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大侠远去,江湖犹在

金庸先生逝世。 刷屏的朋友圈、热搜的微博和朝野媒体的集体悼念,不分职业与年龄,统一的尊称他为:大侠,这在个性化张扬的今天极其少见。 有人从小看着他的小说长大,有人的青春回忆在他的小说里,有人三观塑造受他小说的影响....悼念金庸先生,无
原标题:大侠远去,江湖犹在金庸先生逝世。刷屏的朋友圈、热搜的微博和朝野媒体的集体悼念,不分职业与年龄,统一的尊称他为:大侠,这在个性化张扬的今天极其少见。有人从小看着他的小说长大,有人的青春回忆在他的小说里,有人三观塑造受他小说的影响....悼念金庸先生,无非两个原因:一方面,无数人是老先生的忠实读者,“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小说”;另一方面,怀念和向往金庸先生书中所倡导的“侠义”,这在现在确实太久违。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在时间面前都是弱者。而能够让后来人怀念和铭记得,除了精神思想还有文字艺术,这也是生命的价值。从小看着他的小说长大自己是从三年级开始看小说的,当时汉字认识才几百个。但是记得第一本小说的名字是《螳螂拳》,第二本小说是《大侠窦尔敦》。“螳螂”、“窦”这三个字当时不认识,还特意标注了拼音。第三本小说就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说实话,第一次看这本小说时太多看不懂——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了,名字记不全,很多情节也是云里雾里。而看《倚天屠龙记》的小说的原因则是受到了87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影响。当时邻县的县电视台在播放《射雕英雄传》,每天两集。虽然2个多小时里,电视剧和循环播放的广告、县城新闻各占三分之一,但是依旧在每天的20点-23点里,坚守在电视前认真看完两集。后来,陆续看了《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等电视剧。上初中后,我哥说电视剧上演的不如小说上写的好看。自己不信,借来小说看。发现小说上写的确实比电视剧精彩多了。后面就不看电视剧,只看小说原著了。记得看《天龙八部》是一个寒假,从早上一直到晚上睡觉,然后沉浸在角色中好几天。而看完《笑傲江湖》感觉特别爽快,真的是快意恩仇。“侠”是书中永恒主题一开始,想做张无忌这个角色,面对环伺强敌,随手将折扇掷入石中,轻松将明教众人解救。随着年龄大一些,感觉杨过才厉害,神出鬼没,随手就能召集数百高手。后来发现令狐冲最牛,坦坦荡荡,狂荡不羁,快意恩仇。当然,一直非常敬佩郭靖,只是感觉这个角色负重太多,普通人学不来。不过,郭靖应该是金庸小说中最能体现“大侠”涵义的角色。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两类侠义,一类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一种是为江湖为正义的大侠客。郭靖应该是为国家侠义的代表。起因虽然个人恩怨,但在成长中慢慢变成为国为民,面对困难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乔峰也是国家侠义代表,只是儿女情长羁绊了他,导致自戕在两军阵前。大将军怎能够为了私情而不顾大局呢?陈家洛、袁承志的角色均禀赋了国家侠义。但是他们不像郭靖那样迎难而上,也不像乔峰那样以死血荐,而是顺势而为的远遁他乡,甚至长远打算,意图择日再起。令狐冲应该是江湖侠义的代表。一出现就是儿女情长,真实又鲜活,原本无意成为大侠的他却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化解了一场浩劫。杨过、张无忌、胡斐等等也是鲜明的江湖侠义角色,建功后,同样也是急流勇退。......虽然大侠走远了,但是小说中勾勒的人物依旧在人们的记忆中,所以江湖依旧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8EaO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