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JACC子刊:Laminar新一代左心耳封堵器动物及临床研究_装置_结果显示_成功

作者: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每日毅讯+ 虽然对于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目前在指南仍然是IIb类推荐,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已有相当多的患者接受了左心耳封堵治疗。左心耳封堵器械也伴随着临床应用而突飞猛进,比如早期以Watchman为代

作者: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每日毅讯+

虽然对于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目前在指南仍然是IIb类推荐,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已有相当多的患者接受了左心耳封堵治疗。左心耳封堵器械也伴随着临床应用而突飞猛进,比如早期以Watchman为代表的塞子状封堵器,以及以Lambre为代表的盘状封堵器,一直到目前的Watchman Flex等产品以及笔者所在中心主导研发的Leftear封堵器等。然而,左心耳封堵器的优化还远远没有达到终点。近期,JACC:Cardiovas Intven杂志发表了一种Laminar新型左心耳封堵器,具有非常独特的设计及潜在的临床优势。

本研究包括动物试验与First-in-man临床验证研究。在动物试验中,研究者将Laminar左心耳封堵装置植入实验犬的左心耳,术前所有犬均接受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评估,同时在术后45天和150天进行尸检和组织学评估。在早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利用该装置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进行封堵,植入后12个月进行随访临床评估。手术成功定义为在预期位置植入装置,TEE未见残余漏>5毫米。安全性终点包括中风、全身性栓塞、心包积液或填塞、危及生命大出血或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Laminar装置已成功植入10例试验犬体内。所有动物在术后45天和150天均未发现残余漏(PDL)或器械相关血栓(DRT)的发生,组织学检查显示完全闭合的LAA覆盖有新生心内膜。该装置已成功植入15名房颤患者中,植入后12个月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性事件。在45天时,通过TEE和CT扫描,所有受试者均成功完成了方案定义的LAA完全闭合,且未发生DRT事件。该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保持稳定。

“毅讯点评”

本研究作为一款新型Laminar左心耳封堵装置,显示出相当不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加之其完全区别于目前产品的设计和可见的优势,未来可能在左心耳封堵领域有一席之地。我们静待后期研究结果公布。

参考文献:

https://www.jacc.org/doi/full/10.1016/j.jcin.2023.04.028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扫码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ZYM0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