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绒花”与“绒鸟”:早就在你懵懂的童年里留下过姓名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授权) 如果我只是来告诉你“绒花”很厉害,怎么能显出这个号的高级感呢?哈哈哈 《延禧攻略》火了以后,尤其带火了很多非遗项目之后,在看网络上的热评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拨人在说,通过这
原标题:“绒花”与“绒鸟”:早就在你懵懂的童年里留下过姓名(原创文章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请后台联系申请授权)如果我只是来告诉你“绒花”很厉害,怎么能显出这个号的高级感呢?哈哈哈《延禧攻略》火了以后,尤其带火了很多非遗项目之后,在看网络上的热评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拨人在说,通过这剧学到了好多,好厉害哦!另一拨人在说,就这些东西也就算个常识,不值得惊叹!“学到”是分很多层次的,就拿本文要说的“绒花”来说吧,知道天底下存在这么一种非遗是算不得“学到”,因为“绒花”从来也不是个没有姓名的小透明,有请童年回忆《西游记》!▲1986版《西游记》剧照女儿国国王头上的戴着的(第一张图对面那个小姐姐戴的也是),就是“绒花”头饰。▲《四郎探母》中的绒花头饰但是作为《西游记》电视剧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几乎没人提过她头上戴的也是绒花。原因有很多种,童年滤镜太厚,当年片源不高清,还有就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材质的头饰,没有为了突出“绒花”而展示。而《延禧攻略》前期被人嘲笑头上像顶了个盆栽,除了簪花方式呆板以外,过分单一地突出“绒花”也是原因之一。▲不过两者的绒花也是有区别的。按照报道,《延禧攻略》的“绒花”是江苏省级非遗由赵树宪制作的“南京绒花”,即所谓“南派”;而《西游记》的“绒花”则是杨洁导演专门找当时的“北京绒鸟厂”定制的(该厂上世纪90年代已经倒闭),目前为北京市级非遗“北京绒鸟”,即“北派”。(两派皆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南京当地)▲“南京绒花”传承人:赵树宪▲“北京绒鸟”传承人:蔡志伟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传统服饰”原创,转载须授权▲蔡志伟的访谈(北派介绍的比较少,所以多给点篇幅)从名称上看,一个“花”一个“鸟”似有不同,实际上都是以真丝(后来也有化纤)为原料制作的绒毛立体造型。基础造型都是绒条,乃是用铜丝夹住等长的短绒,拧转而成的。然后通过修剪组装成为立体造型。▲绒条via特色资源库BIFT▲绒条修剪组装后的绒花雏形via特色资源库BIFT▲各种绒条和造型半成品而绒条的原理其实也特别简单,铲屎官群里有人形容是“试管刷”,哈哈。当然,由于不加捻的脱胶蚕丝(熟丝)非常容易黏连、断裂、起毛,所以制作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绒条的制作过程via《农广天地》截屏▲试管刷事实上,无论南派还是北派,早期需求里“绒花”一直都是主流产品,而“绒鸟”算是当时以北京绒鸟厂为零头的一种创新。▲李桂英作品via《北京民间玩具》▲蔡志伟作品北派也两派在制作上有细微差别,又因为南北语言的差异,在一些名词上也有所不同。比如,B站上有人上传的《南京绒花的制作》,转自央视《农广天地·丝绒花制作》,按照所记录的南北差异中的名词,实际上这个节目拍的是“北派绒花”,而非南派。▲北派称“搓条”▲南派称“勾条”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传统服饰”原创,转载须授权▲《农广天地》的视频尽管两派都面临传承人凋零和市场需求萎缩的问题,但是制作技艺方面并没有很多人所认为的那么面临绝迹。《农广天地》的“丝绒花制作”节目播出于2011年,当时绒花在天津等地,戏曲等领域,依然是有销量的,并且有使用化纤代替蚕丝以及机器制作。▲天津的绒花市场via《北京民间玩具》如果我们要抬高一个非遗、重视一个非遗,就非得把它的存亡问题说得十分严重,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健康的理念。非遗传承并非武侠小说,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只需要再去找个人,大家掌心对掌心把百年功力一输送就完事儿了。即便是绒花这样涉及的社会分工环节不多的非遗技艺,依然面临单一传承人无法掌握技艺全部工序的问题。就拿曾经盛极一时的北京绒鸟厂来说,鼎盛时期据说有2000多人,出口内销都非常红火,有专门有技术人员开发新花样。“非遗”面临诸多问题之一,就是从业人员减少后导致创意不足,都忙着“保命”,无力“创新”。更别说很多人投机分子偷换“创新”概念,其实骨子里反而在倒退。“创新”离不开技术作为内驱力,比如从“绒花”到“绒鸟”,不仅仅是外形和题材的变化,还要解决这些变化带来的技术革新。▲张宝善遗作via《北京民间玩具》▲李桂英绘制的绶带鸟制作图via《北京民间玩具》那时兴亡的北京绒鸟厂不仅仅给我们留下了《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的倩影,在相关记述里,《红楼梦》《骆驼祥子》还有清宫剧《火烧圆明园》里都有从该厂定制的绒花饰品。▲1987版《红楼梦》剧照▲《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剧照情形与如今十分相似,只是当年少了网络的助力,剧组也甚少将此作为影视剧的卖点。“绒花”等非遗的尴尬境地,还在于一旦跃于世人面前,就免不了被无限制的拔高鼓吹。从《农广天地》介绍词中100多年的历史,一路飙升到了唐代。不管大家的算法如何,是否合理吧,辉煌的过去对如今的窘状,除了一丝表面风光以外,其实于事无补。▲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绢花,是很多绒花一路算到唐代的依据比如,绒花行业在以蚕丝为原料的许多行当里,处于下游,上等蚕丝供应织造,比如南京云锦,产生的大量蚕丝下脚料催生了绒花行业。从业人员也多为前店后坊的家庭作坊,建国后即便有了互助社也依然保持着家族传承的特点(目前的两位传承人反而都不是出身绒花世家)。这些不能算作先天不足,因为任何条件都有利有弊,但是也都影响了后来的故事。▲清宫旧藏的绒花簪绒花绒鸟行业最后的辉煌,得益于出口创汇,而后内外局势变幻,原本被出口火热场景所掩盖的民俗需求日渐萎靡的问题也随之暴露,雪上加霜之下,不仅仅是绒花绒鸟行业,也是很多非遗盛极而衰的根由。很多人因为《延禧攻略》而上淘宝买了一支绒花,但是它毕竟不是日常物件了,靠影视剧带动的热潮持久度毕竟有限。就拿该剧绒花的制作者赵树宪来说吧,我上次看到他的新闻,还是因为他的徒弟抢注了“绒花”商标……世道已经艰难,结果前路还有一地鸡毛,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beQp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