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青年的七大特点没去过这里,还敢自称文艺青年?

成都文艺青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你打卡过几个? 下面要说的这个地方,可能在这张文艺榜单上排得到前三名,而且作为资深文青,这个地方你绝不阔能不晓得——这个地方就是小通巷! 从长顺街往西走,首先进入栅子街。栅子街过去是清代满城里的一条胡同,“栅子
原标题:没去过这里,还敢自称文艺青年?成都文艺青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你打卡过几个?下面要说的这个地方,可能在这张文艺榜单上排得到前三名,而且作为资深文青,这个地方你绝不阔能不晓得——这个地方就是小通巷!从长顺街往西走,首先进入栅子街。栅子街过去是清代满城里的一条胡同,“栅子”就是四川话说的木质栅栏门,老成都的每条街都有栅子,夜晚关闭,清晨打开,以保平安。栅子街的当头上有一个急转弯,过去有一棵高大的皂角树,拐过去,就到小通巷了。这条巷巷呢,在清朝的时候叫“仁风胡同”,仁义的仁,清风的风,听起其实也还多文艺的噶?到了民国初年,少城里头各条胡同改名字的时候,由于这条仁风胡同的巷道相当狭窄,就跟一条通道一样,所以就被改成叫小通巷了。前面我们说过,这个小通巷是一条很有文艺气息的巷子,道路两边开了很多有创意的小店店儿,比如很有特色的咖啡馆、私房菜、青年旅社等等,而且小通巷跟宽巷子仅仅只隔了一两条街,但是却没有宽窄巷子的喧嚣,所以也就成为了文艺青年些经常光顾的地方。但是小通巷的文艺,绝对不是因为开了两家小店店就具备这种文艺气质了。其实,小通巷的文艺是有根可寻的。为啥这样说喃?因为,这儿曾经出过一个文艺界的大人物,虽然这个人几乎快被大家遗忘了,但他在文艺界历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他就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曾孝谷。曾孝谷1873年就出生在小通巷,算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20岁时,曾孝谷留学日本,1906年,他跟弘一法师李叔同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为成都戏剧的改良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后来,他又创作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第一个剧本《黑奴吁天录》,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诞生的标志。这就很了不起了有木有?鸡汤里面常常说,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不会记住第二名。曾孝谷先生就是这么一个永远第一的人。除了刚刚提到的那么多个“第一”之外,他还是我国第一个攻读西洋画的研究生。1915年,曾孝谷回到成都来教授美术,他又成为了成都第一个教授西洋美术的老师,也是成都第一个油画家。后来,他还担任过通俗教育馆的馆长,做了大量的文化普及工作。可以说,现在我们成都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之都”,也是要给曾先生记上一功的~然而,都说文人清苦,曾孝谷先生也不例外,他晚年的生活相当的清贫,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把自己在小通巷的独院坝“梦明湖馆”租了一部分出去。曾孝谷人生的最后时光,也是在小通巷度过的,可以说,这条小巷巷就见证了曾孝谷人生的起落。辗转到现在,小通巷已经成为了成都文艺生活的代名词,听说还在进一步打造以“少城雅生活”为主题的最婉约文艺小巷,让大家在繁忙的市井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小清新。更多的优质声音内容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4WWo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