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刺诗《金钱》:怨刺而非以怨报德

NO.2018 August 08.24 *冷门佳片* Robert Bresson 《金钱》是罗伯特·布列松最后一部作品,由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伪息券》改编,但其又充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思想。 故事由诺贝尔寻父索钱不足,转而
原标题:《金钱》:怨刺而非以怨报德NO.2018August08.24*冷门佳片*RobertBresson《金钱》是罗伯特·布列松最后一部作品,由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伪息券》改编,但其又充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思想。故事由诺贝尔寻父索钱不足,转而在马夏尔帮助之下将假钞用出,随后由假钞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构成以伊翁为主线吕西安为副线的故事脉络。伊翁从收假钞蒙受冤屈而不愿低头的受害者,走上参与银行抢劫入狱的施害者之后被捕入狱,随之而来的是女儿死亡、妻子离去、情感崩溃,自杀未遂又因吕西安越狱无果无从复仇,在“屈心抑志”的监狱生活导致出狱之后走上了杀人的不归之路。整部影片仍是被熨斗压平过的影像,用最少的换以最多的精确的简约的原则在模特面无表情的机械化的表演当中寻求刹那的永恒。影片最令人所称道的大概是监狱段落以及乡下小个子女人家的段落。在监狱内,伊翁在痛失爱子的悲伤之中信笺不断地被保留宛如雪上加霜又遭受到妻子的抛弃近乎陷于疯狂,杀心骤起,进而在单人禁闭之中由孤独陷入到绝望,整个过程的呈现的是家庭在金钱的撕咬下崩溃对于伊翁的伤害,而镜头又在捕捉演员机械化的表演当中克制对这种情绪的视听语言上的释放,一种被熨斗熨平过的感觉,但是这种熨平的效果恰恰将来自演员表演、视听语言上对电影表达的积重难返的一次回避,又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给予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对积重难返的回避是布列松对舞台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对,是用摄影机来创造而非用摄影机来复制。在最后杀小个子女人全家的段落则更加明显,画面从未给以正在受难的一家人在遭受暴力的时刻,镜头是随着伊翁或者狗的走动而呈现暴力的结果。而向小个子女人挥动斧头时刻,小个子女人仍然是切分在画面之外的,但又极端精确的表现了残酷的状态,而非一种运用受害者的反应镜头去直观的呈现暴力的时刻人的痛苦,甚至对电影声音有高度认识的布列松连痛苦的声音都有意抹除掉,显示地这个段落更加冷酷、冷静、悄然不可避免。这种处理方式即是对一以贯之的受难和救赎主题的表达(面对伊翁举起的斧子,小个子女人:可怜可怜你自己吧。),也扼要的揭示金钱这一万恶之始,对金钱的反思不可回避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因为暴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暴力的表达非是一种过度化的表现而是一种克制着的状态,当然这种克制、简约和朴素的表达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仍有一种类似的克制对暴力的表达,在迈克尔哈内克的《班尼的录像带》中,很明显当暴力成为主要表达的对象或者主题的时候与布列松对于不是主要对象的暴力克制化的表现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因而在不是主要的对象上,布列松对枝节的删减程度也是一以贯之的(比如往期关于《温柔女子》的讨论)。〰《金钱》是在布列松作品序列中几乎没有独白的作品,从而少了一些由独白产生的“闷”的感觉,因而故事主副线围绕着金钱发生的故事在出狱之前是比较容易把握和复述的,相较之下影片最后段落以怨报德将小个子女人一家杀害仅从观影的过程当中最后段落对暴力的使用有些突然,实际上从剧本出发(由于字幕翻译有些问题,我专门看了登载在《当代电影》2001年第1期的剧本)小个子女人收留了他,给其食物时候,小个子女人的妹妹和妹夫回来的声响将伊翁从椅子上惊起,伊翁重新坐下对小个子女人说道:“你们都是好人,我相信你们不会出卖我的。”再到小个子女人送咖啡被公公打了一耳光的对话,原剧本中女人放下咖啡和公公离去之后的伊翁慢慢坐起来看着二人离去以及远景二人越走越远(脚步声减弱),在我所看的版本中是删减掉了的,是二人离去后伊翁醒来喝咖啡叠被子再到给了斧子一个特写镜头比较两可的交代。在这期间小个子女人外出买面包,不断在画面之中出现着警察的身影的暗示,从剧本分析形成了一种出于杀人灭口的动机。但是也是重要的是完成的影片又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浓缩,故而这个分析仅从剧本在一厢情愿的理解的层面做出的推测。很显然这一段落是有意的进行的删减和浓缩,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处理。社会抛弃了伊翁,如同伪钞一样指认着伊翁的处境,一种长期忍受冤屈、痛苦和挣扎,这种绝望是一步步逼近的幽灵般的缠绕着他,是有意将伊翁和社会的关系尖锐化从而在暴风雨之前的激昂的乐曲之后“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以怨刺社会。假钞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无辜的伊翁从受害者走向了施害者的一端当中,以吕西安为副线的几位角色都是推波助澜者,息事宁人的诺贝尔母亲、沉默顺从的女老板、趋利避害的男老板和吕西安共同围绕着金钱构成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如海报长了牙齿的金钱的设计。消费主义浪潮下与犬儒主义、理性经济思维的盛行形成互补关系,大部分人都陷入到金钱的齿轮之中,直指要害所在——金钱对人的异化。对于金钱的批判在《可能是魔鬼》当中也有强烈的呈现,而在以“金钱”为片名的影片之中这种批判则更显得振聋发聩,钱币可以是伪钞,人怎么能是“伪人”呢?就是在一步步由冤屈的不白到来自家庭的崩溃,伊翁被迫渐渐变成了“伪人”,他一无所有就像假钞无法流通一样,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流通最终游荡在街头,在小个子女人的接纳当中以杀戮的方式加以拒斥从而倾泻心中的积愤。如果说之前入狱是被迫成为“伪人”那么从出狱之后已是积重难返的他主动决然地选择了通向“伪人”之路,是小个子女人这样天使般的人也无法救赎得了的。布列松的作品当中的人物都有种强烈的自我毁灭的倾向,丝毫不与社会产生一丝丝的妥协方使对抗显示出飞蛾扑火的决然,用儒家的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来加以辨认更显示出了人的高贵和纯粹,而他一以贯之的简朴则在形式上做到了与内容的高度的统一,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深入浅出的诠释了他对“真”毫不动摇的不懈追求。loveandgoodbye.左右滑一滑~文字丨夏晗编辑丨陈桥校对丨刘镒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qykDr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