不够,显卡是960M的(核心规格和750Ti相当)。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移动显卡配置,别说和970这样的一代神卡比,跟桌面的960都差很远。虽然定位在游戏本,但其实更适合打打网游,至于想玩“时令3A”?那就很勉强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一直困扰着游戏本,钱花了不少,但未必能开全特效玩最新的3A大作——除非你去买体积和重量都很惊人的大屏幕旗舰游戏本,那个已经很难叫笔记本了,叫“可移动电脑”差不多。配备了双路GTX980M的游戏笔记本讨论游戏本的性能,其实就是在讨论移动版显卡的性能。游戏本能不能打,说白了也是看移动版显卡能不能打。很多人已经有了“同型号加上M就腰斩性能”习惯性印象,但这个“惯例”其实也就持续了数年而已。在10多年前,其实移动显卡的性能与桌面显卡没有那么夸张的差距,当时的移动卡皇Go6800和桌面的6800Ultra差距很小,3DMark05都能跑到5000分左右。这和当时的芯片发展有关,对当年的显卡有印象的朋友可能记得,那会哪怕是高端显卡,体积其实也不大,因为当时显卡的芯片面积就不大,很多早期显卡连风扇都没,靠被动散热片就能满足散热需求。后来显卡变得巨大无比,小一点的机箱甚至都没法放下,同时功耗也很可观,乃至于给显卡散热都成了一门巨大的学问,这一切要始于2006年的DX10时代,当时图形技术的升级换代催生出了G80这样的480平方毫米的巨大核心,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功耗和散热问题。所以从这个时期起,移动显卡就连续疲软了数年,同一代产品就不比了,新一代高端移动卡和上一代中端桌面卡基本打平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段时间正好是笔记本普及率急剧上升的时期,很多人对游戏本的印象就这样种下了。2013年的GTX780M和GTX780对比,基本还保持了“同型号的M版性能腰斩”的规律(数字越大越好)考虑到AMD这几年表现疲软,加上移动平台历来是AMD软肋,所以游戏本发展得如何,基本只能取决于NVIDIA的战略。而随着PC台式机市场趋于饱和,NVIDIA想要取得进一步的市场成绩,加强移动显卡就是必走的一步。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发生在980M的发布。这次NVIDIA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效能的改善方面,采用了新一代的Maxwell架构,有着两倍于上一代产品架构(Kepler)的效能,因此同样的功耗可以提供更强的性能。理论上,980M可以非常接近桌面级GTX970的性能表现(实际上因为散热和频率等原因,还差970一些)。980和980M的对比,性能差距已经没有“腰斩”那么明显(数字越大越好)但可惜的是,这一代移动显卡里只有980M表现不俗,只能存在于个别旗舰的笔记本上。到了更加平民的970M和960M时,由于核心阉割严重,又开始与同型号的桌面级显卡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这个时候,主流游戏本的实用度依然没摆脱“被桌面玩家嘲笑”的区间。直到最近这代采用了Pascal架构的10系列显卡发布后,属于游戏本的春天才算是真正到来。这两年你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采用10系列显卡如1060、1070的笔记本,显卡型号前面没有那个M了。至此,长期横垣在桌面和笔记本之间的鸿沟不复存在,笔记本里的显卡规格完全可以桌面级的,只要模具和散热性能可以Hold住(如果散热不行的话会降频)。所以10显卡发布早期,我们很快就见到一些标配1070或1080显卡的游戏本,性能强悍,价格也不是很贵。但问题很快就来了,它们都太大太重了,这时候游戏本的另一个核心问题——体积,其实并没有解决。然后NVIDIA带来了一个专门用来解决此问题的方案:Max-Q,这为如今市面上的高端轻薄游戏本打下了基础。前文提到的微星、雷蛇以及华硕最新的轻薄游戏本,都采用了Max-Q设计。华硕的轻薄游戏本冰刃系列,可搭载GTX1080Max-Q显卡,采用了特殊布局Max-Q不是硬件,也不是架构,而是一种设计方案。采用了Max-Q方案的显卡,你在设备管理器里会看到“withMax-QDesign”。它的核心理念,是在性能、功耗、散热、重量等元素之间,寻找最佳平衡。这是因为,显卡与功耗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在核心主频达到一定数值后,功耗的边际效应会非常明显,即使增加很多功耗,也只能获得极其有限的性能提升。有网友曾用1060Max-Q显卡做过实验,全特效运行1080P的《守望先锋》。当显卡核心频率保持在1.61-1.63GHz时,这功耗是78W,平均帧速率是103;把功耗限制解锁后,显卡核心频率上升到1.86GHz,这时候功耗提升到了121W,平均帧率是116。从78W提升到121W,功率提升了43W,涨幅超过了50%,却只带来了10%的性能提升。这样的能效比在台式机上是可以追求,对笔记本来说就太过奢侈了。所以我们可以就看到,当前Max-Q显卡的核心频率都保持在1.3GHz以内,功耗大大减小,连带着带来了散热、体积和供电方面的优势。而与此同时,性能又没有太大影响。从下面的对比图也可以看出,Max-Q版的1070显卡,和普通1070比起来性能损失是比较小的,并不会出现直接掉一档的局面,依然要明显强于普通版1060。1070Max-Q和普通1070的对比(数字越大越好)1070Max-Q和普通1060的对比(数字越大越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过去M版的移动显卡往往伴随着核心数量、显存规格上的大幅缩水,导致性能腰斩。而Max-Q显卡在核心数量、显存规格上和普通显卡是完全一致的,从纸面参数来说,只有频率有所差异。但频率降低一定会立刻带来这么均衡的效果吗?显然不是。如果只是降频就能实现功耗和性能的平衡,前两年搭载了普通1070的游戏笔记本早就实现轻薄化了。Max-Q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显卡调试过程,它甚至不仅关于显卡,还涉及到笔记本的方方面面,从散热系统到相关电子元器件都要有自己的要求,可看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满足,才会呈现出重量、性能的最佳效果。这个道理类似于并不是你把拍摄画幅改成16:9、屏幕搞大一些,就能说自己是IMAX电影,要想达到IMAX的质量标准,必须从硬件到软件很多指标同时满足才行,而这同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于轻薄本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这相当于同等散热条件下,游戏性能进一步提高。一个原本只能支撑1060显卡散热的笔记本模具,现在可以塞入Max-Q的1070了,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直到这一步,所谓的“轻薄游戏本”才有了更大的实用价值,真正兼顾了轻薄和性能。如果说980M显卡给游戏本带来了春天,那么Max-Q下的10系列显卡,显然把游戏本带入了夏天。我们总说重量、性能不可兼得,现在随着发展,游戏本已经快要突破技术和工艺的天花板了。等等,用什么来突破?现阶段来看,还是要用钱来突破。轻薄游戏本虽好,但目前来看都属于高价笔记本。其面向的受众,暂时也是“不差钱”的用户。那些有钱的,对性能不满足的玩家,可以用比原版1070更高的价格,把性能略低于原版1070的卡塞进原本只能用1060的模具,这很美好。但对于比较在意性价比的普通人来说,或许还得再等Max-Q技术进一步下放,等平民轻薄游戏本到来的那一天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pyVX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