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世民临终遗训:我去后将此人贬为小吏,若他答应,以后可封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公元649年),一代君王唐太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回顾此生,虽说皇位是从哥哥李建成手中抢来,但扪心自问,除了对不起兄长,李世民觉得并没有愧对天下人,所以并没有太多内疚。眼下唯一让他牵挂的是,一旦自己西去
原标题:李世民临终遗训:我去后将此人贬为小吏,若他答应,以后可封宰相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公元649年),一代君王唐太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回顾此生,虽说皇位是从哥哥李建成手中抢来,但扪心自问,除了对不起兄长,李世民觉得并没有愧对天下人,所以并没有太多内疚。眼下唯一让他牵挂的是,一旦自己西去,李唐这份基业是否能够守得住。所以临终前,李世民召来自己的儿子李治,跟他着重交代部分事宜。在遗训当中,李世民尤其提到了一个人,徐懋功。李世民对李治交代道,徐懋功虽然才能卓越,但对于你,其实并无恩情,所以将来能否对你忠心,没人知道。我去之后,你可以直接将其下放地方,贬为小吏,如果他言听计从,将来你可以放心的将我李唐的宰相之位给他,如果其犹豫不定,你大可不必怜惜,将其杀掉。史料中记载,徐懋功原名徐世绩,后改名李绩,早年间曾追随李世民平定四方,立下汗马功劳。期间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大破东突厥、高句丽,被朝廷倚为干城,李世民更是将其归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按理说用人不疑,可李世民却为何在临终之前又对其起疑?说到底,还是徐懋功的态度问题。徐懋功早年间投身瓦岗军,后和李密一块降唐,归顺之后,名义上是在李世民手下做事,功劳也有目共睹,但有一点,他不像秦琼还有程咬金那样忠心不二地效忠李世民,在政治态度上,徐懋功的态度非常中庸,即便是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时刻,面对李世民的拉拢,徐懋功仍然没有完全倾斜。李世民有心将其抛弃,但考虑到这样的人才一旦缺失,对李唐自然是莫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再清楚不过,所以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将其留下。重要的是,对于徐懋功,李世民有足够的自信将其控制,为自己所用。事实证明,在李世民的管制之下,徐懋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重大作为,为大唐立下了彪炳战功。但对于自己西去之后,徐懋功能够继续对自己的儿子保持忠诚,李世民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在临终之前,才会留下那样的遗训。李世民了解徐懋功,徐懋功同样了解自己的领导。当李治即位下达贬斥诏令之后,徐懋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走马上任,怕稍有停顿,立即引来杀身之祸。李治见徐懋功如此忠心,自然不再起疑,几年之后,将其召回朝堂,先是担任洛州刺史,后来步步高升,封为宰相。当然,徐懋功终其一生并没有再生二心,谨慎处理朝政。期间,虽然数次上书,希望此去官职,但李治都没有答应,反而不断给予他新的特权,比如允许他乘小马出入东、西两台,并每天安排一个小官接送。同样,在李治废除王皇后,册封武则天的问题上,徐懋功一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也同时获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为他的后世子孙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总章二年(669年),徐懋功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终其一生,经历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建立显赫功绩,而且,凭借谦卑谨慎的态度数次化解了君王的猜忌,获得善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nyb9w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