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怪兽“怪兽”电影观察:好莱坞一片红火,国产电影缺失(1896期)

源丨悦幕电影观察 文丨观沧海 流水的观众,铁打的怪兽电影。 经过《复联4》,国内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狂热已经无须赘述;但随着6月的渐渐临近,另一类最受国内观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类型也即将登场——怪兽电影。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好莱坞怪兽
原标题:“怪兽”电影观察:好莱坞一片红火,国产电影缺失(1896期)源丨悦幕电影观察文丨观沧海流水的观众,铁打的怪兽电影。经过《复联4》,国内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狂热已经无须赘述;但随着6月的渐渐临近,另一类最受国内观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类型也即将登场——怪兽电影。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好莱坞怪兽电影的主战场之一,以及部分影片的票房“回血剂”。除了《金刚:骷髅岛》《狂暴巨兽》等怪兽片动辄取得超10亿票房之外,另一方面,主打机甲与怪兽元素的《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在中国票房收入也远超北美本土;《巨齿鲨》则在怪兽元素基础上树立了中美合拍片的一次商业成功。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怪兽题材的热衷,早就通过一部部影片的票房成绩得到了印证。反观国产电影,2012年,出现了一部号称“国内首部特效惊悚怪兽类型电影”《百万巨鳄》。整体来看,近年国内主打“怪兽电影”的几部国产影片,均为中小成本制作,票房体量也基本处于1000-3000万左右;相对来说投资规模更高、制作规模更大的影片,例如《九层妖塔》以及合拍片《长城》等,虽然涉及到了怪兽元素,但怪兽只是其中一个吸睛点,并非影片的核心,也并不能将其归类到怪兽电影这一类型中。面对市场一片红火的好莱坞怪兽电影,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中国观众?面对好莱坞怪兽题材电影的频频冲击,国产怪兽片何时才能迎来真正的类型代表作?好莱坞怪兽题材影片动辄超10亿票房,多部影片在中国吸金能力超越本土好莱坞怪兽电影,以及含有怪兽元素的影片,近年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用“火热”来形容,并不过分。相比早年间就已接触到怪兽电影的海外观众,国内观众普遍开始在大银幕上对“怪兽”产生认知,大概是从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开始的。这部影片在带给国内观众新奇体验的同时,也在当时收割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自此之后,好莱坞怪兽题材影片逐渐打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近年,随着国内银幕块数的增加,怪兽电影的票房成绩也随之一路水涨船高。2014年,暑期档上映的《哥斯拉》斩获4.81亿票房,而到了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票房则达到了11.58亿,位列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排名前15位。一直以来,哥斯拉称得上是全球最为长寿的怪兽IP之一。作为日本、美国流行文化以及全球最知名的代表符号之一,哥斯拉首次出现在1954年的日本电影《哥斯拉》中。1998年好莱坞购买了版权,并利用全CG技术把哥斯拉带到了好莱坞。在经历了多达20余部不同的电影版本后,哥斯拉也成为了世界性的流行文化,热度迅速扩散到全球,并成为怪兽电影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除了“哥斯拉热”以外,去年在4月这个不算热的档期上映的《狂暴巨兽》,票房狂揽10.03亿,超过了漫威超英电影《蚁人2》和《黑豹》,并在2018年度进口片票房排行榜中高居第7位。事实上,这部影片在北美本土取得1.01亿美元,而其在中国市场的吸金能力也超越了本土。去年还有几部涉及怪兽题材影片的市场表现同样值得关注。《侏罗纪世界2》在暑期档延续了前作的市场成功,一举拿下16.95亿,而前作在2015年也斩获了14.2亿的成绩;《巨齿鲨》则凭借10.51亿票房,一扫此前中美合拍片频频陷入市场表现乏力的阴霾,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起了中美合拍在商业上的成功范例;《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作为“机甲大战怪兽”题材影片,本土票房仅6000万美元,而在中国取得的6.33亿为其全球票房做出了极大贡献。近年来,多部影片已经轮番用事实证明,好莱坞怪兽电影以及涉及怪兽题材影片,取得10-15亿票房体量已经近乎成为了某种常态。即使是表现稍次的怪兽题材影片,在中国取得4-6亿体量也不是太大的难事。类型稀缺、产量较少,释放观众心理焦虑的同时缺乏竞品类型事实证明,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怪兽”电影的热情持续居高不下,而怪兽题材电影对于国内观众的吸引力,也早已有目共睹。从近年好莱坞怪兽题材影片市场表现来看,这类电影相比其他热门类型,虽然并不能真正称得上产量大、数量多,但几部怪兽电影在国内的单片体量屡屡超过10亿,显示出极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从电影类型角度来看,近年来,《战狼2》被不少观众认为是“中国式超级英雄电影”;而国产硬科幻,也通过今年春节档一部《流浪地球》填补了市场空白。但相比近年国产片不断开拓的题材和类型升级,当前怪兽电影在国产类型片中仍然近乎处于空白状态。除了好莱坞以及合拍的怪兽片外,国产怪兽电影寥寥无几。也正因为这类电影在类型上的稀缺性,以及在市场层面始终缺乏强有力的竞品类型,使得国内市场对于这类题材作品更加青睐。稀缺性和缺乏竞品类型,是好莱坞怪兽电影能够“制霸”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好莱坞怪兽电影普遍较高的市场预期和票房体量,也与观众心理和观影刚需有所联系。怪兽题材影片通常展示出“末日”气氛,与灾难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观众能够通过“怪兽”感受到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不安和危机。在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交际交流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在观众心理层面上施加无意识的紧张与焦虑。这种压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娱乐方式来进行排解。而好莱坞怪兽电影通过强烈的视听刺激、成功的工业化制作,能够极大程度上成为观众心理焦虑和情绪压力的释放出口。而怪兽片中人们对于巨兽的恐惧、对于科技失控的焦虑,很大程度上能够与当下年轻群体产生情绪共鸣。除此之外,观众对于未知怪兽的好奇与探究,其实是一种早已延续下来的文化。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山海经》以及各类野史怪谈都对怪兽有所着墨,而很大程度上这些怪兽以往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当好莱坞怪兽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成熟运作的电影类型之后,观众对于怪兽的认知、好奇和探究,也就真正能够在大银幕前变成一种“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怪兽题材影片的火热与观众心理需求和视听需求紧密相连。这些现实世界当中并不存在的巨兽,往往会在上映前夕引发观众的无限想象,从而产生对于未知怪兽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对其破坏力的猜测,种种心态都构成了观众迈入电影院的动力之一。国产“怪兽电影”多为中小成本,市场表现乏力、观众产生“不协调”认知?好莱坞怪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火热,早就不是新鲜事。事实上,国产电影也在近年先后产出过几部打着“怪兽电影”标签的影片。2012年,号称“国内首部特效惊悚怪兽类型电影”的《百万巨鳄》上映。该片导演曾表示,自己对鳄鱼有很深研究,冷静、有爆发力、水陆两栖等习性让鳄鱼成为这部影片当之无愧的“怪兽主角”,也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吓观众一跳、逗观众一乐”。据悉,《百万巨鳄》最初投资规模为700万,后来追加到2000万,主要放在特效制作上。但最终,该片只取得1263.6万票房。虽然导演此前曾在影片上映时说无论票房如何,都会继续拍摄续集,但目前来看,该片续集仍然未见踪影。2014年上映的《3D食人虫》,打出的标签则为“怪兽灾难片”。但这部“耗时3年,利用1000个特效镜头”打造出的影片,豆瓣3分的成绩以及2252万的票房成绩,无不显示出其乏力的市场表现。随后的2017年,《异兽来袭》登上银幕,该片号称“中国首部怪兽灾难科幻巨制CG大片”。而影片导演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制作初衷是想用一部小成本院线电影,来验证团队是否具备完成商业项目的整体运作,及完成中高成本视效大片的制作实力。但最终,该片在国内取得的票房成绩并不乐观,仅收获了1011万。综合来看,目前主打“怪兽”题材的国产电影,整体市场表现仍然缺乏亮点,在制作规模上也大多属于中小成本影片。而近年相对投资规模较大的影片中,也有出现过“怪兽”的身影。例如《九层妖塔》《长城》等,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国产电影或者中外合拍电影并不能归拢到怪兽电影当中,怪兽在影片中的出场仅仅只能算作“客串”,而非主角。因此,与好莱坞相比,当前国内怪兽类型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另外,虽然当前国产电影工业水平也在迅速崛起,但从整个制作规模和制作流程上来看,国产电影和好莱坞在怪兽题材电影方面的差距仍然笔相当悬殊。《异兽来袭》导演陈海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在该类型影片中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前期阶段。例如电影的预算规模与分配、视觉概念设计、制作方案规划、现场拍摄执行等,在这些环节国产电影仍然需要大大提高。同时,国产怪兽题材影片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还在于影片最初的设定。怪兽电影这一类型,在很多国内观众心中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大片的专有类型。尤其是当怪兽与中国演员搭配在一起的场景,此前也曾使观众普遍产生了一种“不协调”的观感。例如《金刚:骷髅岛》里中国演员出场时,影院甚至有观众发出了“笑声”。这其实是一种缺乏代入感的体现,但这并非是演员本身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始终没有一部国产影片能够扭转怪兽+中国演员在观众心中的“不协调感”。而这个问题,需要经过国产怪兽片与观众很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够解决。与好莱坞怪兽电影强力的吸金表现相比,近年国产怪兽电影在产出数量上较少,市场表现也始终缺乏亮点。而好莱坞怪兽电影与国产怪兽片的两极市场表现,以及国内观众对于怪兽电影的观影刚需,已经成为当下国产电影在类型开拓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原文标题:中国观众为什么钟爱“怪兽”电影?责编|竖END▽影视宣传、转载联系◇bianjubang002▽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aMJb6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