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威远地震牛!内江威远葫芦口:第一大水库,你非去不可!

葫芦峡谷 余远文摄 它是威远第一大水库 曾经荣获国家银质奖 它是威远和自贡人民的饮用水源 它从历史中走来,绵延千载······ 清乾隆《威远县志》对白龙湫的记载 白龙传说 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记载:"白龙湫,县北四十
原标题:牛!内江威远葫芦口:第一大水库,你非去不可!葫芦峡谷 余远文摄它是威远第一大水库曾经荣获国家银质奖它是威远和自贡人民的饮用水源它从历史中走来,绵延千载······清乾隆《威远县志》对白龙湫的记载白龙传说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记载:\"白龙湫,县北四十里,溪有深潭号为龙洞,俗传古有白龙潜于其中,后震电奋飞而去,遇大旱不涸。\"相传有一年山王场下大旱,白龙为解救百隆免受旱魔之虐,行云布雨,仍解决不了根本,于是就地打滚,形成一个深潭,常年不间歇地有一股水桶粗的泉水涌出。人们为感恩白龙,将这个深潭命名为\"白龙池\",还在岸边修了白龙庙祭祀,四季香火不断。1970年代,因下游建葫芦口水库,白龙池及白龙庙已淹没在库底。葫芦口旧貌 王强摄名优工程1972年3月,四川省革委批准自贡市和威远县合建葫芦口水库。水库位于威远河中段,大坝所在地口小肚大,形似葫芦,故命名为葫芦口水库。水库于1972年开工,1979年建成,历时8年。工程用工612.31万个,总投资2161.57万元。水库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坝高71米,坝长215米,坝顶宽7米,坝底宽143米。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和坝后式电站组成。水库集雨面积228平方公里(含长沙坝水库集雨面积),尾至沓水桥,回水线长10公里。大坝总库容75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730立方米。葫芦水库大坝 周崇鎰摄\"葫芦口水库\"五个大字为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书写。1981年秋,葫芦口水库大坝评为省优秀设计和优秀工程。1982年10月,评为水电部双优工程,1983年评为全国优秀工程,国家银质奖。1981年,四川省长葫灌区管理局成立,直属省水利厅。时任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在葫芦口水库 王强供图秀丽风景葫芦口水库大坝雄伟壮观,湖面开阔,大坝锥形闸放水时,水花在阳光照耀下,宛如横跨蓝天的彩虹。沿湖荡舟,举目四望,山峦重叠,怪石嵯峨,湖面烟波浩淼,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湖区沿岸为石灰岩,经多年冲刷,形成许多引人暇想的怪石,如\"龙头望天\"、\"狮子回背\"、\"罗汉迎宾\"、\"三星红岩\"等。葫芦晨雾 熊国炳摄大坝左岸山上三佛石坐南面北,与长沙湖三尊佛南北呼应。湖中有一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小岛,岛岸经水拍浪击,白石嶙峋,恰似白龙戏水,人称\"白龙仙岛\",岛右前方是有名的\"美姑山\",远眺有仙女醉酒之态,妙不可言。上行左岸有一半岛,斜伸入湖水,壮如\"金龟戏水\"。桃花岛 余向红摄右岸有一溶洞,入洞是一个约70平方米宽的洞厅,靠山有三条遂道,各长近2米,洞中遍布石笋、石钟乳,堪称\"溶洞奇观\"。湖区附近有芦高山、风桠寺、象鼻山石刻等景点。是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威远县城每天有公交车直通葫芦口大坝。葫芦湖 冷国文摄资料来源:《威远县志》(1995版)来源:今日头条记忆威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453Y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