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第三次西藏之行:第一次高原反应

对于所有想到西藏的行者而言,最大的担忧恐怕就是高原反应了,今天就彻底感受了一次! 所谓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
原标题:第三次西藏之行:第一次高原反应对于所有想到西藏的行者而言,最大的担忧恐怕就是高原反应了,今天就彻底感受了一次!所谓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原病(acutehighaltitudedisease,AHAD),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早在六年前就到过珠峰大本营,没有带氧气瓶,行动虽然迟缓,但没有出现过高原反应的恶劣症状;去年由拉萨到林芝,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不适症状。昨天到拉萨后,还特意绕行布达拉宫一周,然后找了一家东北人开的餐厅,吃了一份东北拉皮,还吃了四两蒸饺,一切正常如初。为了不影响今天的行动,昨晚不到10点就睡了,可半夜醒来,就感觉头有点发涨,还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感觉腿有点沉重,懒得起床,折腾了好久,终于进入\"梦乡\"--做的梦有点乱,好像在天堂门口,除了神仙之外,也有妖魔鬼怪。不知几点,又被折腾醒了,头依旧痛、依旧想呕吐!不敢再赖,立即跑进卫生间折腾了一阵,等把昨晚吃的拉皮、蒸饺全部吐出来之后,感觉才稍好一些,然后继续睡!凌晨7:00起床,依旧懒得动,但司机兼导游7:40来酒店接我,只好在\"头轻脚重\"的状态下收拾好行囊,但懒得去吃早餐--没有一点食欲!旅行社告知,今天的林芝之行,四人一车,可等司机兼导游接了三个单身男人之后,最后一人竟然是一对年轻恋人,四个人突然变为五人,意味着必须由一人坐后备箱。由于我们三个单身男人早已占据了最佳位置,因为我是第一个被接的游人,早早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虽然平时我从不坐这一位置--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做副驾驶后面的位置。我们三人也感觉不舒服,虽然早占据了有利位置,但那对恋人如果上车,我们只能轮流坐行李箱内,但绝不是第一个坐行李箱的人。那对年轻恋人,特别是那位\"美女\",面对着行李箱内的一堆行李(我有两件,普通行李箱+大摄影包),特别是侧着的小座位,立刻表示抗议,然后向旅行社交涉。我们也分别向旅行社提出抗议,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得以解决,那对年轻恋人择日、择车再行林芝。虽然折腾了两个小时,但对于我们三个单身男人而言,却获得了足够大的空间,一辆丰田越野车加司机一行仅四人,应该属于\"奢侈游\"。司机是来自安徽阜阳的一个大小伙子,已经来西藏一年有余,每年可赚6-10万(六个月的时间),比呆在安徽好谋生。另一个小伙子是出来度蜜月的新郎,可蜜月才度了几天,新娘就因为家中有急事临时返回,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新郎独自度一个人的蜜月。还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小伙子,来西藏纯粹是为了寻求“刺激”(回到内地后成了朋友,他去过我在安徽的公司,我也去过其在芜湖的家),他已经来西藏一周了,到达拉萨的第一晚就在酒吧喝了一个酩酊大醉,中间因为下雨,无法出游,又在酒吧大醉一次。很佩服、也很羡慕他的好身体,内地的人到西藏,是不适宜喝酒的,喝酒也容易引起高原反应,可那个小伙子没有一点高原反应。三个男人,本来都是一个人的西藏之旅,现在加上司机就变成了四个单身男人的西藏之旅。第一次来西藏时,为了防止高原反应,曾提前一年就锻炼身体:每天骑自行车、每天冲冷水澡、每天做俯卧撑。除此之外,还特意准备了红景天口服液,到达拉萨的第一天,严格\"遵医嘱\"行事:1、尽量不选择吸氧,免得形成依赖症;2、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3、不饮酒、不吸烟;4、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最好能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5、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在这一条后面还有特别提示:要从一进高原就开始做,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晚上出现症状,这时后悔就晚了!6、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7、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旅途尽量安排轻松,行程适当宽松;8、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如果实在受不了高原反应的折磨,只好乘最早的航班返回内地了,一般情况可以立即得到缓解;9、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身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特别提示:初到高原的第一晚,不要洗澡、洗头。10、准备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等,进山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11、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昨天就知道了向拉萨人学习\"慢生活\",可一个习惯了跑的人,是很难慢下来的,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遇到突然状况,即使你猛踩刹车,也需要滑行一段时间才能停下来。其实,高原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心理反应,因此,除了让自己\"慢\"下来,根本无需杞人忧天。自出发开始,我就闭目养神,实则是处于半醒半睡状态,即使司机中间停车让我们下车拍照,也没有下车,直到车行至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我才勉强下车,但依旧\"头轻脚重\",选好视角,认真拍摄了几张牦牛的雕像后,竟然清爽了许多!午餐是到达松多以后才考虑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已经习惯了新疆时间吃饭,而另外两个小伙子则早已\"抗议\"了,虽然抗议无效--自米拉山口到松多路段没有吃饭的地方。草草吃了两碗米饭,就到酒店门口找藏民聊天,希望能够给他们拍几张照片,可他们都是卖\"天珠\"及西藏工艺品的,他们只对卖货感兴趣,根本就不愿让我拍照。外出旅游,没有买东西的习惯,但为了与那些藏民拉近关系,就与他们开始讨价还价,其中一个藏民从脖子上拿下自己戴的一串天珠,要价1000元。根本就不想买——是没有旅游购物的习惯,于是信口还价:10元!那个藏民先是冲我伸了一下舌头,然后伸出拳头,抗议我的不认真。那位藏民依旧不甘心,又从随身的腰包内拿出一串天珠:这串是好的,1000元。不再信口还价,只是摆手说:太高了!\"480元,交个朋友!\"那位藏民不容我再还价,就将天珠挂在了我脖子上。\"太高了,买不起!\"我将那串天珠从脖子上取下准备还给他。\"你出个价,实在一点!\"那位藏民依旧很执着。\"50元!\"我还是想拒绝!\"好吧!给你!\"那位藏民怕我反悔,立即宣布成交。别无选择,只好花50元买下了那串\"假\"天珠,等我上车后,那位藏民又以20元卖给与我同行的小伙子一串!但我只是装作没看见,然后挥手向那位藏民示意:天珠我已经买了,现在可以给你拍几张照片了吧!?那位藏民开心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同时,他还拉着其它买天珠的藏民让我自由地拍照,他们很配合,其中一位藏族中年妇女还特意模仿藏族老太太们如何一手摇转经筒、一手持念珠,并且还特意弓着腰!对于花50元买那串\"假\"天珠,我并不在乎--已经戴在脖子上了,因为我想给那些藏民拍照,留下他们满脸的阳光。到西藏买天珠,就像到新疆买玉石一样,买的只是心情而已,因为无论玉石还是天珠,都是石头而已。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花50元,不但买了一个好心情,更重要的是开始了进入西藏后的第一次\"破冰\"之旅。离开松多后,第一个景点是\"中流砥柱\",那块石头已经存在了几万年、甚至更久远,那块石头还能存在多久,与行者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块石头目前还是\"中流砥柱\"。刚拍了几张溪流冲击中的石头,天空又飘起了雨,去年来林芝时,也遇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因而错过了好多景点,比如巴松错。走进巴松错景区,导游也有点失望:今天下雨,你们什么也看不到了,你们还去?!既来之,则安之。我依旧心存侥幸,选择进入巴松错景区。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之一,\"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6多米。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我之所以选择进入景区,是因为这里是红教的一处\"圣地\",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庙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士,一位影响了藏传佛教、甚至影响了佛教历史的巴基斯坦人。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藏地凶神邪崇,使之立誓拥佛法,并与堪布菩提萨埵建立桑耶寺。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也许是莲花生大士显灵,在我准备收起相机的那一刻,天竟然晴了,湖边的雪山掀起了她的面纱!牛恒刚:2012年9月18日于西藏八一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k43xw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