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标签躺着中枪,老戏精如何翻盘

案情 公孙弘被人在汉武帝那里告了一状。 这件事很有些戏剧性,因为当时公孙弘担任的职务,是御史大夫。我们知道,西汉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宰相,合起来号称三公。他们的分工,是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最高监察官员被人举报,岂
原标题:躺着中枪,老戏精如何翻盘案情公孙弘被人在汉武帝那里告了一状。这件事很有些戏剧性,因为当时公孙弘担任的职务,是御史大夫。我们知道,西汉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宰相,合起来号称三公。他们的分工,是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最高监察官员被人举报,岂非讽刺?那么,公孙弘的问题是贪腐吗?不不不!完全不!相反,他很清廉,也很俭朴。俭朴到什么程度呢?床上没有丝织物,睡觉盖布被子。纯棉制品吗?很高级很环保的啊!对不起,那时中国还没有棉花。布,是麻布,很粗糙很便宜也很低级的。所以,平民百姓也叫布衣。于是举报者说:公孙弘位列三公,高官厚禄,岂能连丝绵被子都盖不起?为什么要像底层民众那样使用麻布?这难道不是假装艰苦朴素,以便骗取陛下信任和舆论好评吗?更重要的是,他如此装腔作势,又说明什么?举报者给出的结论是:心怀诡诈这很严重,却未免荒唐。众所周知,从西周起,华夏民族就建立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艰苦朴素则是传统美德。一个高级官员以身作则,带头过俭朴生活,不被树为楷模也就罢了,却反倒要受批判,甚至要被弹劾,请问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何况公孙弘也并非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据《国语·鲁语上》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执政官季文子,生活就很俭朴。他的姬妾不穿丝绸,马匹不吃粮食,以至于人们议论纷纷,认为有失体统有伤体面。季文子却回答:我只听说荣誉来自道德,没听说过靠女人的花枝招展和马匹的膘肥体壮,来为国争光的。季文子可以,公孙弘怎么就不行?再说公孙弘可是每天都粗茶淡饭,怎么是假装?逻辑不通嘛!照此说来,这个举报是不管用的?不,很管用。分析还是先来看指控。公平地说,射向公孙弘的那一箭,其实并无证据,不折不扣地是诛心之论。这也不是不可以,因为道德存乎人心。既然以德治国,可不就得要求“问心无愧”?所以,诛心便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常规手段。事实上,不用证据而扳倒一个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动机做文章,质问对方“是诚何心”云云。这也要算一个传统,所以无人认为不妥。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也都是双刃剑。你可以拿动机和心地来说事,别人和第三方也能。是啊,你说他心怀鬼胎,那么请问你的举报,又居心何在,想干什么呢?这就说不清了。实际上,诛心能否成功,全看最高仲裁者的态度打算。如果皇帝正好疑神疑鬼,甚至正想大兴冤狱,那就一告一个准,弹无虚发。但,如果他不想多事,或者乐于坐收渔利呢?则完全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且听下回分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不过这回不同,因为举报者是汲黯(读如级暗)。汲黯的故事以后还要找机会再讲,现在需要说明的是:此公为人正直,嫉恶如仇,而且口无遮拦,敢于直言,因此朝野上下对他既敬重又害怕,就连“霸道总裁”汉武帝也不例外。所以,他来弹劾公孙弘,就得当回事。何况指控也事出有因。据《汉书·公孙弘传》记载,每次在朝堂议事,公孙弘都让汲黯先发言,自己躲在后面看情况。如果皇帝满意,他就积极跟进。相反,则顺着皇帝的意思来说。至于上朝之前大家是怎么约定的,他可不管。这岂非叛徒?至少也是滑头。汲黯终于忍无可忍,竟当场拆穿把戏:政府办公会议的决议明明是那样,你怎么全都反过来了?这是背信弃义!汉武帝问:公孙弘,此话怎讲?公孙弘答:了解臣的说臣忠诚,不了解的说臣不忠。汉武帝居然很以为然。汲黯无奈,只好指控他沽名钓誉。潜台词是:这种人靠不住啊!如此看来,公孙弘也不冤。尽管由于生活俭朴而被指控,实在要算躺着中枪。那么,他该怎么办?应对公孙弘低头认罪。他说:汉武帝很满意,很欣赏,简直就击节叫好。公孙弘躲过一劫。后来,他还担任了丞相。这很不简单。因为按照惯例,做丞相的只能是侯爵,叫封侯拜相。公孙弘却是先担任丞相,然后才封为平津侯。而且,武帝朝的丞相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掉脑袋的不计其数。公孙弘却安然无恙地稳坐钓鱼台,直到八十岁时才寿终正寝于相位。当然,他也坚持盖布被,吃糙米,每餐一道肉菜。呵呵,牛!所以,尽管我们完全不欣赏公孙弘的为人处世,更不赞同他的见风使舵和两面三刀,却不能不承认这次危机公关是相当成功和可圈可点的。其中的技术环节,也可以批判地借鉴。推演现在回到现场。不清楚汲黯的指控是在什么时候,因何而起,但可以肯定是在朝堂之上,众人面前。这时,公孙弘其实是没有退路的。装聋作哑和拂袖而去,既不可能,也是下策。唯一的选择,是直面对方的问题。不过,怎么回答,却考验智商和情商。实际上,汲黯的指控包括两项内容:公孙弘位列三公,却盖麻布被子。这是讲事实。他这样做是为了沽名钓誉。这是问动机。事实不能否认,也不必。生活俭朴不是罪过而是美德,为什么要否认?如果否认,岂非心里有鬼?能够辩解的,便只有动机。但是这样做,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不行。谓予不信,不妨进行沙盘推演。请问公孙弘该怎样回答,又能怎样回答?公孙弘立马变成追查对象,这很好吗?公孙弘立马成为众矢之的,救援队都没了。你看,怎么着都不是吧?当然。这说明什么呢?躺着中枪,那就得躺着还击。如果站起来,只会再挨子弹。那该怎么办?先认账,再还手,而且通过认账来还手。公孙弘便正是这样做的。点评公孙弘的第一句话只有两个字:有之。不要小看这两个字,那其实是定海神针。要知道,无论官府审案还是媒体采访,想整人的都希望对方抵赖。你不认账,他就可以穷追不舍,深挖细找,再翻出点别的什么来。相反,只要你承认,他就问不下去。得理要饶人嘛!何况公孙弘的账,还认得那么干净利索,丝毫都不拖泥带水,汲黯还能说什么?再说他手上,也只有这一张牌。公孙弘的牌却很多。第一张叫友情牌:公孙弘:朝堂之上群僚之中,跟微臣关系最好的莫过于汲黯。这可不是套近乎,而是堵嘴巴。此言一出,汲黯总归不好意思再发飙。再发飙,汉武帝不答应,别人也有看法。这正是公孙弘的老辣之处。然而在汉武帝听来,这话却满是诚恳。因为按照常理,受到攻击的公孙弘应该声称两人本有宿怨,汲黯这是公报私仇。谁都没想到他竟然说:到底是老朋友啊,一下子就把臣看穿了。诚恳,实在诚恳。然而吊诡的是,如此诚恳的人,会虚伪欺诈吗?就算沽名钓誉,也可以原谅吧?汲黯的重拳出击,已被化为无形。公孙弘却又打出第二张牌:公孙弘:管仲奢华而桓公称霸,晏婴俭朴而邦国大治。什么意思?国家兴亡跟官员的生活方式根本就没有关系,汲黯拿盖什么被子吃什么饭做文章,简直胡扯!同时他也在给其他人打招呼:我可没想做道德楷模,更无意反对你们的生活。我学晏婴,你们学管仲,表面上殊途,实际上同归。忠君爱国不分彼此,就不要互相过不去了。哈哈,统战啊?是的,至少避免了树敌过多。最后一句也话外有音:公孙弘:如果没有汲黯,陛下又怎么知道臣的这些私心杂念呢?这话表面上看没有问题,甚至更显得认错诚恳不计前嫌,却其实埋了个雷:明察秋毫的汉武帝,怎么可能需要别人来提醒呢?口无遮拦的汲黯有那么重要吗?后来汲黯由于一点小事而被罢官,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不过,汉武帝当时并没有听出来,反倒有些感动。公孙弘不愧为老戏精。汉武帝倒成了冤大头。所以,遇到装孙子的人,可要小心呢!至于公孙弘如此老谋深算,却毫不奇怪。他是苦出身,做过狱吏也做过猪倌,四十岁时才有条件读书,被朝廷招聘时已年过六十,开始还不被重用。这样一个人做了高官,伺奉的又是汉武那样的雄才之主,不考虑如何保全自己才是怪事。这就要揣摩圣意,处世圆滑,学会官场中的应对手段,练就丛林中的生存技巧。否则,他有几个脑袋可砍?伴君如伴虎,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公孙弘这样的老滑头,如鱼得水。这才真是细思极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qKgrl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