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那部拿奥斯卡奖的清宫戏,没有拍一分钟的宫斗

2018年夏天,如懿传播出。对很多人来说,它值得一看的是周迅重回小荧幕,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前两集里,又同时出现了陈冲和邬君梅,才是一件值得唏嘘的事。 2018年如懿传里的邬君梅和陈冲 如懿传里,邬君梅演熹贵妃,陈冲演废后乌拉那拉氏,都是雍
原标题:那部拿奥斯卡奖的清宫戏,没有拍一分钟的宫斗2018年夏天,如懿传播出。对很多人来说,它值得一看的是周迅重回小荧幕,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前两集里,又同时出现了陈冲和邬君梅,才是一件值得唏嘘的事。2018年如懿传里的邬君梅和陈冲如懿传里,邬君梅演熹贵妃,陈冲演废后乌拉那拉氏,都是雍正的妃嫔。两人有短短的对手戏。如懿传评分不高,主要被情节拖累,女人们在紫禁城里打胎生子,口口声声为了“家族荣耀”,一个个深谋远虑,都以为大清江山能万年永固。事实上,乾隆年间的事情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遥远。废后是1765年的事情,1840年,鸦片战争,就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0年前,1987年,陈冲和邬君梅也一起演过一部戏,也是演皇上的两个嫔妃。那部戏里她俩不是情敌或政敌,更像是互相抚慰的家人,一个离开的时候,另一个落寞地说,她是我的好朋友。那部电影叫《末代皇帝》。看陈年八卦常有动魄惊心的感觉。正因为都“过去了”,才格外震惊于“曾有过”。前不久的一个八卦是,《末代皇帝》里,演文秀的邬君梅,和负责配乐的坂本龙一恋爱过。坂本龙一文集的《音乐使人自由》里有写:因为非常喜欢《末代皇帝》里的皇妃和演皇妃的演员,为皇妃写了《rain》,是为《末代皇帝》配乐中他最爱的一首。“隔了三十年,突然揭晓的恋情,再看蛛丝马迹简直像《情书》情节了。”搜电影相关的时候,又发现主演尊龙和陈冲疑似恋爱过。……这是什么神仙剧组。尊龙和陈冲。这部拍摄于1987年的片子,是意大利人导的,中国人演的,用英文说台词,非常有韵味的配乐,是三个国籍的人联手做的——中国的苏聪、日本的坂本龙一、和英国的大卫·拜恩。坂本龙一它一口气拿了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始音乐……当然,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也拿了最佳导演。陈列它的奖项也许并没有用,因为也有一些鼎鼎大名的电影我从来没能坚持看过十分钟,但《末代皇帝》是另一种。长达163分钟(未删减版是3个多小时),过程中我不需要按一次快进,没有一个镜头是废余的。溥仪从1906活到1967,这期间的事,历史书都需要好几章才能挑挑拣拣、言简意赅地讲完,但电影对于那些大事件,都是轻轻拎起,然后轻轻搁下,它始终要讲的,是“个人是历史的人质”。溥仪作为一个孱弱的、资质平庸的末代君王,退位时年仅5岁,他个人能在时代里翻出什么浪花来呢?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政权需要他来证明“合理性”,拿他当幌子。对我来说,片子的珍贵处在于,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并不是想让溥仪作为“引子”,串起那几十年的近代史,而是把溥仪放到地上,用镜头近距离地展露“末代君王”和“中国最孤独的孩子”的一生。讲溥仪就绕不开故宫。片子是插叙的,是在辽宁抚顺接受改造的溥仪,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溥仪的记忆从被抱进紫禁城开始。三岁的孩子,被生母交到乳娘手上,一座小轿子抬进宫里,他先看到的,是无数的喇嘛。宫里刚办完光绪的丧事,紧跟着,就要准备慈禧的丧事,慈禧歪在殿内,跟小溥仪说,天一黑,宫里就没有男人了,就连你这样的小小毛孩也不例外。溥仪面见慈禧的场景当然是虚构的,超现实的——殿内烟雾缭绕,一只大锅里煮着一只巨大的乌龟,太监们盛起龟汤让慈禧服下;所有的女眷,不管年轻的年老的,都是惨白色的面孔,像僵尸;慈禧死去,太监拿过夜明珠,让她含在嘴里。慈禧和溥仪完成了权力的交接看前半部分紫禁城里的戏的时候,你会惊讶,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作为一个外国人,怎么能把晚清宫廷的生活重现得如此准确——不是指细节上的准确,而是那种,昏沉的东方情调。紫禁城外随时都在天翻地覆,而紫禁城内,导演耐心地记录着溥仪的成长。溥仪登基,宫外大臣们忠实地履行着三叩首的职责——新帝登基这种事情,对于一个晚清臣子来说,搞不好能碰上好几次,他们麻木地、温驯地磕头。大人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玺盖章,而小溥仪才三岁,他爬上爬下,坐立不安,他的父亲安抚他说,就完了,就完了。一语成谶。溥仪被明黄色的幕布吸引,走出殿外,群臣们在磕头,他却听到了蝈蝈的叫声,顺着声音走过去,一个大臣讨好地拿出自己收藏的蝈蝈,说,“它是在给皇上磕头呢”。这话很厉害,比太监们哄他说“皇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更厉害。它让溥仪种下一个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即便是一只蝈蝈,也是要讨好他的。小孩子是最容易适应环境的,溥仪或许没有学会治国之道,却迅速地学会了“当皇帝”。几年后,他重新又见到了自己的生母,还见到了胞弟。胞弟跟他磕头请安,溥仪没有任何表示,他直接从亲弟弟背上跨过,走向自己母亲的轿子。可是这样不尊重人的皇帝,对着自己母亲问出来的问题却是可怜的:“弟弟每天都能见到母亲吗?”溥仪见到生母。“还记得我吗?”“不记得。”“我就知道会这样。”他给弟弟溥杰展示自己的权力——他坐在轿子上经过,宫里所有的行人都必须垂手低眼不敢直视,因为“没有人敢正眼看皇帝”。他说要带溥杰玩一个游戏,玩什么呢?不过是带着他乱跑,看太监们惊慌失措,一边追他,一边又要随时喊停生怕冲撞了小皇帝。追来追去,他到底还是被侍卫们包围住了。溥杰告诉他,他已经不是皇帝了,溥仪不信。为了证明他仍然有天子一言九鼎的能力,他要太监喝下墨水——看到这里你又觉得这个小孩子可恶了,可是紧接着,他爬上墙,看到“大总统”走过,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帝真的只是个虚名了。他问太监们,为什么要砌一堵墙,太监回答说,只是一堵墙,什么都没变,溥仪反驳说,你们都在撒谎。我觉得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没有给溥仪洗白的意思,一点也没有。他拍紫禁城里的溥仪,拍出了他的坏脾气,他的自负,他对权力的痴迷,他践踏别人的尊严,可是这事就是那么古怪,你越看,就越没法把他归为一个坏人——是他生长的环境一边处处纵宠他,一边又严格限制他,才会让他变成“病态的人”。他极度依赖自己的乳母。十几岁了,还要喝奶。这个画面非常经典,走廊里溥仪当众喝奶,湖上,脸上被涂得一块红一块白的太妃们,坐在船上拿起望远镜窥探。我看的时候笑了出来,明明是病态的镜头,却被拍得很美,有一种腐朽的东方气质,像是什么水果烂掉以后的香气。他见到了外国老师庄士敦。紫禁城里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暗色的,只有庄士敦白衣白裤,对溥仪来说,他是明亮的,新鲜的,像一束光,所以他第一次见面,就握着庄士敦的手,久久没有放。庄士敦陪他用餐,被皇帝用餐的冗长秩序吓到了,太监一道道菜替他尝过去,无数道菜端到他面前,尝一点又迅速撤下。溥仪也自嘲说,像演戏是不是?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嘴上说,我一点也不难受。可是紧接着,他骑着自行车想要出宫吊唁,镜头还是捕捉到了他飞快流下的两行眼泪。他不再是皇上,不必再治国,可是宫里偷盗成风,他总要治家。这出日复一日在唱的大戏早就没有了观众,太监们仍然在宫里上班,不过是为了偷点宫里的东西出去卖。他们不想让溥仪查出究竟少了多少东西,所以一把大火,直接把整个宫殿烧没了——他就是这么弱势的皇帝,他是会戏弄、欺凌太监们,可是太监们也在算计他,算计得精多了。之后,溥仪把太监们都遣散了。如此寂寞。2018年如懿传里的女人们,因为深宫寂寞无处寄托所以搞宫斗,而《末代皇帝》里,婉容和文绣压根不斗。电影里有一幕非常经典——婉容不敢一个人睡,来找溥仪,两人亲昵的时候,文绣也跑过来,说我能跟你们一起睡吗?于是有了三人大被同床的香艳一幕。但倘若抱着香艳的预期去看,又注定是会失望的——我看的时候只觉得这三个人,在空空旷旷的殿内,倒真有“伶仃”的感觉。贝氏展示的这一个溥仪,并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甚至不一定对皇帝这个位子感兴趣——他一度心心念念要去西方留学,可是他听说皇陵被炸开,慈禧被分尸,他的血统和身份不自觉地就让他站到了民国政权的对面——可是他又没有力量,只能依赖日本人,他那么天真,觉得自己跟日本天皇年纪相仿,两国国情相似,对方就会真心实意地帮他——日本人吓他说,有反满组织的人要杀他,他就信了——要到后来他才知道,那个组织是日本人雇的。这是一出贼喊捉贼的笑话。可是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糊涂账。微博上@王恺同学讲过一个段子,他说他在恭亲王府,看到了溥心畲展(溥心畲是清末那个很有名的恭亲王奕䜣的孙子),雅气的很,想着这个人去了台湾,怎么还留了这么多东西在大陆?后来看介绍才知道,他在台湾有个监视他的特务,慢慢成了知己,结果手里攒了他的大批字画,1989年全捐给恭王府了,也算是魂归故园。他感叹说,他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又复杂又单纯。大时代里,由不得你不复杂,可是天生的公子哥儿,又能复杂到哪里?溥仪给人的感觉也是一样的。糊涂,不明事理,想承担什么,但其实早年跟世界完全割裂,根本什么都担不起来,就像《末代皇帝》电影里,溥仪反反复复说,我真的不明白。我觉得《末代皇帝》是仅就视觉来说,也值得一看的电影。我那天开玩笑说,只看片子的选角,就知道贝托鲁奇对他充满了理解的同情,所以他选了英俊得近乎混血的尊龙来演溥仪,而女演员们则都是非常典型的亚洲面孔,陈冲26岁,邬君梅21岁,却把那种颓败的美丽气息演出来了。镜头当然是有态度的,导演把末代皇室小家庭成员拍得那么好看,其中的怜悯不言而喻。皇后婉容淑妃文绣看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故宫——是的,我在北京呆的时间不短,但因为是居住而不是游客,反而更懒得去景点,但经贝托鲁奇的手一拍,我现在格外想去。这是空前绝后的,真正在故宫里拍摄的电影,它不是横店里那个簇新的,适合宫斗的故宫,而是一个红色的、寂寞的、有许多故事和叹息声包围的宫殿。故宫这两年存在感挺强,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跟腾讯的合作。故宫博物院与腾讯的合作从三年前开始,快600岁的故宫博物院和18岁的腾讯走到了一起,作为一种文化破壁,破除了成见,增加了新视角,让更多人喜欢上故宫。这个“老少”cp没有让所有人失望,一个个项目在在互联网刷屏——比如说激发青少年创意的NextIdea赛事,有寓教于乐的故宫游戏和漫画,有探索文博数字化的创新实验室等等。今年7月份,这两个玩起了跨界的合作,和QQ音乐举办合作“古画会唱歌”,NextIdea音乐创新大赛,由故宫精选出十幅院藏的经典名画,鼓励年轻的朋友用音乐的方式来传递中国古画当中独特的意境、心情还有那些故事。讲起这次合作的初衷的时候,“网红”单霁翔院长说了段我觉得很感动的话,他说2012年1月10日,他在故宫,晚上走出办公室,看到的就是一轮明月。“那天我看了很多故宫的介绍,说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一座宝库,这也是全世界来访量观众最多的一所博物馆。那天晚上很激动,看到一轮明月,预示着未来。但是第二天上岗以后走到观众中间,这些事情我都没有感受到了,当时我们大部分区域没有开放,树着“非开放区”的牌子,大量涌进的故宫博物院游客一直往前走,根本没有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情怀。所以我们要变化,怎么变化?这些年我们逐渐地摸索了一条开放、创新和坚守初衷的办法。2016年,腾讯集团和故宫博物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希望用创新大赛的方式,使年轻人喜欢故宫博物院。”这个联动下,故宫和腾讯有了很多有趣的跨界合作——双方一起在游戏“天天爱消除”当中呈现了故宫的建筑;我们在“奇迹暖暖”这样的游戏当中呈现了后妃的服饰;在社交平台上用网友共创的表情包来展现故宫的趣味文化……故宫不再仅仅是亭台楼阁,而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故宫很老了,但故宫不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Y57m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