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丙察察通车再见,丙察察!你好,滇藏新通道!|自驾地理

曾经,网上流传着这句话:“走一回川藏线,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年;走一回丙察察,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辈子。” 到了今天,这俩都不能吹了,318全程铺柏油,除非遇到意外,开起来非常舒服... 丙察察?大刀阔斧改建了几年,名字都换了,叫“滇藏新通道
原标题:再见,丙察察!你好,滇藏新通道!|自驾地理曾经,网上流传着这句话:“走一回川藏线,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年;走一回丙察察,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辈子。”到了今天,这俩都不能吹了,318全程铺柏油,除非遇到意外,开起来非常舒服...丙察察?大刀阔斧改建了几年,名字都换了,叫“滇藏新通道”,这时候走的朋友们那个不过瘾啊,大呼“失望至极”!“无险可谈”!今天想和你聊聊丙察察的“兴衰史”!1.“进藏路有八条,丙察察是最难走的一条。”这应该是公路界最成功的一句广告词了。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号称第七条进藏线,全长280公里,其中丙中洛属云南怒江州,察瓦龙、察隅属西藏林芝。丙察察手绘地图,请放大查看。其中丙中洛至察瓦龙段公路,2000年兴建到2009年峻工;察隅县至察瓦龙乡段公路,于2008年兴建,经过了多次改造至2011年完工。曾经穿越丙察察是多少越野人的梦想?这个数字无法得知。自问世以来,这条连接城乡,在地图上没有显示的简易“公路”吸引了许许多多自驾越野人前来“考试”,好证明自己一番,几乎每10个圈内人,有9个以走过丙察察为傲,之后再走哪条传说很难的路,都要拿丙察察出来比一比。2012年走丙察察,骡子比开车的还快。图来源:越来越野man路遇塌方。图来源:越来越野man然而丙察察的传奇,终有落幕的一天。2015年6月,以丙察察为核心的滇藏新通道宣布开工建设,丙察察的越野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圈内刮起走“最后的丙察察”之风。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说:丙察察,艰险不再了...王同学:丙察察、扎墨线后半段都是晚上走完的,无险可谈!(注:非老司机不建议在藏区赶夜路!)钢锅:完全没难度,我们一天走完,只是大概从目若村到察隅这段路不平太颠,而且灰特别大。(曾经丙察察要走2-3天)老虎嘴的狭窄咽喉成康庄大道。图来源:钢锅小柒:9.20号刚走完丙察察,失望至极,全无越野,什么车都能走...280公里10小时完事。zjf:丙察察只有风景没有挑战,我开90码,四小时走完。(注:非老司机不建议如此任性!!)这还是原来的丙察察吗?图来源:zjf上月下旬,我们的会员杨志煌,开着房车反穿丙察察...察隅县城加满油,从桑久这个岔路口往察瓦龙危险路段已加上了护栏可以看到路面已经很好走了原始森林路段拓宽的路面怒江临崖段,护栏保驾护航全程房车无压力!原始风景不变,但难度不再,再见,丙察察!2.曾经不是谁都有勇气开轿车走丙察察。图来源:阿Q的兄弟阿T2009年网友“阿Q的兄弟阿T”与他的7年老别克,首次轿车成功穿越丙察察,帖子围观吃瓜群众超35万人。2014年小和尚开奥拓走时偶遇一台QQ。图来源:小和尚如今房车都能走,“无险可谈”的丙察察,曾经多“惊心动魄”又“回味无穷”啊!短短280公里,全线道路惊险刺激,紧紧抓住了驾驶者的小心脏...有老司机这样总结道:丙察察公认的是丙察险,察察难。丙中洛到察瓦龙主要沿着怒江东岸溯江而上,大部分为旁沿临江段,改建前为单行道,会车相对困难,有时候为了会车倒车让路走个二三十分钟是家常便饭,大流沙、老虎嘴都分布在这条路上。旁沿临江段。摄影/自驾地理会车困难。摄影/长得肥还爱吃的刘捷察察的难主要体现在因为地处高海拔迎风坡,气候多变,山口附近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其中要穿越一段原始森林,三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口,多到数不清的发卡弯,以及雨后会没膝盖的烂泥巴路。雨后的烂泥巴路非常恶心。即使再硬派的越野车,再高的底盘,再过硬的技术,走丙察察都会磕几次底盘,运气不好的还会被乱石爆一两次胎。垭口大雪。摄影/自驾地理发卡弯。摄影/自驾地理罗列几个朋友亲述的丙察察经历,看看能否勾起你当年的回忆:丹增多吉:07年独自外转梅里,徒步走过丙察察一段,穿过大流沙不足五步后,大流沙塌方,捡条命。虞姬:14年走过,同行的一个车主,根本不知道丙察察是什么,暗搓搓开着他新买的现代轿车跟着来,从察瓦龙开始就走不动了,被我们连拖带拉磕磕碰碰拖着走,车上乘客魂飞魄散,情愿徒步都不肯在车上,最后终于走出丙察察,车子没碎,车主的心碎成渣。2016年的丙察察。摄影/自驾地理猫猫:14年自驾反穿过BCC,那个叫刺激哈,比墨脱的路还劲爆,哈哈…回味无穷!江南:15年和我老婆带着家里的小宠花花走过,真是回味无穷啊,我老婆被吓怕了,骂我骗她来走这么危险的路,16年和17年我自驾进藏时她再也不来了。狼骑俱乐部~心灵:住在老陈那边时候遇到一台别克凯越南京一队夫妻,一早起来跟我们同行,结果1公里不到掉到沟里了,因没有对讲机后来才知道的事情。再见,丙察察!3.除了道路本身艰险外,丙察察最出名的还有通行能力的“不确定性”。沿线山高坡陡、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地表岩体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外营力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加之现代冰川积雪盘踞的高山区有丰富的冰雪融水,降水集中,暴雨强度大。丙察察地势图雨后许多路段上方岩壁的石块,随时发生松动造成塌方滚落,必须一路行走,一路仔细观察。图来源:宁宁在路上现如今丙察察的路是好走了,但大流沙还在、原始森林路段还在,垭口还是会下雪。天气不好的时候,塌方、落石依然不确定。大流沙。摄影/自驾地理所以为了谨慎起见,穿越前还需时刻关注该线的路况,可联系丙察察四川饭店老陈驿站(ps.9、10、11月份天气都不错,现在就可以走起)。左:丙察察线上的“名人”老陈再见,丙察察!你好,滇藏新通道!ps.首部记录改建前的丙察察纪录片《进藏第七线》,筹备三年,将于本月底再次前往补拍镜头,我们会偶遇到你吗?来源/公号:自驾地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5KE9d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