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李波: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怎么办?不妨试试小儿推拿

展开全文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最为宝贝的存在,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有些宝宝却体质较差经常生病。《医学三字经·小儿》说;“稚阳体,邪易干。”《温病条辨·解儿难》也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说
展开全文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最为宝贝的存在,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有些宝宝却体质较差经常生病。《医学三字经·小儿》说;“稚阳体,邪易干。”《温病条辨·解儿难》也说:“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说明小儿体质和功能均脆弱,抗病能力差,而小儿越小则更为突出。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故外易为六淫外邪之所侵,而内易为饮食不节所伤,在临床发病方面,以肺脾肝三脏疾患为多。宝宝体质差老生病怎么办?小儿推拿来帮忙!1、分手阴阳位置:在手掌根,小天心穴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操作:分阴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次数:100~300次。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行痰散结。2、补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操作: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直推。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3、补肾经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4、揉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之平面。操作:用拇指或食指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上作揉法,为揉板门。次数:揉100-300次作用:消食化滞,健脾和胃,除臌胀,止呕吐。主治:食欲不振,伤乳食,呕吐,泄泻,腹胀,气喘,嗳气。5、掐揉四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五指节第一指间关节之横纹。操作:掐四横皱: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继而揉之。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作用:退脏腑之热,调和气血,消胀散结。6、推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推三关,食中二指并拢,自桡侧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处(图6-43)。次数:100~500次。作用: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主治:一切虚寒症,腹痛,腹泻,畏冷,四肢无力,病后虚弱,斑疹白㾦,疹出不透及小儿肢体瘫痪。7、揉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属任脉。又指中脘部。操作:医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次数:揉或推约100-30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治:胃脘痛,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8、顺摩腹位置:腹部手法: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300~500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主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积,消化不良,便秘,厌食,伤乳食泻。9、揉关元位置:脐下3寸,肚脐下缘和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操作:用中指螺纹面或用掌按揉,称按揉关元。若用艾条灸之称灸关元。次数:按3~5次;揉100~300次;用艾条灸3~5分钟,或以局部红润为度。作用:培补元气,温肾壮阳。主治:腹痛、腹泻、痢疾、小便不通、遗尿、五迟、五软等证。10、揉脾俞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用揉法,称揉脾俞。次数:50~10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祛湿。主治: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四肢乏力等。11、捏脊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捏。次数:捏3~5遍。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12、揉足三里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称按揉足三里。次数:20~30次。作用:健脾和胃,强壮身体。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痿软等除了小儿推拿,还可以做些什么能让孩子少生病呢?1、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2、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早睡早起;3、让孩子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4、多喝水,饮食均衡,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五谷杂粮,少食肥甘厚腻,少吃寒凉水果,不吃冷饮;5、随时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6、室内要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7、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aJRlr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