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村寨在距离草原上万公里的云南,这个偏远村寨至今还举办那达慕盛会

在云南,一个稍有历史文化的村庄,“三圣宫”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白阁村,“三圣宫”供奉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其后代蒙哥、忽必烈的塑像。 白阁村距离草原千万里,而这里的蒙古族对自己故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白阁村口立有一块纪念碑,碑文记载着白阁
原标题:在距离草原上万公里的云南,这个偏远村寨至今还举办那达慕盛会在云南,一个稍有历史文化的村庄,“三圣宫”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白阁村,“三圣宫”供奉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其后代蒙哥、忽必烈的塑像。白阁村距离草原千万里,而这里的蒙古族对自己故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白阁村口立有一块纪念碑,碑文记载着白阁村蒙古族的来历,纪念碑后写着二十个烫金大字:“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进入白阁村的地界,沿途都能见到穿着蒙古族服装的女子。在这里,连路边的饭店也是双语的,左边写着汉字,右边写着蒙古文。越接近白阁村,这种显得有点突兀的蒙古风情越来越浓。公元1381年,名太祖朱元璋的征西大军进入云南,元朝政权彻底溃败,住在云南的蒙古军被击溃,四散各地,纷纷隐姓埋名,变服从俗,融入其他民族中。唯有镇守通海曲陀关的部分蒙古族官兵想尽办法逐步汇聚在杞麓湖西岸,成为一个蒙古族聚居区,繁衍生息到现在。蒙古族能够在通海杞麓湖畔安家延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年元军驻扎的曲陀关周围,居住着大量彝族,由于随军妇女少,大部分蒙古族士兵娶了本地彝族媳妇。这些彝族妇女把自己的语言、歌舞和服饰带到了蒙古族中,让蒙古族在改朝换代的时候,轻易的本土化,躲过了灭族之灾。问到村里的男女老少,他们都能明确地告诉你:他们是蒙古族。他们很为自己是蒙古族而自豪。民族的认同,血脉的贯通,现在看来没有问题。幸运的是,兴蒙乡的妇女,不管年老年幼,都戴自己的民族服饰,花花绿绿的很好看。他们的“跳乐”歌舞,简直就是彝族歌舞的变体。汉族的观音、鲁班和关公等等,也成为他们心中的神。从长相外形上看,他们与云南原住民无二,典型的阔脸细眼单眼皮的蒙古人已经很少见,在这里寻找蒙古草原的气息,比在大山里寻找大海的气息更难。兴蒙蒙古族男子的服饰现在已经完全汉化,妇女的服饰则很有特色,上装一套3件,颜色不同,长短相间,俗称“三叠水”,腰间扎一布腰带,服饰的不少细部和花边图案还保留着北方蒙古族服饰的痕迹.虽然离开了草原几百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白阁村依然保持着蒙古草原的传统节日。最为热闹的是“那达慕盛会”,那是蒙古族最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白阁村的“那达慕盛会”中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和激情飞扬的篝火晚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盛会。岁月流逝,这些马背上驰骋万里、弯弓射打雕的骑士后代,在这片有山有水有树的高原上,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渔民和农民。从最初时候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到后来成为被统治者,这中间的角色转换,这中间的种种为了适应对于一个成了社区的少数民族来说,一定是个很精彩的故事。现在只能在妇女的服饰和残留的只言片语中,勉强嗅到一点草原的气息。他们能够以蒙古族的身份存在下来,发展起来,似乎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云南人的厚道,宽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bDjL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