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放下经典语录放下执着,转变自我意识(唯识之四)

第七意识的转变有三个过程: 第一个极喜,极喜就是这个初地,初欢喜地。就是这个菩萨,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时候,他不断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事修里面把罪业降到最低,在理观方面呢,修我空观法空观,突然间一念的相应,啪,心中的光明出现
原标题:放下执着,转变自我意识(唯识之四)第七意识的转变有三个过程:第一个极喜,极喜就是这个初地,初欢喜地。就是这个菩萨,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时候,他不断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事修里面把罪业降到最低,在理观方面呢,修我空观法空观,突然间一念的相应,啪,心中的光明出现了,他的空性的智慧现前,这个时候初心入了欢喜地,这个时候心生大欢喜啊!也就是真正证见本性了。因为他长久以来被自我意识,被这个魔王掌控啊,现在终于摆脱它了,所以他终于能够自由自在了。第二个八地,无功用行我恒摧。我执有分别我执的跟俱生我执,分别的我法二执,就是第六意识要分别,它才会产生一个自我概念,所以第六意识它要是不分别,它就没有。比方你睡觉的时候,第六意识不分别,这个分别的我法二执就不活动,但是俱生的,不管你分不分别,你这种自我概念都是有的,它是比较微细的。比方说在小乘的《阿含经》讲一个譬喻说,说一个人看到一只老虎,你第六意识还没活动的时侯,你自然有一种怕的感觉,这个是俱生的烦恼,等到你开始想一想的时候,你更怕了,那是分别起的。所以第六意识没有活动之前,就有自我的概念,那是俱生的。那么初地的菩萨呢,他成功的断除了分别我执跟分别法执,了分段生死。到了八地的时候,把俱生我执也破坏了,因为到了八地的时候,他的那个我空观的智慧更深了,更有力量了,把俱生的我执,这个我恒摧,把俱生我执也破坏了,那么就剩下俱生的法执了。所以八地到成佛,完全是在对治法执了,就是他的心量慢慢的扩大了。到了成佛的时候呢,他的俱生法执也消灭了,现起了他受用。他受用就是报身,摄受十地菩萨现出报身。所以当第七意识转识成智,把这个第七意识,转成平等性智的时候呢,平等性智是现报身来摄受十地菩萨。那么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在八识当中呢,它得到一个恒审思量的功能,这个名称。所以在凡夫的果报当中,它是一个主宰者。当我们的执著产生以后,第七意识会成功的主导你的第六意识去做这做那,而第六意识绝对不敢抗拒第七意识。一个人的盲点在事业的时候,不管你多累,第七意识下命令你第六意识去做,你第六意识乖乖的得服从,因为它是无明主,在无明烦恼当中呢,它是所有的主导者。其实第六意识真的受第七意识的影响,所以你看人生啊,各忙各的,你执著什么你就忙什么。喜欢追求名利的,就一辈子为这个事忙;追求感情的就一辈子为感情忙。所以第六意识其实是不能抗拒第七意识的,因为它是在有漏果报当中,它是一切无明的主宰者。只要你是颠倒状态,第七意识就可以主导你。那么它没有间断,无想定治而不消。那么外道呢,他也知道他的心中有问题、有盲点,但是他试图用禅定来对治它,就无想,其实问题不在于想象,这第六意识是没有错。这个外道是错杀无辜啊,外道一直认为说因为你打妄想,所以你流转生死,那怎么办呢?就无想呗!所以妄想就把它放空,所以到最后他的想象力没有了。但是最后呢他无想定消失以后啊,烦恼又开始活动了。所以问题不在妄想啊,妄想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主导你的生死轮回呀,它管的是你的善恶这一块而已,它哪管得到这个染净这一块呢?所以你不要再去误会第六意识了。不是妄想害你轮回,不是啊!有些人念佛,你看专对治妄想是不对的,你要去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这个是病根!所以《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住,就是有执着。有住生心,是妄想执着。无住生心,是本性的妙用。文/据净界法师讲法编辑整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Y45j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