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父母反杀教育的失败首先源自于父母的短视!父母篇(3)【咨询师札记】

展开全文学生:老师,请您再说说,该如何把孩子的品性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来重视?!老师:好的,第一重要的意思是,你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你的心思,是不是都花在琢磨孩子的这个内在品性上?或者说你有没有非常警惕孩子身上的这些品性?还
展开全文学生:老师,请您再说说,该如何把孩子的品性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来重视?!老师:好的,第一重要的意思是,你在教养孩子的时候,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你的心思,是不是都花在琢磨孩子的这个内在品性上?或者说你有没有非常警惕孩子身上的这些品性?还是说恰恰相反,你整天都忙着带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上这个班补那个课?太多的父母,都把才艺训练,当做品性训练,以为孩子只要学了这个就自然会获得某个理想中的品性;更恶劣的当然就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了,完全无视人格品性如何了!当然有些父母是会意识到品性训练的重要,但孩子身上始终没有的时候,却没有多思考一下,为何会如此?为何我的孩子会是这样?为何我明明从小没有溺爱他,没有过度宠他,而他却是今天的这样子?是不是我怎么了?只是想当然的认为,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好,或者等他到社会上去了,到社会上去磨练磨练,那他自然就会变好了,自然就会上进了。在物质匮乏、世道艰难的年代,在生活没有像今天那么便利,互联网没有如此发达的年代,在人还是需要和人面对面交流的年代,在做什么都需要依靠社会交际的年代,或许可行!简单说就是在成年后的生活是不容易的年代,也就是“活着是不容易”的年代,把孩子推向社会,他要活着他就必须得努力;同时家里又无后路给到他的时候,他为了自己活着,就不得不好好努力了,不得不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产生关系,所以他有可能因此就此获得一些改变。但在今天,现在这个物质已经极大丰盛的年代,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也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就像欧美那些富庶的国家一样,靠社会福利、救济金也是可以过一辈子的;而在中国,目前靠父母留下的财产非常多人是可以很安心的啃老!而强大的互联网和物流,让死宅在家里而不必和任何人接触,完全成为了一种可能。甚至稍具备一些灵活性的,也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不错的金钱收益乃至虚幻的友情、爱情和成就感了。看起来他们完全、而且非常的适应这个互联网+的社会了。唯一不需要的就是真实的人生,或者说有触感的、有难度的、会痛苦的、会失控、会失败的人生!我真正担心的是这个,而这个担心却常常和来求助的父母南辕北辙。他们想要的,是赶快把孩子推出去,让孩子去念书或者让孩子去工作。而我着急的是,这些孩子是不是苟活着?他们有没有能力去和人建立关系?能不能受得了关系当中的种种挫折和非难?然后把关系推进的更加深入?能不能和人真正的亲密?未来有没有知心好友、爱人了?还是说只是浅浅的、淡淡的、表层的和人接触着?我担心的是,这些孩子的未来有没有价值?能不能不是个受害者?而是个给予者、创造者、付出者?他能不能承担起本该他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凡是都是别人的错?更不应该是纸糊一样的心灵,动辄就受害、就痛苦、就想死?我还担心这些孩子他有没有动力?他对物质还有没有欲望?对成功还有没有野心?对事业有没有渴求?对异性还会不会有强烈的兴趣?我更担心他还有没有尊严?他还会不会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是用退缩、逃避来躲在安全的空间里面!他遇到伤害、痛苦,能不能自己扛过来,能不能自己去闯过去?能不能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他遭遇的事情,而不是用空想、幻想、乃至自我催眠来麻痹自己!我还担心,他对别人有没有关心?能不能体会他人的不容易?能不能知道别人的辛苦?能不能因为不忍他人受苦,而主动去做些改变,乃至做些创造?而不是成为一个键盘侠,只是在虚拟的世界里面表达着自己的正义与勇气?或者说他能不能实际上心疼父母、体贴父母?为父母真正的做些事情,而不是口头上应付!甚至还在行为上看不起父母?而这些,实际上才是父母真正要思考的,要关心的,要费尽心思在这些事情上的!而不是从一个错误再走向另外一个错误!从极右(宠爱、迁就、无限接纳与包容)又走到了极左(冷漠、暴力、争吵、赶出家门、断粮断供、不再交流),这只会再次铸就更大的错误、更多的伤害!此时,父母们真正要做的是痛定思痛,真的要学习、反思一下:到底我怎么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为何会把我的孩子养成这样?我的思想、我的想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和那些积极向上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我错在哪里了,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才是有效的?如果反思到位后,还要思考的是:孩子今天已经这样了,那该怎么做才是有效的、合理的、有规划的,能一步一步把孩子的原先的行为都纠正过来的?!并且如何再次把孩子的这些内动力给引发出来?而这些才是重要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那以前那些都做错了,那就全部反着来好了!我当然能理解这些父母心中的痛苦与着急!可是推出去,逼孩子去念书,去工作,他难道不会是应付着?他难道不会只是交代给你们看?他难道不会继续在学校里,在工作岗位上苟活着、应付着、趴窝着?心灵课程上总喜欢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或者说“孩子的问题,最终都是父母的问题”,很多父母要么就是因为见的不够多,或者就是因为想得不够远;所以,每一次都在幻想着、期待着,我的孩子不会那么糟糕了!“不至于啦”,“不可能了”,“怎么会呢”!其实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你用我上面说的这些内动力去检视一下你的孩子,你可能就会吓一跳了!(案例)我见过一个很可爱的男孩子,他告诉我(带着演绎的成分)说,有一次他说他想去创业的时候,当然,他当时只是提了这一个想法而已,他的父亲随手就“啪”的一下,甩给他一张50万的储蓄卡,说,拿去创业吧,不够回来再拿!那个男孩子就拿着这张卡,盯了一个晚上,也想了一个晚上,最后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这50万让他花,他可以很快的花完,但是要让他拿这个钱去赚钱,他不知道他能干嘛!于是第二天,他就把这张50万的银行卡,再还给了自己的父亲!然后继续每天晃悠着自己那一份半死不活的工作!因为,他有去上班啊!我不知道,你们作为父母,你们看到这些,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反正我的感受是非常的痛心!我痛心于这个孩子,对钱都没有欲望了!对物质都失去欲望了!他的人生都已经提前进入了百无聊赖的状态了。而更可气的是父母们,不知道是自己给的太多、做太多了。是自己令到孩子已经对生活,对物质失去了兴趣,对世界失去好奇,对生活失去动力,对青春也失去热情了!然后还幻想着孩子明天就会有出息,还想着,我们家的孩子很好啊,没有什么大毛病啊,人也很善良,也很体贴父母,平常没什么问题啊!那你的孩子为什么彻夜的打游戏?为何晨昏颠倒?为何彻夜不归?离家出走?为何脾气暴躁、易怒、伤人?为何从来不听你的话?或者说为何玻璃心了?为何脆弱、恐惧、不安、抑郁?乃至自残?甚至自杀?当我这么问的时候,很多父母又会很无辜的告诉我,“我们不懂啊!”“我们要是懂了,我们还要找你干嘛?我们又不是心理专家?”学生:老师,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啊!貌似以前我也是这样子的啊?老师:对啊,也只有是你们,已经是我的学生了,我才会这样反怼回去,思考“孩子是你生的,也是你养的,和你在一起一二十年了,凭什么你却不懂他?而我只需要和他见过几次之后,我就能懂他?只是因为我是专业的吗?再专业,也不过就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情上心了,然后持之以恒的从事了十年而已!那你这几十年做父母,又都做到哪里去了?为何你做父母十几年(或几十年)就做的如此不专业呢?”当然,我说这些话其实恰恰不是指责!我仅仅是想让父母们去思考,自己怎么了?其实,最终我怎么可能去怪父母呢?因为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因为这些家长的父母也从来没有教过他们怎么做父母的。因为太多人,都是这么无意识的长大了!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是今天的自己,成功了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成功,失败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失败!父母们也只是用自己以为的经验,在无意识的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却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可能错的非常之严重了。比如我前面说的那个男孩子,后来有一天,我这么告诉他的父母,我说:从孩子爸爸的这个行为,我可以不客气的说一句话,爸爸虽然很有钱,但真的也只是土豪而已。或者这么说吧,你们的有钱是偶然的。因为你们完全不知道,财富的真正规律是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让财富的内在规律传承到自己孩子身上,让孩子真正的获得那个能力,驾驭那个规律。因为按你们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你们的财富一定过不了三代,甚至很可能二代即止!甚至,我从你们的这个短视的行为中,我可以再不客气的说一句,我甚至很怀疑你们的晚年还会不会真的还保有这些财富!壮年时富有而晚年凄惨的人,我算见得太多了!别以为按照现在的市值,你们好像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如果你晚年的场景是要伴着一个啃老的成人孩子度过,我想你怎么样都幸福快乐不起来吧?更何况,你们还有一堆其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你老的时候,都会迅速的消耗光你的资产!(能把孩子培养成休学、啃老,必然还有夫妻关系的巨大隔阂、以及各种其他问题,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只是因为壮年而暂时被隐藏忽略过去了而已,这些都是晚年光景的定时炸弹)因为你们不知道财富的规律是什么,你们也不知道孩子要成才,要创业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只是给钱就行了?就如同我前面讲的,只是把孩子推向社会,然后孩子就自然会历练成人?就自然会上进,会努力,会进取?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的克服各种苦难,然后走向成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子女,更不能盲目,无知、短视的代价最后只能由自己来品尝了!当然,这些我后面会继续探讨的!学生:明白了,谢谢老师,这样听起来就真的触目惊心呢,我想还好的一点是,他们最少做对了一件事了,那就是他们来求助老师了!一敏2018年5月5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7Ky9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