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零容忍众明星声援蒋劲夫背后:我们离“家暴零容忍”的共识还有多远?

蒋劲夫与日本籍女友中浦悠花。来源:视觉中国 蒋劲夫家暴案:众明星声援蒋劲夫,体现的是什么价值观? 从蒋劲夫日本籍女友中浦悠花在Instagram上发布受伤照片,到蒋劲夫在微博上公开认错、其“好友”爆出女方黑历史,再到蒋劲夫自首被捕,蒋劲
原标题:众明星声援蒋劲夫背后:我们离“家暴零容忍”的共识还有多远?蒋劲夫与日本籍女友中浦悠花。来源:视觉中国蒋劲夫家暴案:众明星声援蒋劲夫,体现的是什么价值观?从蒋劲夫日本籍女友中浦悠花在Instagram上发布受伤照片,到蒋劲夫在微博上公开认错、其“好友”爆出女方黑历史,再到蒋劲夫自首被捕,蒋劲夫家暴案已经发酵了十余日。11月28日,日本TBS电视台报道,日本警方以涉嫌伤害罪逮捕蒋劲夫。据悉,蒋劲夫承认警方的指控,但称施暴“出于个人原因不想说”。同日下午,蒋劲夫工作室在微博发文表示蒋劲夫已主动与日本警方取得联系,并且将配合调查。随后,蒋劲夫到警察局自首被警方拘留的画面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开来。11月29日,日本富士电视台在早间新闻综合节目中,报道了蒋劲夫在日本涉嫌家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根据中浦悠花在社交网络和接受日媒采访时披露的消息,从今年7月她与蒋劲夫同居起,就经常性地遭到对方的暴力对待,遭遇多次殴打,且被实施人身控制,蒋劲夫抢走她的手机,与她24小时待在一起。中浦悠花曾有一次试图拿手机报警,被蒋发现后,她遭到了更凶狠的殴打。一开始蒋还会把她拉去没有人的地方打,在发现日本社会对家暴很冷漠,即使女方尖叫周围也不会有人报警后,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施暴,即使在出租车里发脾气也会动手打她,甚至在晚上做梦梦到女方让他不开心也会跳起来暴打她一顿。中浦悠花友人在微博上公开的验伤报告显示,蒋劲夫分别于10月8日、10月11日和10月12日殴打女方,造成对方臼齿和后牙脱落,两颊伤情严重,左大腿皮下出血,后脑左胸受伤,至少需要疗养一个半月才能痊愈。至于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甚广的10亿日元赔偿金要求,中浦悠花表示提出巨额赔款要求是为了表达自己坚决不肯庭外和解的态度。日本法律规定,施暴方如果构成伤害罪,或将处以15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万日元(约3万元人民币)罚款。这原本是一个犯罪事实证据清晰、当事人供认不讳的刑事案件,然而因当事人是一位知名中国男艺人,该事件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诸多颇令人匪夷所思的评论。蒋劲夫承认家暴之后,微博上点赞颇高的一条言论居然是:“你应该是娱乐圈最MAN的爱豆了吧,第一个承认家暴的男人,感觉好圈粉。”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网友对女方言之凿凿却毫无来由的指责:爱玩、滥交、说谎成性、诈骗、歧视中国人、有强大的黑社会背景等等。最令人感到惊讶不解的是,在蒋劲夫自首被捕后,包括胡歌、娜扎、窦骁、俞灏明、蒋梦婕在内的众多演艺圈人士纷纷发文怀念当初和蒋劲夫共事的情谊,回忆起他的天真笑容和阳光性格,坚定表示“无论如何我站他”“等待真相”“等你归来”,甚至是刺眼的、标准体现“受害者有罪论”错误观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明星们等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要知道,这个他们眼中“阳光明媚、自由率真、长不大的孩子”,已经是一个27岁的成年男人了,他的理智、体力和暴力让他得以打掉女方两颗牙,致使其皮下出血直径达15cm,伤情达到了需要疗养一个半月的程度。为什么他们还会觉得,生活中彬彬有礼、对朋友很好的人,施暴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呢?蒋劲夫自首被捕的三天前(11月25日)恰逢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在当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援引了一项英国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100名男性伴侣杀手和400名普通凶手的对比指出,伴侣杀手总体来说受过更好的教育且没有其他凶手那么多的犯罪记录。芬兰、瑞典等国也得出了同样的调查结果——也就是说,施暴者的外在良好表现并不能说明他不是一个心怀恶意的施暴者,且在很多时候可能事实恰恰相反。这份报告披露的数据触目惊心:2017年,全球共有8.7万名女性被害身亡,其中超过5万名是被伴侣或家人杀害。在所有因亲密关系产生的凶杀案中,女性受害者占82%。过去一年里,全球女性被伴侣杀害最多的地区分别是亚洲(1.1万)和非洲(1.1万),接下来为美洲(6000)、欧洲(2000)和大洋洲(200)。公众号“单向街书店”作者乌潘潘认为,这些年国内多起女性受侵害的残忍案例相继爆出,帮助公众缓慢又艰难地建立起“家暴零容忍”的共识,然而此次众明星纷纷发文对“蒋劲夫事件”表示惋惜,个别网友撩拨起民族主义愤怒情绪,再度将理性共识淹没在“女的该打、呼吁真相”的声浪里。在犯罪事实面前,明星们用“明媚少年”“自由灵魂”粉饰蒋劲夫的暴行和残忍,无疑是在舆论场里做了一场性质恶劣的示范,即家暴是无足轻重的、无损施暴者人格与品行的、即使是施暴了也是“事出有因”的。“我国家暴情况本就普遍,作为当事人的朋友,在私人场合大放厥词也就罢了,可当你身为拥有巨大话语空间、巨大粉丝号召力的公众人物,在中文世界最大的舆论平台上同情施暴者时,有没有考虑这带来的连锁反应有多严重呢?有多少粉丝会认为,家暴不是什么大事呢?故意伤害都可以找理由求原谅和洗白,那杀人是不是也能?要知道这两种行为的本质都是侵犯对方的生存权,其区别只是程度。”乌潘潘写道。在此番舆论喧嚣之中,“虽然XX,但是XX”的句式屡屡出现,成为为施暴者洗白的标准话术。公众号“芥末微报”作者楼噶一认为,其背后的逻辑默认了解决亲密关系中无法调和矛盾(如出轨、欺骗等)的第一反应,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暴力私刑,而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了无数家暴惨案的发生。“人们拒绝用冷静客观的态度解决问题,认为只要自己被欺骗了,愤怒就开始主导行为;只要有了充分的理由,施虐就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原谅与同情的。这种思维,默认了暴力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本能,在某些条件下我们可以无需克制。甚至,把人类与野兽的界限弱化了。”在作家荞麦看来,蒋劲夫事件还暴露出了中国明星读书不多、人文素养缺乏的短板。阅读是建立共情、从更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世界乃至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然而众明星声援蒋劲夫,暴露出了他们无论多么想当一个理念正确的人,遇到具体事情却根本无法判断是非对错,甚至在140字的篇幅内都无法做到逻辑清晰,语义通顺。与此同时,为明星们“仗义发声”叫好的我们,也需要反省自身,“观众不读书,所以明星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我们自己不读书,所以对明星也缺乏这方面的需求。我们并不在乎他们的文字不通顺,理念落后,对世界缺乏了解。反而觉得这是某种‘真性情’。”获取更多文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NqQn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