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处去中秋佳节何处去?一路轻风走太行——2018年中秋D48次纵走太行(1)

四川回来好长时间没有动,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没有动。不是窝在家里没出门,在这期间曾和我家领导出门旅游了一回,是没有以户外的方式进山。 中秋将近,我的心在蠢蠢欲动,想中秋、盼中秋,想在中秋进山。我想,有人想的比我更着急,离中秋小短假还有十多天就
原标题:中秋佳节何处去?一路轻风走太行——2018年中秋D48次纵走太行(1)四川回来好长时间没有动,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没有动。不是窝在家里没出门,在这期间曾和我家领导出门旅游了一回,是没有以户外的方式进山。中秋将近,我的心在蠢蠢欲动,想中秋、盼中秋,想在中秋进山。我想,有人想的比我更着急,离中秋小短假还有十多天就给我发短消息,问中秋有什么活动。中秋,星稀月明的中秋,花好月圆的中秋,这一天连月宫里的嫦娥、玉兔都不肯闲着,我又怎么可能不动?动。去哪儿动?最简单、最现成的就是玩身边的山,接着走太行。不过我走太行不是去那些知名度高的地方,不是走我走过的路线,而是走我没走过的新路线,用户外的话说叫作“探路”。我们是一群探路爱好者。我们要去的地方还是晋冀两省交界处的太行深山区,一个名不见经见的小山村,端午节走太行,我和老慢就是从这儿下的山,中秋节我们将由这儿上山,接着端午的路线继续向前走。还是那句话,能走多远走多远。我们这次活动,开始时报名的人多,有6、7个,我计划是坐班车。到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有几个人放了鸽子。确定与我同行的只剩3人,老慢、葫芦、丫丫。葫芦提议自驾,“四人一车正好”。自驾最大的好处是时间好掌控,即不用算着时间赶车,又不必中途倒车,路上能省出不少时间,路上省了时间就能增加了“走”的时间,用句时髦的话:“性价比更高”。当我们一切都已经定好后,不锈钢突然申请加入。对不起,晚了您了。不锈钢只能“遗憾”“嫉妒”“恨”。至于是仇恨还是悔恨,那就只有他知道了。快到目的地了,公路上竟然斜停着一辆三马子车,将不宽的公路堵的死死的。喊人,没人答应。推车,此车不知有什么机关,无论如何也摘不开档,我们使出吃奶的力也推不动。幸好这是个空车,我们齐心合力挪车,一点点的挪车,挪了前边挪后边,费了三驴一马之力,一点点的把车挪正,又费了三驴一马之力,一点点的把车挪到了路边。继续赶路,没想到再走几十米路已是尽头,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老乡敢把车斜停在路上,原来这是条死路,是老乡进沟种地的路。我们走错了路。原路返回,同样费了三驴一马之力,具体过程就不多说,反正是好一番折腾,所费之力不比那会儿挪动三马子车费的力气小。由于走错了路,我们浪费了半小时时间。尽管比预计晚了半小时,我们还在11点以前就到达了我们此次穿越的起点——T村。T村位于这条40里长沟的最末端,是这条沟里的最后一个自然村,如果坐班车,到沟口的时间就12点了,再包车跑到这儿,差不多就得两三点了。按我原来的计划,今天我们登上晋冀两省分界的主山脊,差不多需要2个小时,也就是说翻上梁子就得下山西一侧找水源找营地了,明天才能顺着山脊向前走,后天又得下山,我们沿山脊穿越的时间只有一天。现在我们多了三四个小时,今天就可以顺着山脊向前走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你说我们是不是赚了?T村我到过一次,仅一次。端午节放假,我和老慢是从这儿下的山,我们擦黑冒雨的一路走到沟口,坐第二天早晨的车回的家。由T村去山西有两条路,一是简易公路,二是沟里的小路。端午节我们是从两省分界的垭口直接下的沟,然后走公路进的村,本着不走重复路的原则,这次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先走沟,最后再走公路。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4人,蔓葭生(老慢)、葫芦岛(葫芦)、丫丫和我,正好是三个野兽一个美女,四人帮的组合。接下来的三天里三男一女会发生什么样故事呢?请听我慢慢说:走在前边的老慢,只怕慢、只嫌慢,比北京国安还国安,永远争第一的老慢葫芦:身强体壮,车轴般的汉子,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行的强驴丫丫,说不上身材娇小,也算的上是体型苗条的标准镁铝,相貌和性格不成正比,弱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能量的户外女驴随着海拔的升高,沟里的水越来越小,眼看小溪就要断流时,我喊住了老慢:“老慢,用用你的缸子。”这次出来我没带水。以往每次出行,我从家里就要备上第一天的水,至少备两三L水(冬天备2L以上,夏天备3L以上,宁多勿少)。今年我风格变了,为减负,每次出行最多备2L水,有时只备1L,能省点劲是点劲。这次出来我一点水没带,前边要翻梁了,还要顺着山脊往前走,趁现在沟里还有水,我必须带足路上喝的水。当我再次上路时,葫芦和丫丫已远远的走在了前边。沟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烂,脚下的乱石越来越多。这条沟里原来有一条连通两省的串村路,虽说不宽也能走驴。后来修公路,公路几次过沟,在山坡上产生了一片片弃渣,原来的路系被破坏,加上现在少有人进沟,所以沟里的路变的更难走了。我们绕着弃渣来回的拐,一步步的向上攀去。回看走过的沟,还有那条一次次过沟的简易公路上路以来我们一直在走小路,一次次跨越拐来拐去的公路。当公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过沟时,我们离前边的垭口已经没有多远了。垭口下,劈山修路形成的大陡坡已看的非常清楚,那道陡坡高有近百米,坡度之大让人一看就觉得恐怖。葫芦和丫丫要走公路。公路虽然绕的远了些,但安全。老慢却想继续走沟,上次我们就是沿那道大陡坡楞走下来的,既然能下来肯定也能上去。“你说怎么走吧龙哥,你走哪我走哪儿。”老慢嘴里这么说着,眼睛中流露出的却是期盼+央求的目光。看着老慢我嘿嘿一笑,“你走小路吧,我这次走大路。”从内心来说,其实我更愿意走小路,今天之所以要走公路不是我害怕攀爬前边的大陡坡,而是因为上次我们是走小路下来的,正因为上次走的是小路,这次我才要走走公路。“走不同的路,看更多的景”是我的一惯追求。我还在拍照,队友们已经拐上公路了,那条路说是公路,其实是一条半拉子工程,迹象表明它已经被废弃,起码有几个月没有车走了。拐上大路的队友从公路上看沟对面的山从公路上看垭口的弃渣区脚下的陡坡山上的石俯视脚下的沟时间12点多了,我一边追赶前边的队员,一边大声的喊老慢,“老慢,找地方吃饭吧,12点多了。”老慢头也不回的说:“到垭口再吃吧。”葫芦也说:“再走走,这会儿还不太饿。”“我可饿了,我是不到6点吃的早饭。”“也是,你们吃的早,我和丫丫是快9点了才吃早饭,那就往前走走,找个能坐的地方。”前边有个山门,修路劈成的山门。我再次对前边喊着:“老慢,别走了,就在山门那吃吧,怕热的可以坐晾里,怕冷的坐在太阳底下。”老慢还是那话,“走到垭口吧。”“别非走到垭口了,垭口风太大,找个能背风的地方就行了。”今天的风不小,差不多4、5级,阵风足有6级,这种天气我可不敢在垭口休息。葫芦说:“这种天没人坐晾里,前边拐弯吧,拐弯处背点风。”前边出现一个山门走过路的拐弯,路边有几块石头,这地方还比较背风,我们再次叫住了老慢。“还真吃啊?”老慢还是有点不情愿。“你可以不吃,看着我们吃,反正你的油箱大,加一次油可以跑一天。我不行,我这小油箱已经空了。”我边向外掏东西边调侃老慢。老慢再次被强迫了一回。继续上路再看脚下的沟下边公路的拐弯处,我们就是从那儿走上公路的我们午餐处离垭口并没多远,也就是4、5百米,沿公路缓缓上升,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垭口。看着脚下令人恐怖的大陡坡,葫芦感慨道:“走公路对了,也费不了多少劲,还安全。要是从这直接上来怎么走呀?”前方垭口处的大陡坡,令人恐惧的大陡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qyJL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