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培优理性对待补课培优

近期,教育部明令学校教师不得进行有偿补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人通过微信群、微信圈等发表个人意见看法,颇有微词。个别教师心有不甘,私底下拉起场子、换个马卦便又开始招兵买马。而家长们也不管什么禁令不禁令,千方百计、心甘情愿、唯恐落后地把孩子和钱
近期,教育部明令学校教师不得进行有偿补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人通过微信群、微信圈等发表个人意见看法,颇有微词。个别教师心有不甘,私底下拉起场子、换个马卦便又开始招兵买马。而家长们也不管什么禁令不禁令,千方百计、心甘情愿、唯恐落后地把孩子和钱一并送过去。补课真的很重要、很有成效吗?我也曾是一名农村中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16年,为了提高升学率,也曾偶尔给孩子们补补课。那时的补课,几乎是免费或接近免费的,既便收一些,也只是像征性的,上交学校水电费,再补贴一些贫困学生后,便所剩无几。但总体感受,好成绩不是补出来。当前,一些家长相互跟风、拼比,让孩子们不断去补课培优,成绩落后的补,成绩优秀的也补;家庭条件优越的补,经济贫困的也补。因为他们相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生活中,没见多少补出好成绩的学生,即使有那也是个案;倒见过不少因赚取高额补课费而腰缠数百万、衣着光鲜的教师。个别教师为了争取更多补课学生,捞取更多收入,拿优等生说事:“看看某某的孩子学习多好,考取985、211问题不太。他的好成绩可是补出来的。”这话其实也没算说错,这孩子确实一直在补课,成绩也很好。不过笔者也曾跟部分被标榜为补出来的优秀学生有过一些私底下的交流。“爸爸硬是拉着要补,没办法。不过上课就听懂了,补课也不用太认真。”这样说的不在少数。“我也想玩一下啊,可他们见不得我放松。上课也不用太认真,反正课后也会补的。”这是一种情况。“我也不知道有没效果,反正从小到大就这样子补着。”补课倒底有没用,有多大用处,这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有杆秤。笔者无意说服谁,也无意触犯众怒。只是想说一说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不忍太多贫困家庭迷失其中、深受其累而不明真相。补课得意,理财失意。近期,听闻X市某重点初中一干教师,在股市、基金等融资平台一不小心就蚀掉了几十数百万,正所谓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奇怪的是,没见几人心慌气喘。细细琢磨之后,也就了然:钱途一片光明,急哈呢?不是还有着许多的家长们排着长队等着喊着求着要补课吗?一心钻在钱眼里。从某一角度来讲,这一现状是盲目跟风的家长们宠出来的。这也罢了,可这样的孔方兄给咱们的孩子们补课,就算能补进一些文化知识,可能补得进道德与人格吗?当然,也不能以点代面,一杆子打死一大片。文中所言只是少数教师,大部分教师没有从事有偿补课,绝大部分教师都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请不要对号入坐,也不要人肉搜索、人身攻击。作为一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最后只想告诉大家:补课培优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能够完成各项作业任务已经非常不易了,课余能够用于补课培优的有效时间实在有限。培优补课有没必要?不能一以概之。优等生无需补课,优者自优;落后者基础太差,那么多上课时间都没能学好,仅凭一点点课余时间从何补起;中等偏上者只是个别知识点稍有欠缺,针对性补课略加点拔,我个人理解应该还是可以有些成效的。因此,适不适合补课,建议因人而异,切莫失去理性,盲目随大流,到头来竹蓝打水一场空,还白白葬送子孩子的快乐童年生活。要知道,童真、稚趣、游戏、玩耍本应就是孩童时代的生活特质。而年少只有一次,一将失去,留下的便永远是遗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给孩子们一点点自由放松空间、一点点接触社会回归自然的机会,不要让他们的童年残忍而无辜地迷失泯灭于无穷无尽的补课培优之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nJx9wl.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