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唐僧历史上的唐僧比西游记中的唐僧更可敬

86版唐僧徐少华 说起唐僧,大多数人脑中首先浮现的印象是《西游记》中那个善良执着却略显懦弱迂腐的僧人的形象。但是唐僧的原型,那位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玄奘却常被忽略。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
原标题:历史上的唐僧比西游记中的唐僧更可敬86版唐僧徐少华说起唐僧,大多数人脑中首先浮现的印象是《西游记》中那个善良执着却略显懦弱迂腐的僧人的形象。但是唐僧的原型,那位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玄奘却常被忽略。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生平玄奘出家时,正是隋朝时期。当时对于僧人出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被挑选剃度。13岁的玄奘,以自己的聪颖,使当时的寺院住持破格为他剃度。玄奘的聪颖,或许来源于他的家族。玄奘的家族,从北魏时期,就开始为官。到了玄奘父亲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县令,却对儒家学说颇有研究。这使得幼年的玄奘,得以浸润于儒家学说,接受很好的教育。人生无常。五岁那年,母亲去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此后,玄奘跟随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学习佛家经典。直到13岁那年,他正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出家后的玄奘,开始在寺院中学习佛教经典。六年过后,玄奘感觉寺院中的人已经无法解答自己的疑问。他开始向外求学,希望能解答内心的疑问。玄奘走遍四处,即便身处隋末乱世,他的脚步也未曾停下。可走的愈久,玄奘愈加觉得难以解开心中的疑惑。他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到天竺求学。大唐新立,为了防范突厥人的入侵,加紧了对边关的防御。如果去往天竺,如何走过关口,就已经是困难重重。更何况西行漫漫长路,又会有多少艰险。但玄奘西行之意已决。他混杂在流民中,离开故土,前往心中向往的地方。那一年是唐太宗继位的头一年。路途艰难,玄奘需要面临大漠、戈壁,以及随时降临的危险。在大多数时候,玄奘只有孤身一人。黄天大漠,玄奘差点葬身于此。西行的艰难,也曾让玄奘动摇过西行的念头。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誓愿“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电影《大唐玄奘》海报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大长老戒贤法师学问高深,受众人推崇。玄奘拜于戒贤法师门下,一边游历一边跟他学习佛法,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在这里,玄奘受到了极高的待遇。后来甚至整个印度都十分尊崇玄奘。印度国王一直不愿意让玄奘离开。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42岁,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又应请参加无遮大会,受到帝王、宰官、僧俗群众的尊崇。在印度,玄奘获得了荣耀、地位,寻常人求遍一生也难以得到的东西,而玄奘却选择放下。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西行漫漫,不只要解决自己的疑问。他要回到故土,告诉那里的人们,帮助他们解决疑问。一别故土十七载,玄奘再次回到了长安。戒贤法师再次回到长安时,不知道玄奘是否会感慨物是人非。不过,对于玄奘而言,他有更重要的任务,那便是翻译佛经。这是他执意东归的重要原因。玄奘带回了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跟当年西行的重重阻扰不同,此时的玄奘,受到了唐朝皇帝的欢迎。唐太宗甚至亲自接见了他。对于玄奘,唐太宗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个富有雄心壮志的帝王,正打算在西域开拓疆土。玄奘不仅熟知西域,而且才能卓著。唐太宗多次提议,让玄奘还俗,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到了唐高宗李治继位时,也多次劝玄奘还俗。在世人眼中,这是莫大的荣誉。但在玄奘看来,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翻译佛经,而不是其它。他拒绝了皇帝的要求,并希望能潜心翻译佛经。唐太宗李世民翻译佛经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好在玄奘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为他提供场地,以及最优秀的人才,帮助玄奘翻译佛经。之后的19年,玄奘一直埋首于翻译佛经,并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写下了那本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玄奘先后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宫等地译经十九年,与其助手共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其数量之巨、译文之精美、内容之完备信达,实超前代译师,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另外,玄奘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日本国立博物馆《玄奘画像》(局部)早年西行路途的艰难,以及常年翻译工作的繁杂,都让玄奘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咒五首》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搁笔不再翻译。同年二月,玄奘圆寂。后世纪念玄奘铜像唐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夜半,玄奘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在印度,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玄奘的。印度人知道玄奘,一是通过民间传说,二是通过教材,在印度很多教科书中就有关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课文《佛的影子》,讲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强盗的故事。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印度的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我国,提出礼请玄奘顶骨一事,后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将供奉在天津大悲院的一份,由达赖喇嘛护送,在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学院建纪念堂供奉。1998年9月,为在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中弘扬玄奘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南京灵谷寺分赠1颗玄奘顶骨舍利给台湾新竹玄奘大学供奉。目前,玄奘顶骨舍利保存在南京玄奘寺、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9个地方,供后人瞻仰。玄奘故里博物馆玄奘纪念馆后世为了纪念玄奘法师,还建造了玄奘故里博物馆、玄奘纪念馆、玄奘雕塑、玄奘三藏法师院等纪念场所。玄奘的形象化身为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西行天竺》200*200cm布面油画艺术家代山(靳春岱)以玄奘西行取经为蓝本,绘制了意象派油画《西行天竺》,将佛教的飞天形象与跋涉荒漠的玄奘形象融为一体,现收录在《一带一路飞天系列》组画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4lNpd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