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诞辰100周年“纪念艾芜诞辰115周年暨

四川省文学采风基地上授牌。 人民网成都6月12日电(郭洪兴)昨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大学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艾芜
原标题:“纪念艾芜诞辰115周年暨\"艾芜与文化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都成功举办四川省文学采风基地上授牌。人民网成都6月12日电(郭洪兴)昨日,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大学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艾芜与文化中国——纪念艾芜诞辰115周年暨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都区成功举办。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中,来自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研究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相关学者、专家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韩国东亚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百余名学者齐聚一堂,从艾芜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艾芜与中外文化交流、学术史视野中的艾芜、艾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艾芜与巴蜀文化(六)艾芜南行与“南方丝路”文化等六个论题进行学术研讨。活动当天,四川省作家协会还对艾芜故里清流镇授牌“艾芜故里创作基地”,并捐赠了由华东师大教授、著名文献学家陈子善保存的艾芜珍贵文物资料,作为本次活动重要载体。新都文化底蕴深厚,涌现了许多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如杨升庵、费密、吴虞、袁珂等,其中有流浪文豪之称的作家艾芜,更以超过1000万字的文学著作,铸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峰,艾芜,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流浪文学的开拓者之一,1904年艾芜出生在新都区清流镇,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25年,艾芜从成都九眼桥出发,一路徒步向南,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极具特色的一系列南行文学作品。“故乡”是艾芜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他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和大半个中国。“南行”已成为一个特殊的词汇,不仅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册,也融入了广大读者的心中,成为艾芜留给时代的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近年来,新都区大力推进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持续推进艾芜文化研究工作。2014年艾芜故居经过重建后正式对外开放,并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首批成都市名人故居保护名录,成都市首批文化地标;2016年艾芜研究学会成立,先后出版了《艾芜故里明珠清流》《艾芜研究》《艾芜资讯》等读物;2018年2月,新都区委编办核定艾芜纪念馆编制,为艾芜文化研究工作增添了有效保障。2019年艾芜纪念馆主体建设和布展工作基本完成,并成功举办“文化名家看四川——走进新都清流”文化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访游客超过40万人次。2019年,艾芜纪念馆被授予“区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据悉,下一步新都将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四川省作家协会等高校、单位合作,持续开展艾芜文化研究工作,建设艾芜故里“四川省文学采风创作基地”,搭建艾芜文化研究和交流平台,以“文创+艾芜”为主体,创新打造艾芜乡愁文化片区,让艾芜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的文化魅力,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繁荣兴盛,鼓励创作生产更多精品力作,培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内生动力。嘉宾发言。开幕式现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aKbm6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