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中国游客中国游客正重走日本人的路?30年前,一群日本大妈爆买全世界……

来源:参考消息、世界华人周刊 作者:霍耀林等 26日,一群中国大妈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24日,一段事发于欧洲国家瑞士、由路人拍摄的视频开始流传网络。视频中,一群中年亚洲女游客在瑞士卢塞恩湖边与天鹅合影时,在身后写有“禁止投喂
原标题:中国游客正重走日本人的路?30年前,一群日本大妈爆买全世界……来源:参考消息、世界华人周刊作者:霍耀林等26日,一群中国大妈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24日,一段事发于欧洲国家瑞士、由路人拍摄的视频开始流传网络。视频中,一群中年亚洲女游客在瑞士卢塞恩湖边与天鹅合影时,在身后写有“禁止投喂”字样提示牌的情况下,有两名女游客不时作投喂状,其中一人更在天鹅叼走手中之物时一把抓住天鹅的脖子,试图抢回物品……▲视频截图视频背景音虽有些嘈杂,但仍可听到其中有疑似普通话发音传出:“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拍……”而最后大妈一把搂过天鹅脖子的动作更是令拍摄路人爆出粗口。这段视频很快被多家瑞士媒体报道和转发,并进而在国内引发大量关注。于是,在国庆前夕,在这段视频的助攻下,所谓中国大妈“怒登”国际“热搜”,并让“中国游客素质”这一敏感话题再度成为讨论热点。而无论是国内网友对大妈们的“怒其不争”,还是事关“大妈们到底是否有意伤害天鹅”的细节之争,也都无形中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游客出境热潮敲响警钟:当你踏出国门的那一刻,便要小心了,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避免地可能被紧盯、被记录,甚至是在偏见中被误解、被放大……事情真相尚未完全明了,中国大妈们先被骂惨了……上述那段视频的相关报道,最初于24日出现在瑞士媒体《20分钟》日报网站上。值得注意的是,报道原文中并未指明视频中游客的肤色或国籍,而是引用鸟类学家的话指出,突然搂住天鹅脖子的行为对人和天鹅都有一定危险。▲《20分钟》日报网站报道截图然而,这段视频到了另一家瑞士媒体那里,就有了新的解读——号称“瑞士唯一官方中文公共服务新闻媒体”的瑞士资讯网以《“中国大妈”:离开瑞典,来到瑞士》为题报道称,这两名游客说的是普通话,而游客的行为则被认为是“对其他生命个体(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的尊重缺失”。不仅如此,视频中被天鹅叼去的那一片模糊难辨的纸巾状物品,在瑞士资讯网的报道中,也变成了“纸币”。言下之意,中国游客因为怕天鹅吃掉自己的钞票而粗暴对待天鹅。▲瑞士资讯网报道截图在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之际,这一波“操作”经过国内媒体的转述后,妥妥地又将中国游客的境外“素质”和“文明”推向风口浪尖。不过,与以往类似事件中涉事游客被一致地“口诛笔伐”相比,这届网友却有了更多元的视角。对于瑞士资讯网报道中所指的“纸币”,有网友通过观察截图细节分析称,被天鹅叼去的物品更像是纸巾而非钞票。此外,不少网友为视频中的游客辩解:她是怕鹅把纸巾吃掉!有意思的是,还有网友声称,在《20分钟》日报网站上的视频中,该游客说的是韩语,这两人其实是“韩国大妈”,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视频是“经过配音的”。不过,如本着严谨的态度,认真地确认几遍原视频,可以发现游客说的并非韩语,视频中的声音与国内网络上流传的版本也并无不同。但是,殊不知,把时间像前推30年,日本游客的做派比今天的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肆意投喂,还是逗天鹅玩?是为拿回“纸巾”,还是怕天鹅吞掉?是偏见,还是客观评价?真相暂时不得而知,只是拍摄者在视频最后的那句粗口,和后来瑞士资讯网的着意解读,却正投射出一个有些尴尬又不乏刺痛感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正遭受来自世界的抱怨;甚至,这些行为会被有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一部分人的腰包渐鼓,他们开始走出国门,足迹也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出国旅游对于手头宽裕的人来说,既可增加见识,又能颐养身心,作为个人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的存在,却在确确实实损害个人面子的同时,也影响到了海外中国的形象,更影响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素养和文化软实力。前几年,由于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日本,“爆买”一词荣获了日本2015年度流行语大赏词汇。这些出手阔绰的中国游客,一方面给日本的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部分大型商家的青睐对象;但另一方面,游客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不顾禁止标识随意拍照等不文明行为,也引起了一部分日本人的反感。不但冷嘲热讽不断,有些地方甚至打出了“拒绝中国游客”的口号。中国游客在银座购物后在路边休息但是,仅仅过去了两年多,情况却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前段时间和一位从事旅游相关的日本友人小聚,那位朋友告诉我一个现象:今年他接待了不少来自中国的旅行团,从整体上来说,客人的素质比前几年高了很多。听他这么说,我打心眼里高兴。我告诉他,上次我回国,感触也颇深,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咋舌。虽然可能只是一点、一部分的改观,但是这样的趋势却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回顾历史,这样的旅游不文明现象其实不单是在近年的中国,二三十年前日本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只是可能被一部分日本人选择性的遗忘了。日本在1964年之后,海外旅行自由化。随着七八十年代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到来,日本走出了战败,迎来了复兴,大量日本人手头变的宽裕起来,他们开始走出了国门。1988年夏威夷的观光收入有一半是来自日本游客,而日本人的平均消费更是达到了美国人的5倍之多。90年,日本黄金周(4月末5月初)刚刚开始的4月27日一日,东京的成田机场当天就有近4万日本游客飞往海外。为了迎接庞大的日本观光队伍、各国都做足了宣传、接待等工作。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都编辑出版了专门针对日本游客的日语版旅行指南。然而,翻开当时的新闻报纸:《海外著名景点所见的无常识的日本人》、《日本人的国际意识亮起红灯》、《素质低下的日本游客激增》等标题的报道比比皆是。报道指出,日本游客在海外“只要出钱就必须得安排游览船最好的窗口位置、不看禁止标识随处抽烟、到处乱扔烟头、奢侈品像抢购折扣的处理品一样、擅自给教堂正在祈祷的信徒拍照、擅自触碰陈列在美术馆、博物馆的陈品、无视禁止标识擅自拍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现象,到处可见。1988年,位于梵蒂冈的世界最大的圣彼得大教堂开出了一条针对日本游客的“静肃令”。原因是有部分日本人游客在圣彼得像前大声喧哗、也有摆出V手势拍照、甚至还有擅自触摸圣像等行为。不仅如此,在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都对日本游客开出了“特训”,要求尊重当地风俗、注意不文明行为等。2日本八九十年代非常受欢迎的堀田かつひこ的漫画《オバタリアン》(概意:不守时间、上车抢座、不排队加塞的大妈。该词曾获89年日本流行语大奖)中,有这样的画面:90年5月,中国,万里长城上,让孩子当众撒尿;91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场失利,叫嚣还钱;……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人海外旅行的形象之一斑。不仅如此,日本著名的创作型歌手嘉门达夫更是以一首歌《无敌的日本海外旅行》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日本的海外旅行状况。ニッポン・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ニッポン・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HowmuchHowmuch(多少钱?多少钱?)ニッポン・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ニッポン・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ニッポン・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金ならあるぞ(钱,有的是)日本チャチャチャ(日本加油、加加油)腰にウエストバッグは日本人のしるし(腰包是日本人的标志)無敵の国民性飛ぶ鳥落とすよう(无敌的国民性不可一世)ブランド品の店の前に群れを作って買いあさる(品牌店前,成群抢购)旅の思い出は両手いっぱいに抱えたバッグや香水(旅行记忆化作满满的名包与香水)進め!進め!進め!(前进、前进、前进)現地7泊6か国(当地7晚6国)分刻みで大移動(争分夺秒的大移动)お土産とヒンシュクを買いにいくようなもの(更像去采购特产与嫌弃)……不难看出,这首歌词中描述的景象与前两年日本媒体报道的中国游客“爆买”形象是何等的相似,但彼时的日本好像已经完全忘却了自身昔日的光辉历史。事实上,不仅在海外,在日本国内,各个观光景区也面临垃圾遍地的窘境,令当地管理部门十分头痛。1993年黄金周结束后的京都木津川岸边,到处都是吃过被丢弃的瓶瓶罐罐、塑料袋、吃剩的饭菜等、简直变成了一个垃圾场。3为改善由于海外观光引起的不光彩的日本国际形象,进入90年代之后,各大新闻报纸一边加大了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曝光,一边也从国内做起,对国民的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引导;日本各地也相继制定实施了各种法律规定、加大对于各种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插队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罚款+拘留24小时;公园吐痰处以1000到10000日元罚款;不按规定时间扔垃圾:处以5年以下监禁+1000万日元以下罚款)。1989年起,日本著名的日光公园为改善日本人不文明行为专门设立了“公园守护队”对不文明的行为及时给予警告、处理。93年10月,京都鞍马山景区率先撤去山上各处的垃圾回收筐,要求游客制造的垃圾再由游客自行带走。同年12月,号称为日本国宝的姬路城也开始效仿、分阶段撤去了市内各处的垃圾筐。第二年,日本关西地区的观光圣地之一的琵琶湖则举行了盛大的“让琵琶湖更美”的活动,号召游客不乱扔垃圾,将带来的垃圾带走。而被称为日本三景之一的京都天桥立景区,一边动员了大量市民进行了垃圾清理等工作,一边则还雇佣了一些年轻女性,对游客的行为进行文明指导。针对海外的不文明行为,日本交通运输省(现国土交通省)及旅游相关的各部门也持续不断的呼吁民众注意海外旅行礼仪,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等,并为此专门采取了一些措施。1991年,当时的日本运输省,针对各种海外的不文明旅行行为,专门制作了国外禁止的行为说明的视频及宣传册,反复在飞机上播放,并制作了相应的旅游手册适时发放给所有旅行社及赴国外旅游的日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官方及各地为应对这种国内外危机所付出的努力。4毫无疑问,文明的行为都具有感染性,每个人的文明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而文明的环境传达出的文明因子也会辐射到更多人。日本从经济泡沫破裂至今,期间,经历了几次“拒绝日本”的洗礼之后,而今却成为了让世界各国侧目的“文明国礼仪邦”。分析其转变的缘由,除了日本官方及各地的强有力的应对手段可能起到了作用之外;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则是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大大抑制了日本人的海外及国内的出行意愿并相应抬高了出行的门槛。无论如何,日本改变这个形象用了近三十年。而中国,与日本当年的应对类似,2013年国家旅游局为应对中国游客不文明的行为,也制作了《文明旅游出行指南》。(该指南分“文明旅游行为准则”、“文明旅游攻略”、“常用标识与电话”三部分,包含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介绍了30条文明旅游常识和一些境外旅游目的地的风俗禁忌,列举了30余个旅游场景中文明旅游的细节。)不知道是该指南发挥的作用亦或是其它,仅仅几年之间,至少在日本,中国游客的形象就已经出现了一部分转变,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由衷的高兴。任何一个国家,没有高素质、高道德标准的国民,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当然不能代表中国整体形象,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中国形象也必将迎来质的改变,我们也才能真正赢得世界各国的尊敬。更多原创: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GPqD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