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打开写作思路的秘诀——头脑风暴法之一:“时间线”

“时间线”头脑风暴法缘 起我们翻阅出版的新书时,看到一本操作性很强,很实用的阅读策略参考用书《美国中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在这本书中也列举了23条跟阅读相关的写作策略。其中一个就是“我的阅读大事记”。下面是它的写作样例原貌: 5 岁
“时间线”头脑风暴法缘起我们翻阅出版的新书时,看到一本操作性很强,很实用的阅读策略参考用书《美国中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在这本书中也列举了23条跟阅读相关的写作策略。其中一个就是“我的阅读大事记”。下面是它的写作样例原貌:5岁我第一次为全班同学朗读一本书。7岁一年级时第一次读章节书。我常常给我的弟弟安德鲁读书。8岁我在艾兰德家里读书。我看书看得太投入停不下来。(来源:《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393页)转化应用模板化对于我们来说,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不错的写作策略究竟要怎样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对于小学生的日常写作来说,又该怎么学习、内化、运用呢?为了便于转化应用于其他不同的写作任务与情境,我们首先试着把这个写作策略“模板化”,如下图所示:时间:事件:时间:事件:时间:事件:时间:事件:转化应用应用实例怎么借助这个模板完成写作任务呢?下面是一个小学生运用它展开的构思清单,依次回顾了2013、2015、2017和2018年间发生的四件“个人阅读大事记”:2013年时间:6岁时事件:在季风书店,看《父与子》漫画忍不住大笑了两次。2015年时间:8岁时事件:读了一本可以撕,可以涂抹的书。2017年时间:10岁时事件:在书展上买了原版《西游记》,当年读了3遍。2018年时间:11岁时事件:借同学一本《神秘岛》,一天看了一半。转化应用拓展应用当然,这个模板不是只能运用于“我的阅读大事记”这一题目的写作。在面临其他写作任务、题目时,应该如何熟练地拓展应用这个写作策略呢?比如在下面两种写作情境中,“时间线”头脑风暴完全能胜任构思与选材的任务:案例一《读后感》的构思与选材在用“时间线”展开构思后,可以从《父与子》《西游记》《神秘岛》中选择印象最深刻,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也更吸引读者的一本,作为读后感作文的选材。案例二作文《难忘的一刻》的构思与选材(1)在用“时间线”展开构思后,从“我的阅读大事记”中选择一个素材,看看能否匹配“难忘的一刻”这个题目,比如“在季风书店看《父与子》漫画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个素材既符合“一刻”的特点,也属于“难忘”的内容。所以,写《难忘的一刻》也可以选择这一素材。(2)借助“时间线”头脑风暴法,构思“我的生活大事记”,记录在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从中选择一件来写。转化应用模板改造在原有模板中“时间”与“事情”的基础上,增加“细节”的回顾与记录。解决作文容易“记流水账”,不具体、不生动的问题。比如下面就是“我的阅读大事记”的“升级版”构思:2013年时间:6岁时事件:在季风书店,看《父与子》漫画忍不住大笑了两次。细节:忍不住哈哈大笑,其他人投来了惊讶的眼光。2015年时间:8岁时事件:读了一本可以撕,可以涂抹的书。细节:我把这本书浸到水里10分钟。2017年时间:10岁时事件:在书展上买了原版《西游记》,当年读了3遍。细节:在家庭《西游记》知识竞赛中难倒爸爸。2018年时间:11岁时事件:借同学一本《神秘岛》,一天看了一半。细节:上课时想偷看,最终还是忍到了下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VE7P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