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卫藏,雪域高原王国唯一的庄严

右眼幸福地涌流长江 左眼痛苦的倾泻黄河 一半注入裸赤的土地 一半浇灌耸动的肌峰 ——多杰群增《藏民》 很多人喜欢用“东西南北”来说一个地区,比如藏北多指的是那曲、藏东常与林芝挂钩、拉萨以西是阿里,拉萨以南是山南。我们眼里的藏地多以此
原标题:卫藏,雪域高原王国唯一的庄严右眼幸福地涌流长江左眼痛苦的倾泻黄河一半注入裸赤的土地一半浇灌耸动的肌峰——多杰群增《藏民》很多人喜欢用“东西南北”来说一个地区,比如藏北多指的是那曲、藏东常与林芝挂钩、拉萨以西是阿里,拉萨以南是山南。我们眼里的藏地多以此划分,然而根据地形特征和自然条件不同,藏地有“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茹、下朵康六岗”三部之分。而以方言区的不同,藏地又被划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域,此三域有“法域卫藏、人域康巴、马域安多”之谓,通俗地说就是“卫藏的宗教、康巴的人、安多的马”。在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之前,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和民族。在其后200年的征战扩张中,吐蕃吞并融合了苏毗、羊同、白兰、党项、吐谷浑以及部分汉族,此后历数百年,在雪域高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藏语为共同语言、以藏传佛教为共同信仰的统一民族。由于这些被蕃化的部落本身种属有别,且蕃化的先后和程度有所不同,在这些地方,以卫藏方言为源头,形成了大致以巴颜喀拉山和大渡河上游诸支流为分界,有别于卫藏方言的“康”和“安多”两大方言区域。同时,也最终形成了以卫藏人(包括阿里的“兑巴”、后藏的“藏巴”和前藏的“卫巴”)即古代吐蕃人为核心,康巴人和安多娃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内部构成格局除上述三域代表的典型藏族文化外,在青藏高原还有一些地域色彩明显、文化差异较大的区域文化,生活在那些区域的人一般被视为藏族的分支。包括以工布江达为中心的“工布藏族”,康区木雅一带的“木雅藏族”,九寨沟、马尔康、黑水、丹巴等地汉化明显的“嘉绒藏族”,及几乎没有多少藏族特征的阿坝东北部的“白马藏族”。种类划分的如此多样,感觉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藏地的故事。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卫藏在众多划分的地域中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用的地位。九寨沟嘉绒藏寨木雅藏族晒佛节拉萨以西包括拉萨的高原大部叫作“卫藏”,分为卫(前藏)藏(后藏)阿里,即今日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卫藏地区是藏地政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前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三大寺闻名全藏,是举行盛大法会、高僧辈出的地方。另有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前藏山南的桑耶寺等诸多重要寺庙,宗教兴盛。是以被称为“法域”。但是从寺院的规模来看前藏比后藏地位更高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磕长头的信众们把朝拜拉萨当做自己一生的目标。一般认为“卫藏”是吐蕃民族的本土,“卫藏四茹”是吐蕃民族最基本的成分。卫藏地区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以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大断裂带作为划分藏北、藏南的界限。河谷与盆地相间,平均海拔约4000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孕育藏文明的摇篮。生活在卫藏地区的人,对所居之地是颇引以为豪的:“江曲水、羌塘热玛岗、达布地区我不生,朝藏地仙界叩个头。”之所以称卫藏为“仙界正是因为其为藏地之“法域”。《卫藏道场胜迹志》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文字:“号称为藏土三区之一的卫藏圣法地区,乃持莲花手圣观世音菩萨广行净化之士,为吉祥雪山环绕之区,是雪域境中的唯一庄严。”所以有着浓厚人文氛围的藏地吸引你的目光了吗?如此庄严神圣的雪域希望走进她的你带着虔诚的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无关宗教。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qnZo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