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战队名称心理老师谈IG:独一无二的IG战队文化

来源:PentaQ 作者:丹尼二狗、十三 去年在中国举办的全球总决赛是黄老师和他的心理团队切入电竞行业的入口。2017年五棵松夏决之后,第一次开始了解并思考电竞的传统体育人黄老师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生机和活力。 2017年全球总决赛期间,作
原标题:心理老师谈IG:独一无二的IG战队文化来源:PentaQ作者:丹尼二狗、十三去年在中国举办的全球总决赛是黄老师和他的心理团队切入电竞行业的入口。2017年五棵松夏决之后,第一次开始了解并思考电竞的传统体育人黄老师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生机和活力。2017年全球总决赛期间,作为官方邀请的心理团队,黄老师和其他心理老师们一同为LPL三支队伍服务。2017结束,2018年新赛季开始之后,心理团队依然没有停下,,陪伴我们走过两个赛季,走过MSI、洲际赛以及亚运会等诸多大小赛事。虽然已经进入电竞行业一年,但在2018全球总决赛赛后,黄老师坦言,这次比赛仍然让自己产生了新的感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的电竞选手管理问题”这次世界赛下来让我深有感悟。IG这支队伍给我的启发是,中国电竞发展到今天,到底这些电竞选手该怎么管理?什么样的模式最适合他们?我认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单从参加世界赛的三支队伍来看,队伍内部的文化差异真的非常大。如果单看结果,笑到最后的肯定是IG,那么IG的成功方式是否可以复制?是否为大家所认同呢?我想行业内不同的人应该会有不同的思考。我自己一直持有的一个观点是,运动员这个职业和艺术家有某些方面非常相似,那就是对“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要求非常高。我做过职业篮球运动员,我非常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真实的赛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场景是和教练教给你的完全一样。而优秀教练所用的方法,往往是给队员一些原则或者一些动作要领,要让队员自己去悟,去拿捏、使用。传统体育之所以比较认同某种严苛的、军人式的管理方法,是因为传统体育涉及到人的肢体对抗,而这种对抗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大的心力,需要在团队中彼此获得能量,而这种能量必须在平时的赛训管理上通过一套规则形成,可以叫做肌肉记忆,也可以叫做团队意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体育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求新求变。中国文化比较讲求集体主义,对个体表达有一定打压倾向,所以在体育竞技中,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相比,在意识形态上是有些对立的。然而我们会看一种有趣现象,那就是在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下,他们的集体项目成绩并不差,而在我们东方的集体主义氛围里,我们的集体项目又未见得好——当然这里肯定有体能、遗传上的原因,尤其是在足球和篮球这种高身体对抗项目中,这一点我承认。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前NBA球星马布里,处在职业生涯末期,个人竞技状态下滑,却在中国,在CBA的北京男篮重回巅峰、大放异彩,这当中团队精神与领袖气质形成完美的化学反应,对此无论圈内还是圈外的人都有共识。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究竟会对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临场表现带来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前职业篮球运动员,我清楚当一个球队文化极力倡导集体主义和整齐划一时,到了关键时刻大家打起来都会非常谨慎、甚至犹豫,最后谁敢出手?谁敢担这个责任?谁敢把全队的命运扛在自己肩上?这的确是个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另辟蹊径、独一无二的IG战队文化”讲个故事,今年雅加达亚运会,在国家女篮训练比赛间隙,我跟姚明做了几次非常有益的交流,关于东西方文化在竞技体育之中对运动员的影响,包括团体和个人,也包括临场心理、比赛状态。他跟我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作为当年状元秀,初到NBA的姚明面临极大压力,无论是球场内还是球场外,作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球员,他一直很自觉地遵循东方文化所形成的行为习惯,谦逊、宽厚、隐忍,直到有一场比赛彻底发生了逆转。忘了当时对手是哪个队,记得对方有一个黑人强力中锋,身高臂长,体壮如牛,姚明内线进攻连续数次被盖,当时感觉人都快要崩溃了,无地自容!这时同伴忽然又把球直塞给他,当时满脑子不想别的,就是想一下子给对方撞开,几乎没做什么技术动作,直接持球往里冲,结果一膀子把对手撞飞,然后霸气隔扣!扣进球以后姚明特别兴奋,抓着篮框冲对手大喊大叫,尽情宣泄那份郁闷之后的酣畅。随后,姚明吃到裁判的一个T(TechnicalFoul),那是姚明进联盟后第一次被罚技术犯规。但当时的他说自己特别开心,突然间觉得身体内有了什么变化,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好像由内到外生长出了一种全新的东西,这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去思考、去琢磨。姚明在美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像战场一样的血腥地方,太想着团队、缺乏个人主见是没办法打出来的。回归到电竞,回归到S8,回归到IG。根据我的观察来看,IG队伍本身的管理氛围开合度较大,带有“放任式管理”的味道。当然,这里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管理上更多遵循队员的个性。而至于这个战队和它所形成的文化,真就是另辟蹊径、独一无二,非常适合他们自己——“闹而不乱”,有一套自己的梳理逻辑。本次S8长时间地陪伴这三队伍,IG实现了我一直未得其解的想法——如何让运动员的个人创意与团队协作共存?如何培养这种灵光乍现、天马行空的天赋选手?如何寻找并塑造出“大场面选手”?个人与团队一直是集体竞技项目的永恒话题,如何控制这个度?如何做到收放自如?并没有一个死板、教条的方法论,而是要根据队员性格特征,根据游戏自身特点,以及根据队伍所处的大环境去做出选择。这次S8世界赛,四强之中有三支欧美战队,有偶然因素,但是有没有必然因素?我们看到欧美选手在此次世界赛中所展现的超强创造力,他们会挖掘一些我们LPL以及LCK赛区没有人使用的英雄,而且玩得非常棒。“度的探索和把控”其实关于度的把控,传统体育一直在探索,也有不少创新。比如今年组建的国家女篮,一下补充进来7名年轻选手,有些队员甚至直接从青年队调入,根本没打过成年队的比赛。为了尽快完成磨合,集训开始前,我们带队员到外面做了一天的拓展训练,效果很好。过去的方法大多是说教,现在我们借用第三方精心设计的拓展活动来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召集新老队员组成管理小组,根据我们今年的比赛目标和人员特点,大家讨论管理条例该怎么制定?过去,基本是教练组怎么制定队员就怎么执行,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抗力非常大,我们也觉得效果不好。所以现在我们把队员拉进来,既然大家共有一个的目标和梦想,那么为了实现它,我们定必然要经过艰苦训练,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则。那么哪些原则你们认为是需要的?哪些你们认为不需要?大家一块儿讨论、协商,教练组不固化统一的规章制度。亚运会国家女篮夺冠这么做下来后,我们发现队员的主动参与形成了我们所希望的职业化趋势。当然了,有的地方我们传统体育仍然管的很严,比如碳酸饮料绝对严禁,抓着一次罚款二百,没有商量余地。我依然认为电子竞技跟传统体育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虽然篮球和《英雄联盟》都是五人上场,但别忘了篮球有强烈的肢体碰撞,打到第四节关键局,场面上已经是搏命的感觉,那种同伴之间你漏了我补,你投了我抢,你被对方欺负了我替你出头的气势,说句更形象的,有时就像打架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传统体育队员管理上借用一些军队的管理思路,更强势一些。我经常跟电竞圈的朋友说起,如果你去参观国家女篮训赛,当进到训练场或比赛馆,队员把自己东西放好以后到更衣室换衣服,你会发现队员球包摆放的角度、朝向、高度,鞋摆放的位置几乎完全一样,这是队里的要求,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平时点滴塑造才能形成在生死战时,教练的执行力得以保障,队伍的求胜意志得以显现。女篮队员与电竞选手合影不过你也得有另一层思考,一味死管会容易造成关键时候没人承担责任,因为大家都一样,每天做一样的事情,那就不会有队员站出来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干脆我也选择和大家一样算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从众”。“我做我自己”打八强赛的时候,我开始和IG的战队经理苏小落交流,之前我一直和他保持适度距离。从小组赛输FNC开始到决赛结束,我总结了我和小落交流中的一些观点。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传统体育上,教练在重大比赛之前的策略制定通常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对自己队员的能力和执行力足够自信,那就可以针对对手的强势点作设计。举个例子,比如篮球场上遇到韩国队,对方三分很厉害,进攻基本套路就是远投和快攻,那我就要求在防守上全力补防外线,甚至连姚明这样的高中锋都要协防出来,即使让对手突成筛子我也认了,就是不让你投三分,让你打得不舒服!当然,这需要我们自己有非常好的职业素养。第二条就是,我就做自己,用我自己的特长把你压制,高举高打,你投你的,我攻我的,最后就看谁的特长发挥得更好。所以我对小落说,IG应该以自己为主,包括BP策略。虽然我并不太懂游戏,但整体上,我的感觉是输局时,教练算来算去都是在跟着对手出牌。另一个观点是把压力变成挑战。IG这个队伍天马行空惯了,冷不丁进了决赛,各方面的压力汹涌而来,规避不掉的,只能转化。比如可以和队员们说,我们打到四强就已经完成任务了,打进决赛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现在很happy,很享受这种状态,后面就是看我们能否挑战一下自己、更进一步?FNC赛前说会3:1干掉我们,那我们就顺势而为,你强你牛,我是弱势一方,我会全力挑战你,冲击你,所以我们没压力。竞技体育最糟糕的心态就是“想赢怕输”,决赛前FNC主动示强、扛包袱,我们乐见其成!作为集体项目,每个参与者都有个责任,这就是同伴之间的“彼此成就”,因为冠军谁都渴望,而靠自己一个人是拿不到的,所以得大家共同去拼,彼此背负这个梦想。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发队员,把外界压力变成超越自我的动力。最后一个观点是尽可能避免队员被无谓打扰。因为往往是自己想赢,周边的人怕输。所以为了避免不当情绪传递给队员,最好严控休息室氛围,闲杂人员谁都不要进来,给队员一个单纯、熟悉的环境。我第一次进IG训练室,发现队员多少有些不适,后来陈老师提醒我,说我的“存在感”太强了,我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东方不亮西方亮”前面说IG“闹而不乱”,有自己的逻辑,而经理小落对这个逻辑,我认为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的。他有那种不循规蹈矩去做事情的倾向,用一些简单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去解题。对于IG团队来说,苏小落的作用更多的不是固话一二三这些条款,而是随势而动,见招拆招,整体上相对简洁有效。现在回过头来想,IG这个队伍在队员层面上做深入考察蛮有意思,用个词叫“佣兵文化”——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英雄不问出处,大家凑在一起就是要完成一个艰巨任务,完不成就都死在那儿。这是其一。其二是,队友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实力认同”的基础上,我的命攥在你手上,那我得看你的身手能不能达到我的标准——你要是菜,那我的命还真就没了。所以IG队内的关系是对彼此实力的认可,我确信你足够优秀,同时我还钦佩你,最后的推论是我的命可以交到你手上,你不会给我玩死咯。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IG这个队伍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人站出来。大赛之前各方都很焦虑,但我和陈老师都挺淡定,因为IG的氛围就是塑造英雄的氛围,只要队员不浪、不轻敌,他们的状态是无须担忧的。决赛前的下午在媒体室,两位主持人问我IG的队员状态如何?我也是这么答复的。但你要把他们这种文化生硬地copy到别的队伍,估计不太行,毕竟其他队伍在选手实力和文化基因上非常不同。记得决赛前夜,我和小落交流,建议大赛之前可以找队员聊一聊。备战之时,训练目标大都是在演练阵容、发现问题、寻找弱点,但随着比赛临近,我们要转换思路,尽量少提弱点,而要强化优势。让队员们自己总结出身上最强烈的三个优势和最有可能在决赛里出现的错误,按照三比一的比例,让他自己归纳,他要是找不出来就帮他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个人优势、建立自信。竞技体育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因素,当你把你的确定因素穷尽了,也都努力去做了,那最后的结果就交给队员吧。体育比赛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运气成分,这是上帝在创造剧本,谁都没办法改变,你做得再多也不敢保证这个剧本会按你的想象去发展,所以与其焦虑,不如把这个选择交还给上帝。因为教练、经理自身的心态会瞬间影响到选手,所以我们工作目标之一也是要让战队管理层理性、坚定起来。尾声电子竞技运动至今仍然是个新兴产业,甚至可以和文娱挂钩——毕竟中国的电子竞技没有完全使用传统体育的模式去做。不管怎样,作为竞技肯定要遵循竞技的规律,但电竞与传统体育的诸多差别也决定了它可以回归到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方向。标准化的、斯巴达克方阵式的模式可能只适合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但是没法做好创意行业。传统体育也在不断谋求创新和改变,更何况电子竞技呢,所以双方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2018是LPL收获颇丰的一年,几乎囊括了所有重大赛事冠军,但反躬自问,我们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也存在许多未解的困惑。面向未来,我们仍要心怀梦想,心存敬畏,坚定信念,重新上路,期待2019!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nZEQr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