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洋人街原创阳朔有一条“洋人街”,这里古老而又繁华,还是艳遇的好地方

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一本被背包客奉为“圣经”的《孤独星球》介绍了桂林阳朔西街的独特风情。很快,带着探寻和求证的目的,外国游人成群结队而来。 桂林好山好水,西街多姿多彩,被这里的风土人情迷了心思的老外干脆“安家落户”,在全长不到1公里的西街上
原标题:阳朔有一条“洋人街”,这里古老而又繁华,还是艳遇的好地方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一本被背包客奉为“圣经”的《孤独星球》介绍了桂林阳朔西街的独特风情。很快,带着探寻和求证的目的,外国游人成群结队而来。桂林好山好水,西街多姿多彩,被这里的风土人情迷了心思的老外干脆“安家落户”,在全长不到1公里的西街上开起了旅馆、酒吧、咖啡店。于是西街成了洋人街,于是西街添了些异域风采,于是西街古老的青砖白墙有了浓郁的后现代风格。西街的洋人多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这条街上人人都会飚英语。在阳朔,想学习英语必须去西街,这里也被戏称为“地球村”、“英语角”。门庭若市、各种肤色语言混杂的景象,像极了当年北京红极一时的秀水市场。说不清是洋人的到来成就了西街,还是西街的存在吸引了洋人。在西街还只是西街时,它是阳朔县城里最古老的一条街,始建于隋朝,1400多年的历史刻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藏在古香古色的乌瓦建筑里。最初的西街,仅有少数农户居住,屈指可数的小店铺里仅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清末至民国时期,西街日渐繁华,十字路口处曾经被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经营南货土产的陈公兴等粤商各据一则,形成西街商圈。解放前,何香凝、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名人都到过阳朔,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在西街居住时,创作出大量的绝美山水画。如今,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和徐悲鸿的故居都还在西街有迹可循。西街的名声吸引着全世界的名人政客,50年代至今,近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还曾骑自行车在西街观光。如今的西街洋人已经少了许多,洋味儿和民俗味儿依然完美地混搭在一起,搭配得毫无章法却又格外舒适。小镇的石板路是满街英文的背景;中式建筑上点缀着西式的浪漫装修;店里最先进的电脑与音响,很可能就放在一张油漆剥落的农家方桌上。相比于夜晚,白天的西街安静又不失翩翩风度,而至太阳下山后,夜生活便彰显出它的独特魅力。除了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美食与啤酒是这条街的标记。阳朔啤酒鱼和本地烧烤自是不用说,正宗的意大利咖啡、地道的日本料理、薄薄的美式披萨,全世界的美味都在这里,“地球村”的名号名副其实。所以来阳朔,不能不来西街。西街就像一个宝藏,每天、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到这里,不同的眼里是不同的街不同的景。西街上各色人等,有寻找爱情的单身女子,有想要揪住青春尾巴的中年男子,也有浪迹天涯的旅者。所有人的故事和身世混杂在一起,为西街带来或浪漫、或狂欢、或沉静、或浮躁的气质。西街的夜景充满了异国情调。行走在街上,如置身一场灯光秀,各种酒吧、餐厅、书店比肩林立。来到西街的人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点一杯咖啡或要一瓶酒,静静地坐在路边,你观赏着路人,路人也观赏着你,喧闹和宁静各自欢喜。品味西街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如同一杯好酒,需要细酌慢品,呆得越久味越浓,呆得越久越增加一份温柔和眷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落榜进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J2mP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