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露营基地【房车与露营】跟着唐宋诗人去旅行(下)

岑参 西行边塞 浸风沙渡飞雪 岑参放在唐宋诗人中或许难以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人生足迹较为独特,以边塞诗闻名的他两度出塞,领略过当时鲜有人涉足的塞外风光,也留下不少佳作名篇。33 岁的岑参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从西
原标题:【房车与露营】跟着唐宋诗人去旅行(下)岑参西行边塞浸风沙渡飞雪岑参放在唐宋诗人中或许难以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人生足迹较为独特,以边塞诗闻名的他两度出塞,领略过当时鲜有人涉足的塞外风光,也留下不少佳作名篇。33岁的岑参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从西安出发,一路涉足天水、陇西、山丹、酒泉、敦煌、鄯善、托克逊、库尔勒、库车、张掖等地。其中《逢入京使》便是途经酒泉所作,“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如今读来依旧别有一番滋味。岑参的第一次出塞心怀远大,却理想未成,短暂一两载便返回长安,其间与李白、杜甫、高适同游,半隐于终南山,而后任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此次岑参的路线与上次稍有不同,户县——西安——天水——临潭——兰州——武威——哈密——乌鲁木齐——吉木萨尔,再次踏上征途,诗人用“连年见飞雪”、“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等诗句传递塞外风貌。在轮台,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为将士出征写下其边塞诗代表作《轮台歌送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及《走马川奉送出师西征》,后武判官归京在此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其送行,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传诵古今,西域八月飞雪之景尽染纸上,“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寄托离愁也不失浪漫瑰丽。岑参的第二次边塞之行颇受重用,怀着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久佐戎幕,体验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从他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中可见边塞风雪生活中的独特乐趣。古时候除了将士出征,商人经商及政客往来,普通百姓几乎不涉足此地,如今这片领域已经踏过无数旅人的足迹。路经酒泉,为瑰丽的艺术宝藏敦煌驻足。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敦煌符号莫高窟,被推崇为中国古代最灿烂文化遗迹,入口洞内利用数字展示效果投影顶部播放宣传片,电脑特技呈现隐藏景象,让人身临其境,游客禁止拍照,只能将这份神秘的美藏在心中。对外开放的八个洞内分别藏有经书、绢画、壁画,但是必须跟着讲解才能体会这份宗教文化的厚重。莫高窟西侧风吹鸣响的鸣沙山,沙峰如刀刃“经宿吹风,辄复如初”,骑着骆驼从门口到北麓月牙泉,有沙地越野、滑翔机之类的游玩项目,只不过门票、骆驼、其他游玩项目都是单独收费,想要看沙山日落还得徒步爬到更高的顶峰。被沙山环抱的月牙泉边修葺着阁楼庭院,宛若沙漠小城,大漠羌笛声中的一段江南牧笛声,婉转清扬。月牙泉水原来自从地下渗出的流疏勒河水,但千年沙丘移动、河水改道,如今地下水稀少,多是人工灌注,只那星辰下的一弯“新月”还似当年模样。让岑参留下多篇边塞名作的乌鲁木齐是整个新疆的序,无论你的目的地是何处,都要从这个序开始。从古至今,它始终披着个性独特的异域面纱。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今天游乌鲁木齐的必到之地,各色烤馕摆满小摊、烤肉摊、民族乐器、布料,商贩们都很热情亲切,这片街区便是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缩影。距离乌鲁木齐市区南边四五十公里便是天山大峡谷,自然风光的迷人才是新疆真正令人沉醉的地方,它绝不单单是诗人笔下的“平沙莽莽黄入天”,也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能言尽的美,终年积雪的山峰冷峻孤傲,山脚下稀落的毡房、褐色土地却显温暖烟火气息,独特而迷人的地貌,这片塞外景象让诗人的诗境开阔、泛远,充满奇情异采,也令今人心境旷然,宁静致远。苏轼江南一隅西湖曲赤壁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尽数洋溢着他性情中的洒脱与放达,他一生的沉浮与足迹也印证了这种人生态度,从眉山城外的静好时光到嫡居他乡的宦海生涯,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黄州、《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庐山、吟唱《水调歌头》的密州,苏轼留下的诗词名篇与他走过的地方相映成辉。33岁才正式步入仕途的苏轼一开始便遇到王安石变法,政治立场的对立、朝野旧雨凋零让苏轼失落,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杭州的闲适与苏轼的才情恰是融合,“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先后两次任职杭州,做诗词数十首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抑扬之间把西湖美景传诵古今。为解湖患之灾,亲自修建的“苏堤”更是让苏轼与这片风景结下不解之缘。春季的苏堤春晓、夏季的曲院风荷、秋季的平湖秋月、冬季的断桥残雪,西湖十景总是玩赏不尽。站在郭庄眺望云雾中的雷峰塔,穿过茂密的杉树林,来赏曲院风荷中的雨后新荷,走在石阶小路上,白墙瓦楞上的青苔讲着老旧的江南故事。沁人心脾的美景,江南小调的优雅,置身其中即使作不出诗词名篇也能深受感染,流连忘返。千年古刹灵隐寺离西湖仅两三公里,苏轼当年数次游宿灵隐寺,也曾写下“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等多篇诗句。殿堂、佛尊、石像、佛塔,咋一看和其他寺院并无二差,一来深隐西湖群峰密林,二来文人骚客笔墨传颂,成了不得不到的景点。嫡居黄州时官职低微,俸禄不足以养活一大家子的苏轼带领全家开荒种地,搭建草堂,自号“东坡居士”。前后两篇《赤壁赋》行文优美、寄托愁思,更有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让黄州西北这座赤鼻山因其闻名。如今此地已更名“东坡赤壁”,你也可以效仿诗人,约几位友人,驾着小船,游览这背山面江的绝壁景象,想象诗人当年泛舟江上,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等潇洒!东坡赤壁景区内留有苏轼艺术价值极高的书画作品,碑刻《景苏园帖》被世人推崇为“天下第三行书”,嵌于坡仙亭内的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字笔势苍劲,如暴风骤雨,与其词章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碑阁内也有苏轼手书的《赤壁赋》石刻,画作《月梅》、《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古来今往来缅怀东坡先生的人众多,“东坡祠”匾额为黄庭坚所书,内厅匾额为米芾所书“千古风流”,站在栖霞阁俯瞰黄州城,觉得这么一个老旧的院落便是黄州之行的全部意义。晚年苏轼又相继流放惠州、儋州,困境之中办学堂、介学风、开荒耕作,更显他内心的豁达与超然,如今的海南岛早已不是那个贫瘠之地,天地之阔、风景旖旎,能得东坡先生当年之心境者却属难得。“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许多诗人的一生都如梦如幻,际遇起伏,足迹踏遍大半中国,诗人的身影已经远去,但留给我们的故事和风景却源远流长,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遇见诗人,也遇见自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1Jp9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