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是孩子教育的土壤

​前几天,孩子在一次晚饭后和我谈话中提到,这次班上测试考试,同一科目,有的同学尽然最低考了20分,而他自己考了93分。我一听,知道他的言外之意了,这在为自己的发挥不理想找铺垫,免于家长追问原因。在家里平时我们是从来不主动问孩子考试成绩的,除
​前几天,孩子在一次晚饭后和我谈话中提到,这次班上测试考试,同一科目,有的同学尽然最低考了20分,而他自己考了93分。我一听,知道他的言外之意了,这在为自己的发挥不理想找铺垫,免于家长追问原因。在家里平时我们是从来不主动问孩子考试成绩的,除非他自己说,为了不伤害他刻意隐藏的自尊,我就换了话题问了一句,班上同学最高多少分?他木讷地说100分,我又问:你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是同班同学,智商大致同一水平,小学几年来,同样的老师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学习内容相等的学习时间,回家完成一样的家庭作业,而最终学习成绩差距这么大呢?孩子说是学习差的没努力的原因吧,我又问了学习成绩较弱孩子和成绩较好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家长简单情况之后,作以简单对比,反差较大,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的原因在这——家庭环境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每个人一出生,绝大多数由父母在孩子的空白意识形态中画上了第一笔,并日益增加笔画,从此,孩子的世界在父母的带领下才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而父母的这种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不管以后父母在不在孩子身边。所以说,孩子的未来成就大致能在父母身上预见,同样孩子存在的问题也能在父母身上找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A、家庭是教育孩子的土壤责任、善良和爱是社会健康发展所客观要求每个人达到的基本生存素质,也自然是家庭这个小社会培养孩子的目标管理要求,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长大何谈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有智慧的家庭就这样教育孩子: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有自己的事业,也老了干不动了,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人好事不差,要善良,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善,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第三句话:“孩子,用你的智慧,努力大胆地闯吧,实在扛不住了,回家来还有口饭吃。”让孩子享受无私的爱,无尽的爱!面对同样的教育问题,有人却这么说: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一心一意学习就行了,不要分心,其它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要想一切办法超越周围人,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善德”的孩子。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本事,混不下去没饭吃别来找我!”赋以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B、家长才是人生的导师孟母三迁的故事,游子吟的慈母情,岳母刺字的典故等等,无不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无私和全时性,中国父母往往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下一代。西方社会学学者曾经评价,中国式的家庭组织形式是全世界最稳定和高效的社会组织,如果用这种方式建立成公司制度,该公司将是世界最伟大、赢利最好的公司,因为这个组织构架中,每一层都努力而无私奉献自己所有给下一层。这是典型的中国家庭文化的描述,而家庭中的家长成了孩子一生的导师。长大后学业的导师教你的社会中极小专业领域中的技能和思想,而父母从你出生开始就教你一生的生存知识和智慧,并且一直陪你把人生的课题做大做强,真到帮不了你为直。​C、家长是孩子终身朋友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进步,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的趋势推动力,否则,孩子总有一天从思想上把你归类到过时的一代中,只留下血缘关系条件下的友善问候和关心。要做孩子终身朋友,必须在思想上形成知己的交集,忘年而交,共趣而往,以朋友的身份减轻孩子对血缘关系带来的非思想压力。和父母成朋友莫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VEeK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