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卫健委发文看局势有多困难_患者_病历_管理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 作者|诸任之 来源|诸任之谈医学人文zhurenzhi_Frank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时隔三天,不是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

作者|诸任之

来源|诸任之谈医学人文zhurenzhi_Frank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时隔三天,不是三秋哦,又下发《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

既要提升患者满意度,又要提升医疗质量,再加上廉价的医疗服务价格,我一下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仔细研读文件,发现其中奥秘不少。

如果把《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中提到的20条改善服务措施看,可以分为院前、院中和院后。

文件中

院前:

(一)创新理念、服务向前,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有3条

(二)简化流程、创新模式,提升患者门诊体验。有3条

(三)高效衔接、分区分级,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有3条

院中:

(四)巩固拓展、丰富内涵,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有3条

院后:

(五)服务连续、医防协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有3条

贯穿前中后:

(六)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有4条

可以看出院前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第一条和第二条,门诊预约挂号和预就诊模式,让我想起了有些医院开展的“精准预约模式”。

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是精准预约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他说,这种新模式之下,与以往一天接诊120个左右患者相比,现在每次的门诊数只有40个左右。他与患者沟通的时间也由原来匆匆的2到3分钟增加至15分钟;以前他的门诊收治率只有10%,现在提升到50%—60%。更多患者受益。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两点:

1、与患者沟通时间长了,患者感受肯定有提升

2、患者收治率提升了

如果让患者感受好,需要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但会导致门诊量降低,从而导致医院收入降低、成本增加。

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医院开展“精准预约”,可以“找到”合适的患者,让门诊的投入产出比提升。

问题是:没有挂到号的患者怎么办呢?

如果再看文件,无论是第4条再造门诊流程、第6条优化就诊患者环境都需要医院增加成本。不过文件里没有提到钱从哪里来。

当然,如果看其他院前、院中和院后的改善措施,总体感觉都是一个,医院成本要增加了。

再看《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就不仅是成本增加的问题,还要增加投资。

譬如:

5.强化药品器械管理。医疗机构依法依规确定本机构药品器械供应目录,加强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放射影像设备、植入类器械等常用设备器械的管理,做好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对不良反应多且安全隐患突出的药品器械要及时依法依规清退出供应目录。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总不见得给别人看病用的都是低档次的产品,给自己用的都是高档货?

同时,日间手术在三级医院开展的越来越多。对于降低平均住院天数,提升工作效率有裨益。那么日间手术室要不要新建?流程要不要新建?继续花钱。

再譬如:

18.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以提升病历内涵质量和完整性、及时性为核心任务,加强编码管理和病历质量培训,规范病历书写。以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手术记录、阶段小结、出院小结等反映诊疗计划和关键过程的病历内容为重点强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推行门(急)诊结构化病历,提高门(急)诊病历记录规范性和完整性,提高门(急)诊电子病历使用比例。

目前全国电子病历平均3-4级,如果再提高,那还得投资花钱。

当然还有以下这个:

很多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个质控中心,我看到的就是一个个金山银山。不投资怎么建?

回头看这两个文件,总觉得差点什么?原来差的就是钱。

医疗服务价格卫健委说了不算,国家医保局,您看着办呗!(原标题:从近日卫健委发文看局势有多困难)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Pkym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