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电视剧全集大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大胜陈友谅,但为何郭英不敢说出实情?

郭英射杀了陈友谅,为什么不敢邀功?他在害怕朱元璋的什么? 文学漫谈第一百九十五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
原标题: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大胜陈友谅,但为何郭英不敢说出实情?郭英射杀了陈友谅,为什么不敢邀功?他在害怕朱元璋的什么?文学漫谈第一百九十五期,点评的是徐渭(或无名氏)的小说《英烈传》。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徐渭(或无名氏)的原著好吗?上回咱们说到,由于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之中,作为军师的刘伯温,也学着诸葛亮借起了风。只是,与诸葛亮借的东风不同,刘伯温借的风,是一股谁都没见过的怪风。这股怪风,只对陈友谅有害,而对朱元璋无害。只能说,刘伯温还真的是蛮厉害的。当然了,作为交战的双方,单凭刘伯温一个人,是很难打败陈友谅的。作为这场生死决战的交锋现场,刘伯温只不过是搭了一把手,真正作战的,还是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于是,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鄱阳湖上,朱元璋的军队与陈友谅的军队,展开了殊死决战。结果,自然是肯定的,鄱阳湖大战,最终以朱元璋大胜为结果,陈友谅被杀死为事实。战斗结束之后,按照古代作战的通常做法,胜利的一方,都是要论功行赏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好不容易铲除了这么大一个敌对势力,朱元璋势必要好好的犒赏一番。于是,在小说《英烈传》当中,便有了这样一段描写:太祖鸣金收军,驻在江岸。众将各各献功,惟有郭英不说起射死友谅的事。朱亮祖见他不说,因对太祖细说:“郭英一箭射死友谅,此功极大。”太祖大喜,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有此大功,并不自逞,人所难及。先令人取黄金百两,略酬今日不施逞的大德。看到没,战斗胜利之后,朱元璋的手下,都是“众将各各献功”,唯恐自己的功劳比别人小。但是在这中间,有一个叫郭英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不说自己射死陈友谅的事。要知道,这一次朱元璋出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铲除朱元璋,为何在大家都在献功的时候,郭英反而不愿说呢?其实,不是郭英不愿说,而是郭英不敢说。也就是说,在大家都在献功领赏的时候,郭英选择的是不敢说出实情,这是为什么呢?郭英又在害怕什么呢?这个原因,恐怕就要从朱元璋御人的方法说起。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从朱元璋开始起兵反元开始,曾出现过胡大海与常遇春争夺先锋的事情。虽然表面上来看,朱元璋对胡大海没怎么着,但是后来胡大海的意外身亡,很难说没有朱元璋的刻意为之。而军师刘伯温,算是对朱元璋极其重要的一个人了吧。但是,在刘伯温几次三番的故意显示自己的才能之后,不也是被朱元璋刻意冷落了吗?要不是非得用到刘伯温,恐怕刘伯温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过来看,在之前,曾有一个叫汤和的人,在某次战斗当中,拥有莫大功劳,反而不动声色,是通过别人之口,显示出汤和的功劳。结果怎么样呢?汤和就成为了朱元璋身边最重要的人之一。所以,郭英此时不敢说出实情、反而有所害怕的原因,就在于摸不透朱元璋内心真实的想法。郭英不想步胡大海的后尘,只能选择沉默,也就是所谓的不邀功。但是,这个功劳通过朱亮祖之口说出来,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在小说中,朱元璋在得知郭英并不邀功之后,不仅重赏了郭英,而且还倍加重视郭英。换句话说,郭英不敢直接说出当时的事情,其实也是蛮聪明的。或许,当时的郭英,早就吃透了朱元璋不喜欢别人邀功的心理,也说不定呢!那么接下来,在《英烈传》当中,还有哪些你没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回再说!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kjaPw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