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文医话】祁燕:秋季养生要趁早,谨记“三不吃,三不做”_食物_体质_特点

进入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万物收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倶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以,秋季养生,无论精神情志、饮食

进入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万物收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倶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以,秋季养生,无论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还是运动锻炼,最重要的是收养!

秋季,还有“多事之秋”之称,也就是说,秋季阳气渐弱,阴寒渐升,抵抗力下降,很多疾病易爆发。今天,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干部二科副主任祁燕为大家分享秋季养生“三不吃”、“三不做”,以达到秋冬少生病的预防效果。

“三不吃”

1.不吃寒凉之物

入秋后,阳气收藏入里,寒凉食物,伤害阳气,会导致体内的阳气不足,危害健康,尤其对本身阳虚体弱之人,如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冰箱取出食物不要立即食用,特别是冰镇饮料等。

适当进食水果。水果虽然营养丰富,含有很多维生素,但有些水果性寒凉,例如西瓜、草莓、香蕉、猕猴桃等,尤其是西瓜,又名“寒瓜”,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应该多进食偏温性的水果,如枣、梨、芒果、荔枝等。

2.不吃辛辣之物

秋季,易犯“秋燥”,此时,要注意少吃辛辣之物。如辣椒、生姜、花椒等,特别是生姜。古书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干燥易上火,而生姜属于热性,不宜多食。

3.不吃油腻之物

秋季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逐渐好转,加之“贴秋膘”之说,很多人便开始“大鱼大肉”进补起来。刚入秋,很多人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肉类及油腻重口味食物,会损伤肠胃,所以,“贴秋膘”不宜过早。要注意清热润燥,可以适当吃一些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在进补同时,可增加萝卜、藕等蔬菜,减轻食物油腻。

“三不做”

1.不做剧烈运动

秋季适合一些有氧运动,如骑车、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切莫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一是大汗伤阴,二是容易被寒风邪气侵入。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适量运动,同时,也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如血压是否升高等。

2.不做熬夜之人

入秋后,应顺应天时,“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时的睡眠。

3.不要悲伤忧虑

秋属金,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秋季萧索的环境,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出现“悲秋”“伤秋”之情。即使遇到伤感的事情,也应主动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忧心过度,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秋季气温变化快,身体状态也容易出现波动,特别对于慢病体弱者和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及时保养,把身体基础打好,才能平安度过寒冬。

中医五行养生方法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中医养生也注重因体制宜。不同的体质就应该适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按体质特点可以把人群划分为五类:木、火、土、金、水。

1.木形人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身体瘦弱,手足灵活,但体力不强,多忧虑。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调养:宜多吃疏肝健脾、益气生津的食物,如太子参、山药、甘蔗、蜂蜜、芝麻等。

2.火形人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肩背宽厚,身材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其性格易生气,缺乏信心,多虑,性情急。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调养:宜多吃具有清热润燥、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甘蔗、山楂、荸荠、蜂蜜、太子参、玉竹、石斛、猪肉、鱼肉、鸡肉等。

3.土形人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身材匀称,步履稳重。他们内心安定,喜助人为乐,爱结交朋友。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调养:宜多吃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肝功效的食物,如太子参、萝卜、猪肉、鸡肉、山药、梨等。

4.金形人

体质特点:肤色较白,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四肢瘦,动作敏捷,呼吸平缓。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调养:宜多吃疏肝理气、健脾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如猪肉、鸡肉、白芍、百合、银耳、木耳、梨等。

5.水形人

体质特点: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体型较胖,偏矮,腹部较大,怕寒喜暖。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饮食调养:宜多吃清热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猪瘦肉、鸡肉、百合、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粉葛、薏苡仁等。

专家简介

姓名:祁燕

科室:干部二科

职务:副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全国罗素银综合征专病联盟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学会委员,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曾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1年。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擅长甲状腺疾病(妊娠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骨质疏松症以及垂体(矮小)、肾上腺、性腺(性早熟、青春不发育)等内分泌疑难杂症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全天,周三、周六上午

END

来源:干部二科 祁燕

编辑:马莹 马倩

审核:孙强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NRnBw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