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怎么读今天我们该如何读《论语》

《论语》是国人必读之书。唐文治先生说它是一部当今世界的救世之书。钱穆先生甚至说“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论语》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讲学论道、修身处事的言行,是群经的指要,真理的汇集,自然成为
原标题:今天我们该如何读《论语》《论语》是国人必读之书。唐文治先生说它是一部当今世界的救世之书。钱穆先生甚至说“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论语》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讲学论道、修身处事的言行,是群经的指要,真理的汇集,自然成为我们希圣希贤必读的宝典。因而我们可尊之为中国的圣经。它指引着一代代读书人修齐治平,塑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形成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然而,要受到圣贤的熏陶,必须要读懂《论语》。至于如何读懂《论语》?历代大儒留下了甚多的宝贵经验。孔孟之后,继承道统的大儒首推程朱,他们梳理出了“四书”的体系,《论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程朱在《论语》义理上作了最为精深的探求,将孔门的精神彻底呈现了出来,所以他们读《论语》的方法,最值得我们学习。朱子在《读论语孟子法》中精选了程子的话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这些话说得实在太妙了!不但指明了《论语》的重要地位,还开示了读《论语》的心法,以及告诉我们具体的修习方式,可谓详明之至。朱子的《论语集注》就是这些理念的具体落实,所以能得孔子之神气,显儒门之精义,后世学者对此推崇备至。朱熹唐文治先生评价说:“昔朱子殚毕生之精力,以为集注,且复涵养德性,阅历人情,体之于身,验之于心,夫然后发于言,故其为意也,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后世学者,其奚容复缀一辞?”(《施刻十三经·论语定本跋》)所以,我一直主张,要学习《论语》,不得不参照集注。因为在集注中,朱子经常会揭示出孔子的言外之意,这对我们吟诵或学习都大有裨益。只有这样,读了《论语》才能变化气质。然而,新时代的读经的口号也喊了二十年,却很少见到这样气质变化了的实例,问题又出在哪儿呢?其实程子早就批评过,他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论语集注卷首》)我们不要做那个“读了全然无事者”,而要致力于成为“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在此,我向大家介绍唐文治先生在《国文经纬贯通大义》中提出的“三十遍读文法”:前十遍求其线索之所在,划分段落,最为重要。次十遍求其命意之所在,有虚意,有实意,有正意,有言中之意,有言外之意。再十遍考其声音,以求其神气,细玩其长短疾徐抑扬顿挫之致。三十遍后,自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虽读百遍而不厌矣。能得斯境,方能作文,然实各有其性之所近,至易而无难也。唐先生指明了要达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境界的办法,与先贤一脉相传,为后人指示金针,最值得现在读经界的参考。这里面还涉及到儒门心法的问题——这是读《论语》的妙法。朱子曾引程子话说:“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这其实已经指明了读《论语》的要诀,在于揣摩圣人的口气,从而直接身临其境得到圣人的教诲。这其实便是科考中作八股文的要求——代圣人立言,实在是读书的妙法。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凡古文、时艺,读之至熟,阅之至细,则彼之气机,皆我之气机,彼之句调,皆我之句调,笔一举而皆趋赴矣。苟读之不熟,阅之不细,气机不与我浃洽,句调不与我镕化,临文时,不来笔下为我驱使,虽多读何益乎?”要让作者的气机与句调都融化为己所有,其实就是情通古人,身临其境。这对于我们了解古圣先贤的言外之意最有益处。后来桐城派将这种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刘海峰在《论文偶记》中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证: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刘海峰提出了文字—旋律—神气这样一种探求古圣贤作者神气的方法体系,从而能获得作者真意,使得文章达到一定的境界: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桐城派提出的通过文章的音节(即旋律)去推求作者神气的办法,就是著名的“因声求气”之说。他们在理论上具体指出怎么通过声音推求文章神气,以及如何通过文章字句来得到旋律。这种读书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依字行腔的“吟诵”方法。这种言论可谓是圣门心法的真传,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曾国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古文四象,剖析得更为精细,发展得更为完善。不但要求旋律要合乎文字,还须与文章的阴阳刚柔性质相配合,这无疑在吟诵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后来曾门高足吴汝纶先生将此读法传授唐文治先生,最终发展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吟诵流派——唐调。唐文治先生是清末、民国以至解放后的国学大师、经学家、古文家、教育家、工科先驱。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坚守传统,继绝学,正人心,救民命,为中国文脉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唐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国学教育中,可谓成就最高的一位。他一生讲学不辍,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弟子,如朱东润、王蘧常、唐兰、冯振、蒋庭耀、蒋天枢、钱仲联、范敬宜等文史大家,成为后来文史哲各个方面的中流砥柱。这对于当代的文化复兴来讲,意义尤为重大。唐文治先生在唐先生一生众多的学问之中,唐调吟诵可算是最为独特的。唐调是桐城派、湘乡派古文理论的具体实践者,也是传统吟诵的集大成者,在近代吟诵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文治先生把桐城派的古文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吟诵教学中,并且还创造性地在阴阳刚柔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要根据文章的作法来安排旋律——他归纳为《读文四十四法》。至此,吟诵的三个层次才算完备了,唐调也成为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吟诵理论体系。并且,唐先生还亲自两度录音,发行中外,垂范当世,可谓用心良苦,他的吟诵录音可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吟诵专辑。我们今天还依然能听到他的黄钟大吕,缘情发声,因声求气,抑扬顿挫,尾腔跌宕,别具一格。唐文治先生的吟诵于近世可谓泰山北斗,所以现在有的专家称他为“二十世纪吟诵第一人”,把唐调也称为“二十世纪吟诵第一调”。近年来,唐调备受关注,研究者、学习者也越来越多。我因参与首师大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而有机缘到全国各地采录硕学耆老,拜访过数百位吟诵传人,其中以唐调传人最多。在我所接触的各种吟诵流派中,也以唐调吟诵的腔调优美和体系完善,最令我心折,最终我选择唐调作为了博士论文题目。于是得有机会经常联系唐门弟子,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经常被他们的人格精神所打动,那种正直、豁达、温厚的品格与博学、严谨、务实的精神,都值得我高山仰止。在唐门弟子身上,我仿佛看到唐文治先生的教诲。其中,萧善芗先生便是唐门女弟子中的杰出代表,她的吟诵也是唐门在世弟子中比较优秀的:铿锵有力,潜气内转,深得唐老夫子真传。萧老1925年生于江苏海门,1949年1月毕业于无锡国专沪校。曾在上海市复兴学校、上海师大附中等学校任教三十余年。曾任上海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现为中华吟诵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作为唐门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华吟诵周”的“唐调儒风”吟诵专场展演,受到了海内外吟诵界同仁的崇敬。萧老对唐调吟诵的传播也有一种深刻的使命感,他曾说吟诵是她生命的支柱,在动乱的年代,她以此度日,近年来她更致力于吟诵的普及推广,先后出版了《萧善芗古诗词吟诵专辑》一二三集以及合集。现在,萧老又录完了《论语》全文的吟诵。前面说过,要读好《论语》,需要虚心涵泳之外,还要懂得因声求气的心法。唐调作为桐城派吟诵的代表,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况且,萧老教了一辈子语文,精通古汉语,对《论语》也揣摩至深,为了这次录音,她还说:“这次读的时候,我又重新好好温习了下,仔细琢磨,尽量体悟到孔夫子的语气神态、喜怒哀乐的感情,希望通过声音传达一下。”真正做到了程子说的“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所以,我们可以从她的吟诵中听出古汉语的文法、文章的段落,以及作者的语气来。她的吟诵,真正能做到让听者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再加上朴素干净的音色,从容不迫的气息和四声分明的腔调,更能让人感受到《论语》作为经典的醇厚与典雅。所以,当她的吟诵专辑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论语》片段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爱不释耳,并表达希望萧老能将《论语》全本录出,以供师生反复聆听。然而,先生毕竟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我也不敢以此大部头相求。后来某天,萧老来电,说已有上海的唐调爱好者请其录音,并且持续到她家去学习,她为现在年轻人的好学而感到高兴。她表示愿意再为吟诵做出些贡献,很乐意录制全本《论语》,以报答唐老夫子,报答学校和国家,只是气息不比从前,身体也虚弱了,不知老天是否给她这个机会。我听了,既很开心,又很担心。萧老今年94岁了,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精神境界让人感动。她不止一次向我表达过,要将唐调推广下去,这是她作为唐校长学生的使命。所以我只能请她不要太过劳累,要多注意休息。令人振奋的是,没过多久,萧老便告知她已经将上下《论语》都录完了。我兴奋之余,在唐调微信群中跟诸同仁透露了此消息,大家也都很期待。毕竟,唐调吟诵经典的录音太少了,以至于现在有一些人误把读文调拿来诵经了,这曾引起了唐门弟子诸如陈以鸿、萧善芗等先生的忧虑。虽然,先生没有公开批评,而此次《论语》录音的出版,就用事实来证明了唐调中“诵经调”和“读文调”并非一样,或许就有正本清源的意思,只是老先生温柔敦厚,未尝明说而已,希望听众诸君能明辨其间差异,以不负传人之用心。因为唐调广为人知的是其古文吟诵,这是唐调最具特色的地方。然而,唐调并不只有古文吟诵。唐先生的唱片中实际上包含了诗、词、曲、文、赋、骚等多种文体,并且腔调还要随文体而变化。就整体而论,唐调主要包括三类调子:吟诗调、诵经调、读文调。而从实际的传承情况来看,诵经调的传播最少。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采录过很多唐门弟子,用唐调吟诵的时候内容主要集中在古文或诗经,至于诗词则往往不用唐调(多为家乡调或王蘧常所传沈增植调),而四书五经的吟诵则较少采录得到。所以,唐调中诵经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和读经热的潮流中,弘扬儒家的“读经调”,其意义就愈发重大了。唐文治先生读先秦散文的腔调,被誉为“儒家诵经调”,与出于桐城派读书法的古文吟诵不同,我曾在博士论文《唐调吟诵研究》中详细考证过,它其实就是唐文治先生故乡太仓固有的读书调。萧老也曾告诉我,她的诵经调是四十年代在无锡国专(沪校)的时候学的,主要由当时唐校长的资深助手太仓本邑陆景周先生所教,同班同学范敬宜等先生亦是如此诵经。这个腔调与我们采录到太仓张云祥先生的吟诵调一致,可谓太仓调的真传,属于江南调的一种代表。太仓这一人文鼎盛之区,其吟诵调若能因此而得以流传,亦是萧老《论语》诵读录音的一大功德。然而,功德又岂止在太仓而已!凡我读经者,九州四海,莫不受益。唐文治先生说:“《论语》一书,道德之渊薮,政治之纲领,与夫修身处世治人之道,悉备于此。尤要者,则在躬行实践,如徒托空言,入耳出口,无益也。”《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自然最适宜学者修身诵读之用。萧老录完的时候也说过“《论语》有助于青少年涵养品格、修身养性”。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后,唐调的影响也会与日俱增,而萧老此次及时的出版《论语》诵读,也必将把唐调读经推向一个高潮。不远的将来,能见到家弦户诵,昼诵夜思,就能实现唐老夫子所提的教育宗旨“敦崇品行,涵养性情”,从而收到“淑人心、端风俗”的良效,则社会和谐、文明昌盛可望矣。所以,当我得知萧老《论语》诵读录完之后,欣喜异常,当即表示还愿意为此次出版效劳。不意先生竟命序于我,我很惶恐,推辞再三,说应该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序,才能相得益彰。可先生说,她信任我,并且还希望我今后将唐调发扬光大。这是对晚辈莫大的鼓励与提携,我自知任重道远,再不敢推辞,于是不揣浅陋,谨叙始末如此,供爱好唐调的同仁们参考。唐调后学朱立侠2018年4月14日(本文为《〈论语〉诵读——萧善芗敬诵》序)《〈论语〉诵读——萧善芗敬诵》作者:萧善芗诵读出版时间:2018年9月内容:录音制品内容类型:激光唱盘(CD)制品类型:只读光盘光盘数量:一盒一张书号:9787887750679定价:68.00元内容简介萧善芗,女,1925年生,江苏海门人,1949年1月毕业于无锡国专(沪校)。1948年秋起,先后在上海市复兴中学、上海师大附属中学等学校任教三十余年。曾任上海师大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现为中华吟诵学会专家委员会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吟诵专家。萧先生受业于近代国学大师唐文治,乃唐门女弟子中以吟诵见长者,如今萧老虽已年逾九十,但诵读诗文时依然中气十足,声音铿锵有力,深得唐文治先生“唐调”吟诵之真传。萧先生晚年致力于古典诗文吟诵的普及推广,曾在中华书局出版过《萧善芗古诗文吟诵专辑》三辑及合辑,所诵作品在古典诗文领域内,而很少涉及儒家经典内容,因此,读者聆听到的大多是唐调的“读文调”与其家传兼自创的“吟诗调”。实际上,诵读经典是萧先生一直以来的愿望。《萧善芗古诗文吟诵合辑》于2017年出版后,萧老即着手录制《论语》诵读音频,历时半年有余,终告完成。为使广大读者能早日欣赏到唐调“诵经调”的风采,中华书局编辑部经萧善芗先生本人的同意与授权,整理出版了这部《〈论语〉诵读》。目录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版式图购买链接扫码购买本书(统筹:陆藜;编辑:思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xBqL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