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世界童话世界:丹麦原木玩具的温情与诗意

> 凯·波约森的木偶玩具 早在丹麦设计声名远播之前,丹麦童话便已深入全世界人们的内心。2010年,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Edward Ericson)创作的小美人鱼雕塑第一次走出国门,离开故土那片熟悉的海滩,千里迢迢来到上海世博园
原标题:童话世界:丹麦原木玩具的温情与诗意>凯·波约森的木偶玩具早在丹麦设计声名远播之前,丹麦童话便已深入全世界人们的内心。2010年,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EdwardEricson)创作的小美人鱼雕塑第一次走出国门,离开故土那片熟悉的海滩,千里迢迢来到上海世博园区的丹麦馆。人们欢欣鼓舞地在丹麦馆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为的是一睹小美人鱼的神彩。小美人鱼的原型出自于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她受深丹麦民众的喜爱,已经成为独特的国家象征。丹麦的童话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丹麦为人处事的方式与民族的气质,也融入丹麦的现代设计之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场馆设计以小美人鱼雕塑为中心,场馆外观与内部环境均以纯净的白色为主调,人们行走在环馆步道望向场馆中心,小美人鱼那优美的身影便展现于一汪淡蓝色水面的礁石之上。她善良、纯洁而惆怅的形象与故事,成为美学范畴里关于优美与祟高的审美范型,象征着丹麦民族精神的童话故事无疑为丹麦文化增添了浪漫与温柔的色彩。丹麦童话也成为世界各地艺术与设计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美人鱼成为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童话符号,这一形象在迪士尼动画、好莱坞电影、韩国肥皂剧、中国喜剧电影中幻化出无穷无尽的主题与立意。在丹麦本土,建筑师出身的设计师汉斯·博林(HansBølling)于1950年代所设计的美人鱼木偶便展现了丹麦原木玩具与童话世界的自然关联。这座美人鱼木偶采用橡木和枫木形成间色效果,头部、身体、手臂和鱼尾都可以灵活地转动,分别由单独的木制部件组合而成,受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五官并未雕琢,造型简洁、柔和而细腻,散发着优雅的美感,玩具设计也可以是诗意而浪漫的艺术。虽然童话并不是丹麦人生活中唯一的文化养分,却无疑是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文化因素,也融入了现代设计之中,给原木玩具的设计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质。20世纪中叶,一批出色的丹麦设计师将原木玩具的创意设计发挥得得淋漓尽致,这些原木玩具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亲近自然的色彩与质感安徒生童话《夜莺》中,那只夜莺不愿被圈养于中国皇帝的深宫樊笼,她告诉皇帝最优美动听的歌声只有在绿色森林里才能唱出。北欧人对木制品的喜爱,似乎远甚于其他国家与地区。丹麦童话中对于自然的亲近与自由的向往,在丹麦原木玩具设计中便体现在对材料的选择与呈现,原木玩具天然具有亲近自然的色彩与质感。>凯·波约森的木偶玩具乐高是丹麦玩具品牌中最为家喻户晓的,该品牌颠覆了传统木制玩具的材料观,以革新性材料制作生产的现代儿童玩具风靡全球。木制玩具在时代与社会变迁中反而从主流变成小众,从日常变为复古。原木玩具出自于建筑师与设计师的手脑创意,保留着更多手工艺温度,也保留着岁月的痕迹,体现传统木工手艺的温润之美,与丹麦人的童话文化之间有着默契的连接。丹麦的传统木工艺受到了政府、行会与艺术院校的保护,有着良性的延续与发展,这些具有极高艺术性的木制玩具,有着与木制家具相似的制作工艺与程序,根据橡木、榉木、柚木、枫木等木料天然的质感与色彩,对组部件进行切割、抛光、打磨、组装,调适……最终将不同材质的肢体部件巧妙地组合进原木玩具之中。汉斯·博林的美人鱼木偶便采用橡木与枫木的组合来突显美人鱼的头发、身体与鱼尾的色彩与质感,而凯·波约森(KayBojesen)的木偶猴则采用柚木和榄仁木制作,造型特征简洁而鲜明。木质玩具,从材质上体现了与自然的亲近,既与丹麦古老的手工艺传统相联接,也与现代设计的理念相连接,最终诉诸于温润的原木质感和简洁的外观造型。童趣与天真的自然流露安徒生在《国王的新衣》中通过一个孩童的真话来戳穿成人世界的虚伪与欺骗。孩童之心与天真之眼,也成为儿童玩具设计的重要视角与立意。设计师在设计原木玩具时,仿佛释放了内心的小孩来体会世界的趣味。孩童与动物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原木玩具大多数以可亲可爱的动物造型来作为设计原型。汉斯·博林曾设计一只名为奥斯卡的小狗,这只名字亲切的小狗是给孩子们带来无限快乐的童年玩伴。小狗的主体采用欧洲榉木制作,耳朵和尾巴点缀了深色皮革,鼻尖和眼睛采用深色的铁刀木镶嵌,小巧、精致、亲昵而灵活的宠物形象总是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凯·波约森在1951年设计的木偶猴成为丹麦木制玩具的经典作品。这只20厘米高的木偶猴由31个精细的木制部件组合而成,能够随意地摆出站立坐卧、倒挂悬空等各种姿势,其亲切而灵活的形象深受丹麦人喜爱,作为丹麦野生动物项目的永久吉祥物,以及一个智力竞赛的奖品。后来,木偶猴还开发出不同尺寸的版本,形成活跃的木偶猴家族。>汉斯·博林在办工桌前设计师以孩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与社会问题时也屡出佳作。汉斯·博林曾设计名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两个小木偶,这对木偶被中国人直白而形象地翻译为“穷开心”和“不高兴”,设计灵感源于他在建筑事务所工作时的两个同事,他们不同的个性被博林所捕捉,并最终呈现于两个小小的木偶之上,神形毕肖,可谓以天真之眼看生活,处处皆有启发。传递人间的脉脉温情安徒生童话中很多故事都呈现和肯定了人间的温情,如《丑小鸭》和《野天鹅》,一个是关于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故事,一个是关乎亲情与救赎的故事,人性的温度与人文的诗意,在丹麦原木玩具的设计主题与艺术创意中都有着极美的呈现。克里斯蒂安·韦泽尔(KristianVedel)设计的小鸟家族便源于亲情的感悟,一只只原木小鸟可以摆出不同的状态和表情,仿佛一个大家庭,呈现出祖孙三代的慈爱与敬重。博林谈到他自1950年代以来所设计的木质玩偶时,这位职业建筑师说这些小玩意其实都是为他的太太Søs女士所设计的,因此可以说爱情是这些原木玩具的缪斯。博林还曾设计过一组小鸭木偶,这组作品的灵感是一则丹麦警察为了让一群鸭子过马路而让过往的车辆暂停的新闻,设计师深受故事感动而设计了“小鸭嘎嘎”(TheDuckandtheDuckling),爱意与善意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流转,也在不同种族的生命体验之间流传。丹麦设计既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简约、温暖的共性,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性格,而在其中,童话文化赋予丹麦现代设计的独特气质,便是在其他北欧国家的现代设计中所不多见的。丹麦作家迈克·维金曾写过一本名为《丹麦人为什么幸福》的书,他用“Hygge”一词来形容丹麦的文化,这个词语难以用其他语言去解释,被丹麦人用来表达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暖而舒适的氛围。有学者声称,由于丹麦的地理环境,该国最独特的自然资源是黑暗,而Hygge文化正是丹麦人度过寒冷与漫长的冬夜时光的信念与指引。童话是Hygge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丹麦的灯具设计、家具设计、玩具设计中传递的温情脉脉的感触,对室内灯光、环境氛围与舒适感的营造,都指向了丹麦人的幸福感。而原木玩具便是一种承载了Hygge文化,反映丹麦人幸福感的小设计。这些很容易便引起人们的共情心理的玩具,过滤掉童话里那些幽暗而感伤的成份,在儿童玩具中展现更多的是脉脉温情,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气质。艺术与设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4lMv6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