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仡佬走进重庆惟一仡佬乡感受这里别样中秋节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杨圣泉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 在重庆,他们目前只有350人,聚居在武隆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偏远小山村里。 人数虽少,但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这个神秘的民族,现在生活得如何?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独特
原标题:走进重庆惟一仡佬乡感受这里别样中秋节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杨圣泉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在重庆,他们目前只有350人,聚居在武隆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偏远小山村里。人数虽少,但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这个神秘的民族,现在生活得如何?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独特生活习俗?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武隆区浩口苗族仡佬族乡,探访聚居住在这里的神秘仡佬族,见证他的传承与坚守,改善与改变,感受他们的别样中秋节。350名仡佬人与其他民族亲如一家青翠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独特的吊脚楼……9月21日,当记者来到唯一的仡佬族乡镇--浩口苗族仡佬族乡,其独特的风光,让人眼前一亮。据浩口乡政府统计,目前有汉族、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布依族、傈族等8个民族的人们在浩口居住,其中仡佬族目前有350人,主在聚居点位于当地田家寨,田家寨是一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仡佬族古寨。黄黑色的皮肤,白净的牙齿,纯朴的笑脸。今年54岁的老邹,是记者在浩口见到的第一个仡佬族人,如果不经人介绍,我真还分不出他是汉族、苗族,还是仡佬族。说起自己民族的起源,老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散居在贵州、广西、云南一些山区,主要聚居地为黔北一带,如今浩口乡的仡佬族,大多也是数百前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的。老邹居住的小楼,仍保持着仡佬族特有的建筑风格,房檐、屋角、门窗的精美雕刻仍清晰可见。说起目前生活,老邹脸上洋溢出一丝满足。他说,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女儿现在城里工作,儿子大学刚毕业,是一名大学生村官,还是当地某个志愿者大队的大队长。“孩子们长大了,就飞了。”老邹说,他和老伴现在也很少种地,在场镇上开了一个店,主要卖些当地的茶叶、蘑菇、猕猴桃等,一年也能挣几万块钱,生活一点不问题。采访中,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总是偎依在他面前,扑闪着一双大眼睛,打量着客人。“这是我外孙女。”老邹说,女儿女婿工作忙,本来要他去城里带外孙女,可他舍不得离开老家,因此把外孙女接到这里,心量其实还打了一个小算盘:希望女儿女婿能经常回来看看。“你们仡佬族在这里人口这么少,一定很团结吧?”老邹听了哈哈大笑:我老婆是苗族,我女婿,我的很多同学、朋友是土家族、仫佬族或其他民族,在这里,我们和睦相处,早都淡忘了自己的民族成份,亲如一家了!中秋庆丰收杀牛宰羊祭祀先祖“竹王”由于长期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杂居共处,仡佬族在衣、食、住及婚姻、丧葬、节日等风俗习惯方面,很多方面已和当地兄弟民族大同小异,但仍保持着自己一些独特的文化信仰、生活习俗。比如,农历8月15日的中秋节,这天也是他们的“八月节”第一天(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这天,仡佬族人除了也吃月饼、赏月亮,还会此期间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自己的先祖“竹王”,庆祝丰收。见记者对仡佬族人的祭祀感兴趣,当地的乡干部曾艳邀请记者去看9月21日晚上在田家古寨门前举办的“仡佬族祭祖先竹王”仪式。曾艳介绍,相传仡佬族祖先诞生于竹,因此,仡佬族历来崇拜竹,以“竹的民族”自居,其族徽为竹,其图腾也是竹。据了解,现在当地的仡佬族房前屋后必须有竹,他们以竹“风高亮节”自勉。在现在的浩口小学,很多班级是用竹命名的,如佛肚竹班、水竹班、紫竹班等。9月21下午,记者随曾艳来到田家寨古寨门前,这里彩旗飘飘,数百名仡佬族的男女老少,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穿着具有他们民族图案的新装,神情虔诚,等待着祭祀开始。晚上5点半左右,两名仡佬族青年把一个巨大的牛头抬上祭台,祭台正中挂有巨幅竹王像,两边打有“祖先老人”的条幅。晚上6时左右,祭祀开始,寨中最长者——“族老”开始祷告,祈求五谷丰登;乐队奏起“八仙”曲,同时鸣粉枪、放鞭炮。随后,在“族老”的指导下,台下的代表先后将盛着粮食、瓜果等祭品的蓝子奉送上台,叩头祭拜。仡佬族神秘的祭祀文化,不仅是对祖先、自然、图腾的崇拜,更是仡佬人祈福的重要仪式。美食待客“三幺台”不醉不归9月22日晚上,记者应邀参加了当地仡佬族朋友的特色宴请--三幺台。中秋节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仡佬族人热情而真诚。赴宴前,老邹善意提醒我,仡佬族人在娶亲嫁女或重要节日宴请非常重要的宾客时,才会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这天只有客人醉了主人才会最高兴。因此,这天赴宴的客人,一定把好度,一定要喝好,喝尽兴,但又不能醉得找不到回家的路。下午6点半左右,在极具仡佬族特色的田家寨一个餐厅,伴随着主人热情的仡佬族敬酒歌,宴会开始了。宴会第一台,称茶席,主人上了一道特别的茶汤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主客相互寒暄问候,热络感情。茶汤一般采用的是当地有名的老鹰茶加肉丁以及秘制的调料熬制而成。一般的情况下,喝了这个汤,酒量会大增。第二台称酒席,主客双方都喝白酒,菜以凉拌猪耳朵、猪肚、猪舌、香肠、盐蛋各种凉菜为主。当天,主人拿出了他特酿的杨梅酒。而这款酒背后有一个故事:在村里有两株近300年的杨梅古树,当地称之为“杨梅王”。公树向来只开花不结果,母树则既开花又结果,个头不大,但大小均匀,属于野生杨梅,特别适合用于制作杨梅果酒。因此当地一直有取母树杨梅做酒的习惯。这一习惯沿袭下来,杨梅酒成了当地的特产。该乡近几年将杨梅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现在种植面积已近5000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喝着香醇的杨梅酒,听着“杨梅王”的故事,不知不觉,客人有些醉了。酒过三巡。第三台称为正席。上的菜为扣肉、酥肉等“大菜”,另有炒菜、素菜等招待客人。从此直至宴会结束,主人以客人喝醉为最高兴,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吃了“三幺台”出来,朋友邀请记者去“偷新”。“偷腥?偷什么腥?”记者不解,朋友笑弯了腰。他随后解释:在中秋节,类似一些汉族人“摸秋”的习俗,仡佬族人有“偷新”庆丰收的习俗:即在晚上你可“顺手牵羊”采摘他人的瓜果蔬菜,而主人会以此为乐,捂着嘴笑,即使看到也会装作没看见,更不会上前制止。乘着酒兴,记者一行来到村头一棵梨树下,摘下几个就啃,虽然动静很大,主人就是不出来!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古老仡佬族特殊的民族魅力,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仡佬族人在重庆虽很少,但他们却在自己深爱着的家园,按自己的习俗、爱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相对于其它地方,这里虽然相对封闭,但随着交通的改善,乡村旅游的兴起,无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田家古寨,清香的老荫茶,香醇的杨梅酒,都将是这里发展的契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eRogd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