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72拐天路72拐,他们在危险中绽放最“血性”的芳华

川藏线天路72拐,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顶到2800多米的山谷,30多公里路段高差达1800多米,因其坡陡、弯多而得此名。 驻扎在八宿县邦达镇的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养护十七中队,他们肩负着川藏线左贡县田妥村至八宿县
原标题:天路72拐,他们在危险中绽放最“血性”的芳华川藏线天路72拐,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境内,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顶到2800多米的山谷,30多公里路段高差达1800多米,因其坡陡、弯多而得此名。驻扎在八宿县邦达镇的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队养护十七中队,他们肩负着川藏线左贡县田妥村至八宿县怒江沟共90公里路段抢险保通任务。多年来,他们将天路72拐作为90公里的名片和代名词,不惧险、不怕累、不畏苦,在这段蜿蜒于雪域云端的祖国生命线上演绎着不一样的芳华。去年8月份,怒江沟里发生塌方灾害,400多立方米堆积物将道路掩埋,100多台过往车辆受阻滞留。抢通中,养护十七中队中队长陈鹏指挥着装载机和自卸车装料、倒料,进行了大约1个小时时,下士李亚东吹起了紧急哨音,并示意人员和机械全部撤离......不惧危险,与险为伴。养护十七中队的官兵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赛跑,与“死神”搏斗。在这里捍卫祖国生命线的畅通,不仅需要能抢险、抢大险的过硬本领,还需要愈险愈战的血性胆魄。这种血性胆魄,以奇险著称的川藏公路,会在官兵们刚踏入她的怀抱时,就开始锻造培养。四川广元籍士官高建华说,天路72拐下面,嘎玛沟到怒江沟一带,很多地方都是粘性特别强的泥土,下雨之后,同石子裹杂在一起冲进边沟,凝固后硬得跟混凝土差不多。不累是假的,且累且坚持。养护十七中队的官兵们,他们将最美好的芳华,绽放在世界屋脊,祖国生命线,从不言怨,从不言悔。在中队奉献了10年的士官莫未坦言:“要说我的芳华,那就是天路72拐三大累活,补坑、清沟、修路肩。”修补沥青路面坑槽也极为复杂,先要用电锤将坑槽凿撬规整,拿笤帚清扫干净,再往底面泼洒一层沥青溶液,最后将沥青养护车烧制好的拌合料出炉,以最快的速度摊铺碾压。新兵葛冬铭说:“刚出炉的沥青拌合料有160多摄氏度,冒着浓浓的黑烟,站在上面干活不仅脚底滚烫,还特别熏眼睛,呛得让人想吐,有一次杨作善班长带我们修补坑槽时,那天太阳实在太毒了,直接把我累得晕倒在路边,班长还给我掐了一会人中。”在邦达天路72拐一带,每年11月到来年4月,都能算得上是霜雪不断的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冻土层能达到1米多深,这是最艰苦的季节,也是对身体伤害最大的季节。“路上铲雪,不怕缺氧,就怕太阳。”装载机操作手刘乐介绍,2014年3月份,几乎日日都是夜间下雪,天亮就停,快到中午就出太阳,海拔4000米以上的天路72拐K3706至K3712段,是雪灾最严重的地方,每天抢通时,强烈的太阳紫外线通过雪地反射,形成双重伤害,戴墨镜都不管用,每次回来眼睛都要发红、疼痛、流泪,一晚上要滴好几次眼药水,才能勉强睡会。每次巡路,对容易结冰或者冰比较薄的路段,官兵们会撒工业盐加快冰层和积雪融化。但对冰层厚的路段,必须要用十字镐铲开再撒盐才会奏效。坚守72道拐,克服72种困难,创造72项业绩。养护十七中队官兵,他们虽然都很普通、很平凡,但他们的芳华就像这里的格桑花一样美丽,让更多的行人有了诗和远方……本期编辑:秦盼李涛@所有乘客打电话、抽烟、甩客......拉萨的哥有这些行为可直接投诉是你吗?“一措再措”徒步大会最佳点赞奖名单公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WjW8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