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婴幼儿科--张景明《一病一讲》5--少儿发烧

展开全文【注纯属个人爱好,中医基础学习的笔记】杏林明师学社--张景明教授《一病一讲》之第五讲:小儿发烧——宝宝反复发烧有妙招!01—从小孩反复发烧案例说起常见处理建议 同志们好!昨天下午张教授在学习系统的后台留言中看了看很多同
展开全文

【注纯属个人爱好,中医基础学习的笔记】杏林明师学社--张景明教授

《一病一讲》之第五讲:小儿发烧——宝宝反复发烧有妙招!

01

从小孩反复发烧案例说起常见处理建议

同志们好!昨天下午张教授在学习系统的后台留言中看了看很多同志的留言,觉得很有意思一条:有个朋友说自己家孩子,7岁的孩子,出现反复性的发热,同时这种发热伴随有时会自汗,有时候晚上睡觉会盗汗,而且一到晚上11点左右症状会加重。

下面留言里很多朋友就发表了个人见解,比如说有些人讲先去给孩子查一查血常规,看看白细胞高不高,判断是病毒感染了,还是细菌感染了。这是后台留言里最多朋友的建议。

还有人讲先看看孩子的咽喉部,咽喉部红不红,肿不肿?可能要考虑扁桃体是不是发炎,或者说扁桃体确实化脓了。

还有人建议,去摸摸孩子的肚子,看看孩子肚子硬不硬;

还有人建议说观察孩子每天吃了多少再排出来了多少;看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等等建议。

还有人给了猜测:孩子可能是吃冰激凌吃过多了,或者吃冷饮吃多了,或者吹空调吹得过多了。可能是热感冒,然后再牵出大椎穴,这些部位去给他拔罐吸一下,看能不能刮出痧来。

还有人建议吃让孩子吃六味地黄丸,说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子,就是针对小孩方子。

还有人讲了说小孩们阳气比较盛,阴气比较弱,阴气不能自扬,就导致了这种发热。反正回答的是五花八门,各抒己见,到底谁正确?

02

小孩反复低热是否需要血常规

张教授把这些后台留言的小孩发烧的处理建议看完,说实在的感到很欣慰,说明中医学员中很多同志是有着一定的能力,而且大家也在不断的思考,氛围非常好,但是今天要说的是这孩子到底怎么了?请注意这孩子的妈妈后边还说了,说他家孩子经常流口水,中医里边讲到的流涎;说吃饭也不大好,不好好吃饭就叫妈妈。孩子妈妈特别细心,还看了孩子的舌头,有点白还有点红。张教授后来思考一下,舌头不可能也白也红,红和白怎么回事,怎么理解整个的舌质可能有点淡,舌质有点红,而舌苔可能是白的或者是厚的,腻的就是舌头上面有一层比较厚的。

那么今天把这案例放到这儿来讲,大家现在通过说这案例的过程中,可以也在思考给其建议是什么?什么地方出问题了?一步一步来分析,先看这些朋友的建议,有同志建议说先去查个血常规,有必要没?如果是个西医大夫肯定是有必要的,因为其主症是发热,但发热发到几度,发热是低热的还是高热的。中医里面分为这三种情况,西医是拿数字说话的:1、38度以下,或者38度5以下;2、38度5到39度,3、超过39度5以上。去思考一下:如果说孩子发烧发到38度7了,39度了,早就跑医院去了吧,如果39度5以上的早就在医院了,后面两类不是今天在探讨的问题。此处主要讲讲体温常常没有超过38度的发热,也就是说在西医上还达不到吃退烧药的水平。

这就是低热,因此查血常规很有可能也查不出什么,比如说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的,淋巴细胞正常的、单核细胞正常的等等细胞都正常的,或者说稍微低一点,能确定是病毒还是别的呢。如果说是病毒的或者细菌的,最后就给孩子吃上抗生素了。不是吃抗病毒的药物,就是吃抗细菌的药。所以张教授都觉得针对低热的孩子,没任何必要查血常规

03

小孩反复低热是否要看咽喉,摸摸肚子,或吃多少拉多少

有些人会问咽喉红肿不红肿,肯定是要考虑扁桃体,而扁桃体发炎,孩子一般都会伴随有咽喉部的疼痛,7岁大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表述,所以孩子从学校回来,不仅仅说妈妈摸摸头,我在发烧,孩子一定回来主诉不是说发烧了,主诉说妈妈我嗓子疼,所以一定不是发烧。所以这个问题肯定是不会考虑的。

还有些人说摸一摸其肚子,看肚子硬不硬。这比较危险了,如果发烧再引起肚子硬了,硬把这肚子有和板一样硬的,中西医里或者医学里都有的急腹症,首先考虑的是阑尾炎,阑尾发炎的,甚至出现阑尾的化脓性病变,这就属于急腹症的问题。所以这时候孩子回来一定不是说自己在发热,也不是家长发现其发热,而孩子回来是这样,搂着肚子回来说,妈妈我肚子疼,他的主诉会发生变化,所以这个问题肯定也不考虑。

还有人建议说,看看每天孩子吃多少,再看看孩子每天拉多少?张教授认为其实这东西根本看不出来的,比如说孩子今天早上喝了两碗米汤,他能拉出来多少?早上吃一个馒头,中午吃一碗米饭,下午又吃了碗米饭,说他今天又能拉多少了,更何况现在有好多孩子便秘情况。所以看这个东西没有用。如果今天喝了多少水,而且一直在家呆着,没有出去,又没有出汗,然后根据喝了多少水,最后尿出来多少尿?这个样子进行入量和出量的观测,然而人食物的入量和储量是没办法很好观测的。所以看吃少拉多少,是看问题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进入到生活实践中。

04

小孩反复低热不刮痧、不吃六味地黄丸等

再比如有人说热感冒了,给孩子刮一刮痧,天柱、大椎等穴位刮一刮。但是7岁的孩童,皮肤很细腻、很细嫩的,有可能一刮,也许刮出痧来了,但是很可能把孩子的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给损伤了,最后给孩子那个地方再留点疤痕。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不乐意的,所以这种刮痧的方法张教授肯定不同意的

还有人说给孩子吃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方子,就是治疗小孩疾病的。但是《小孩药证直诀》的方子里边多得很,有很多的方子,这朋友讲的当然也有道理。但是说孩子阳气重,阴气不足,这句话是错的。小孩为至阴至阳,就是说孩子的阴和阳都是比较稚嫩的,就像田地里的小苗苗一样,既看起来非常的亮泽,又是非常的鲜嫩,所以小孩的阳也足,其阴也足,只是很稚嫩的,这里稚嫩说明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比如地里的玉米杆子已经长得1米高了,即使连续一星期不下雨,对其感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地里玉米小苗苗刚刚突出地面了,还敢说一星期不下雨,只要三天缺水,玉米苗就被耽误下来了,所以苗苗属于至阴的。反过来如果连续下一星期的雨,3-5天都不见太阳,玉米苗苗就变黄了,变焉了,所以它属于至阳,苗苗就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孩子属于至阴至阳之体,孩子不像成年人能经得起摔打,这么能经得起风浪,这么能抗住外邪的侵犯。

05

小孩是纯阳之体如何理解

所以讲孩子是个至阴至阳体,当然也有学者说孩子为纯阳之体,有这么一种讲法,什么叫做纯阳之体呢?如果听过前面讲解《阴阳学说》,就知道阴和阳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阴阳之间是互为根据,互为前提,而且是相互促进、相互运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互根互用的,阴阳之间是互根、互用、互藏的。所以在《阴阳学说》当中讲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单纯的阴或者单纯阳。那么有学者提出来说孩子为纯阳之体,说的是什么道理?

其实讲的是孩子一个阴阳平衡,但在平衡体中,阳气稍微盛一点,因为孩子要生长发育,阴阳之间保持一种差异。如果小孩子阴阳两个是绝对平衡了,那么他就不会生长发育了。如果引起阴阳绝对平衡样子,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发育迟缓。所以小孩子相对而言,在阴阳平衡基础上,是偏于阳气盛一点,适应其生长发育。所以有些学者提出孩子得纯阳之气、纯阳之体,并不是讲小孩子只存有阳气,这样理解是错了。所以一定要理解清楚,古人说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同时理解背后的内涵。当然对孩子来讲纯阳之体并不讲他就是阴虚,因此使用六味地黄丸去治疗孩子的发热问题,这是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06

小孩低热的原因分析

先来分析孩子发热的问题,孩子的主诉发热,能够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比如从发热的原因上来讲,无论成人还是小孩,最常见到的原因:(一)感受到外邪阳邪:比如说感受了自然界的热邪,感受到自然界的火邪,把其叫做火热邪气或者熟邪,由于这两邪气可以引起发热。其二还可以感受自然界的寒邪。比如感受了寒邪,寒邪入里,腠理堤河,他就会郁而发热。

(二)外邪是可以让孩子发热的,内伤当然也可以让其发热。内伤比如说情志内伤,情志内伤也可以让其发热,比如说这人就喜欢生气,就爱生气,特爱生气,生气之后,满面通红,面红目赤,怒发冲冠,这叫淤堵而化热,气郁化火

(三)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孩子吃东西吃多了,食积了而发热,就好像夏天吃完后剩了一大碗饭,把剩的饭上再盖个盖盖,就放在外面,不放到冰箱,这样在常温下,第二天再去吃这碗饭,还能吃吗?肯定不能吃了。为啥?因为馊了。为什么饭馊了?因为天热了,馊了就是发酵了,而发酵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吃多了叫淤而化之,食积后积下了,也可以淤而化之。

(四)还有种情况会发热,比如体内有淤血,淤血也可以发生反应。最简单的道理,比如有人做完手术了,几个小时以内,或者到第2天,人体温会升高了,家属很着急去找医生,说怎么发烧了,因为手术以后一旦发烧,有可能是感染,一旦感染伤口就会有延迟,所以家属都特别的操心。但有时候去找医生一说,医生就说量量体温多少,护士一量体温,说没啥问题,护士说38度5,医生说没事,过一会就好了。

为什么所有的手术以后的患者都会发热?为什么家属很急,而医生不急。不急有不急的道理。因为所有手术以后都会出血,出血了在中医叫做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存于体内就叫淤血,有淤血就会淤而化热,所以这三种情况它都可以淤而化热。但发热不会太高,一般都是低热状态,也就是说不会超过38度,或者说略微超出了38、38度6、38度7,淤(郁)而化热。总结一下,发热张教授就说了,一个外邪原因,另一个内伤原因,说明发热的原因。

那么其他发热原因,(五)比如虫疾,肚子里有虫,刚才有人就说,看看孩子肚里有没有虫,给吃点打虫的药。过去的小孩子肚子里经常有虫,那是因为当时的卫生习惯不好,而现在的孩子特别讲卫生,从幼儿园就开始讲个人卫生,老师教孩子怎么讲卫生。但为什么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又手拿东西吃,像这种孩子现在不能说没有消化道的问题,肯定会有,但是已经很少很少了。而且由于虫子导致的小孩发热,现在临床上真的也是很少见了,不过有朋友提出来建议,张教授还是非常欣慰的,能够想到这个原因,说明大家的视野还是非常广的。

好了,谈到了这么多引起发热的原因,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接下来具体再来看看这个孩子的发热问题。

07

具体到案例小孩低热分析

具体到案例中这小孩是什么时间点发热,其每天温度都稍微高一点,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在里面,就是晚上11点左右子时,子时也叫夜半,这时辰从阴阳学来讲子时属于阴分最旺的时候。在夜间发热或者下午发热,张教授在讲解阴阳学说中专门给画过一个图的,中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看从日中一直到夜半12点,这都有阴的。当然这下午是阳中有阴,所以在这半边时候发展的叫阴分有热。那么谁能够引起阴分有热,比如说淤血,血分有热,但是这地方针对这孩子的问题,要综合性考虑。知道了在这些信息,由于他阴分有热,这孩子会出现盗汗。关于自汗盗汗,前面专门讲过,由于体内有热,小孩子的腠理不太密布,体内有热就叫做阳加郁热。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阴分有热,再来看看他流口水,为什么会流口水?口水叫涎水,涎水是脾主的,脾虚流涎,脾气虚不能固摄,还出现了纳呆。不好好吃饭,会脾虚。一个是脾虚因为不好好吃饭,另一个在讲到脾胃时也谈到了脾气要升,胃气要降。比如这地方胃气不降了,口里东西,胃里东西不往下走,嘴巴想吃要吃的,但是胃气不往下走,吃的东西没地方走。就像到停车场去停车,门口的大爷说稍微等一会,里边没位置;人家不让你停,不让你进车场,因为没地方停了。只有里边有车子走一个,大爷才会说了快进,里面有位置了。所以只有等胃里东西排下去才行。

为什么胃气不下去,说明这地方有东西占着。那是什么东西在胃占着呢?可能是昨天、前天吃的东西,也可能大前天吃的东西,吃外面加工的食物,可能是有形的东西占着胃,也可能是无形的东西占着胃。不论是有形的东西在胃这占着,还是无形的东西在胃这占着,在这地方占位置多了,就像是今天存一块,明天存两块,后天存三块,大后天一算就是1+2+3=6,老百姓叫存钱,叫积沙成塔、积腋成裘,积少成多。也就是说积多了,积食了会导致脾胃弱了,不运化了,吃下去的食物都积到这儿来了。这就叫做食积。有食积了,积食了,胃里东西下不去,胃气不能向下降,而舌苔的反映就是人体的胃气。

中医里有个俗语说有一份舌苔就有一份胃气,舌苔的形成中医学认为就是胃的一个功能,它反映在舌头表面的一个情况。就好像用锅来烧水,炉子底下有火,当火还没有把水烧热的时候,锅盖盖上就是干干的。如果烧得热了,往上面冒一点气,那么锅盖上面就是潮潮的;如果烧得更热了,冒的气更多了,锅盖上面就是湿漉漉的;如果是再把水烧开了以后,咕噜咕噜一直冒泡泡锅盖下面,湿露露的就会形成水滴,水滴就会变成水珠,水珠就是变成水流,就会流到旁边去。

所以“锅盖”就相当于身体的舌头了,而锅里的水和炉子底下的火就相当胃。所以胃里的状态如何,其功能如何直接反映到了舌苔上。查看舌苔是最能观察出胃的问题了,所以胃气上症,表现于舌苔,所以舌苔反应,看这地方记住了。舌苔就好像这碗饭放了10天馊了,馊的不行了,不好闻,又不好看,上面可能都起毛毛了,也许长了一层绿毛,还有可能长得很黑。这发霉的毛在表面长的,所以相似的在舌头上面也长出“毛毛”。胃不好,舌苔就会变得厚了,变得积了,甚至就和上面裹了一层豆腐渣子,叫做厚腻。如果舌苔是白,叫做厚溢;如果舌苔再有点黄了,这就是黄厚。如果患者告诉说舌质略微有点红,舌苔有点白,结合前面分析的,有点红,食积已化热了,就表现在舌质上,当然是有点火,表现在外面当然是有点热。

08

小孩食积化热的中医处理

所以这孩子的热叫做食积化热。既然叫食积化热,那么怎么处理:食积了那就消食化积。消食化积其实好多自己家里都有药,但那些药也不一定太管用。张教授告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食积化热,过去有个成药,叫做七珍丹

为什么叫七珍丹,山西中药厂生产的七珍丹,但是现在这药物在市场上很少能买到了。由于这药太便宜,七珍丹的七是指7岁以下小孩儿童,珍贵的珍,丹是一颗颗小粒的。过去在山西黄河、南通富县一带,也就是从山西太原到整个黄河这边,好多当地家长都知道,小孩子每个月要吃点七珍丹,上面有说明了。每个月都去吃七珍丹,孩子一般情况下不得什么毛病。所以民间有这么一种流传的话,叫做小儿若想保平安,每月都吃七珍丹,但现在七珍丹这东西都很少见,不好买。七珍丹这东西月每个月吃,如果孩子每个月吃一点,肯定不会出现这种发热的情况了。

如果这个小孩已经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消食化积山楂丸就可以,吃点山楂丸,如果说吃了点山楂丸,效果还不是特别好,再加鸡内金两枚。对于7岁的孩子,鸡内金就是鸡胗子外边剥下那层黄色的皮,怎么用?把鸡内金放到砂锅里,过去在农村就在外边拿个瓦片,下边点火,把鸡内金放在瓦片上焙干。而现在院子里面不敢点火的,就把鸡内金放到砂锅里炒一炒,被干了黄黄的,最后把它放到案板上一压,拿个擀面条的一压,或者拿个碗把它一压,压碎的压碎研成粉状,可以给孩子冲着喝,然后配个山楂丸吃,这问题肯定就可以解决掉了。

实际上把引起的发热原因去掉了,自然而然其低热问题也就解决了。这问题在中医学中,也可以叫做釜底抽薪的一种方法。张教授前面专门讲过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在锅底下火太大,所以上边锅里边就烧得开了。想让锅里的水不要开,只是往锅里加冷水是不行;只有把锅下面的火抽掉就可以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果低热就去医院查查血常规,血象高不高,最后吃了退烧的药,或者打抗生素,可能孩子的体温也下来了,其实这叫“扬汤止沸”只是治标而已,但是锅下面的薪火没撤掉,第2天第3天体温又起来了的,每天往锅里加冷水没用。要想解决了这问题,必须把炉子底下的火撤掉,叫釜底抽薪。“炉子下火”比喻就是食积。把食积一解决,自然而然小孩的体温就正常了。

从杏林学社的中医学习后台中,发现有些学员提出这问题讨论得热闹,然后张教授看了以后,觉得应该把这问题给大家理清楚、讲明白,然后让大家就在这案例上面能够举一反三。因为小孩子发热原因的确比较多,小孩常见的几个毛病:一个是吃得不对了拉肚子。小孩子有没有情志性疾病,比如情志郁而化热,不可能的,小孩子哪来的脾气,刚才生了一气,拧身子以后给了个糖块,就又高兴了。孩子的问题无小事,但的的确确这是个小事,就一个简单的食积,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引起了妈妈如此的苦。

所以还是希望今后中医学员能够在群里提出更多的问题,相互讨论,代表性的问题张教授会随时来解决。好了,这节课就讲到这。

完稿于:己亥年丁丑月辛亥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PqWJ6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