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协和医院红楼你可记得福州这座“红楼”?几代福州人的记忆!如今它…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杨桥东路183号的红砖大楼, 凝聚了几代福州人的记忆。 这栋苏联建筑风格的大楼, 1955年奠基,1958年完工, 一度是杨桥路上的第一高楼。 从2013年开始, 相关部门就酝酿对大楼进行
原标题:你可记得福州这座“红楼”?几代福州人的记忆!如今它…来源:海峡都市报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83号的红砖大楼,凝聚了几代福州人的记忆。这栋苏联建筑风格的大楼,1955年奠基,1958年完工,一度是杨桥路上的第一高楼。从2013年开始,相关部门就酝酿对大楼进行修复。省总工会大楼位于杨桥路和白马路交叉口11日,记者从鼓楼区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了解到,这栋建筑已经被定为历史建筑,从本月起,将按照建筑原貌进行修复,不仅将保留建筑外观,内部结构也会通过加固的方式予以保留。曾是旧民居由外国专家设计据了解,这栋大楼最早属于林业部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省总工会、省文化厅先后在这里办公。省总工会大楼外观将维持现状,修旧如旧大楼主楼五层、副楼四层,砖木结构,最大的特色就是红砖外观。从正门进入,可以看到两侧的西式圆柱,还有蝴蝶楼梯,通向楼层两侧的过道。过道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而过道两侧的办公室是木结构,用上好的杉木做梁。大楼内部经典的蝴蝶楼梯将保留这种风格的房顶如今在福州已很少见顶层的石栏杆,花纹设计保留了浓郁的时代特色现场的施工人员说,在进场施工后,他们从地基到楼层都进行了检查,发现当年施工的水准很高,“这栋大楼原是杨桥巷的旧民居,大楼是苏联专家设计,地基有两米厚的沙层,十分结实。建筑外表的红砖十分耐用,办公楼的杉木几乎没有发现白蚁。这都说明建筑的质量很高。”楼内的门窗将保留前苏联建筑风格大楼被定为危房将纠偏顶升在2014年,这栋建筑被定为D级危房(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在西南侧出现了50厘米左右的倾斜,为了保护这栋建筑,相关部门设计了修缮方案,初步计划打478根桩,对大楼进行整体纠偏顶升。如今大楼除红砖墙外,门窗的造型参差不齐,有木窗,有铝合金窗,有的还加了防盗网,在修复过程中将统一为铝合金窗户。今年1月,大楼内部就开始进行勘测施工。5月,大楼被定为历史建筑,按照市名城委的要求,建筑内部结构不能拆除,要按原先状态修复,因此大楼修复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通过加固的方法,保留砖混结构。修复后,大楼将作为相关单位的办公用楼。大楼大门口也将修旧如旧屋顶大喇叭每年仍鸣防空警报今年59岁的顾先生,从小在这栋红砖楼后的家属区生活,他告诉记者,在东街口邮电大楼建成前,红砖大楼是杨桥路甚至鼓楼区的最高建筑。上世纪80年代,市民在大楼前留影(读者顾敏供图)“上世纪70年代,这栋大楼地基是高于杨桥路的,周边绿化很好,大楼背后还有大操场。后来杨桥路经过了多次拓宽改造,提升了路面标高,如今大楼地基比路面低了近1米。”顾先生印象最深的是,红砖楼上有大喇叭,至今,每年的4月21日,这个大喇叭都会试鸣防空警报。大楼中,原先都是木质地板,曾是福州最庄严的办公楼之一。顾先生记得,上世纪70年代,大楼中就有了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是索尼牌的,一台售价480元,一般人家买不起,只有单位能配备。”市民林女士,从小在红砖楼后的大院长大。她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初,红砖楼里有了罕见的彩色电视,她和同年龄孩子们,每天晚上都挤在放映室中,观看了《加里森敢死队》《排球女将》等译制片。红砖楼里还有小型的图书馆,她在图书馆里看完了《巴黎圣母院》《三个火枪手》《简·爱》等一批外国名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8nDO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