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他其实不开心”?逸仙专家揭秘抑郁症的十个表现_症状_患者_严重

“她明明是个小太阳,却藏着那么多悲伤。” 因著名歌手离世 有关抑郁症的话题再次被大众所关注 据统计 3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患病率暴增了10-20倍 这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四大疾病之一的疾病 在我国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却不高 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

“她明明是个小太阳,却藏着那么多悲伤。”

因著名歌手离世

有关抑郁症的话题再次被大众所关注

据统计

3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患病率暴增了10-20倍

这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四大疾病之一的疾病

在我国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却不高

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

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

身边的人也难以施以援手

怎样算是抑郁了呢?

我院神经科肖颂华主任医师指出: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思维迟缓等“十大表现”

可以帮助识别抑郁症

抑郁症被识别率低

“爱笑的他”更不容易被发现

抑郁症即抑郁障碍,是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情绪或心理障碍。抑郁症症状轻重不一,轻症可以理解为心理障碍,重症则是精神障碍,比如严重抑郁症可导致自残、自杀而危及生命。

据统计,全世界有3.22亿抑郁症患者,患病率高达4.4%。在中国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在3%-5%之间,部分地区甚至高达6.1%。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3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患病率暴增,但其防治和识别率极低。在中国地级市以上的医院,抑郁症识别率仅仅只有20%,不到10%接受过药物治疗。

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一群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更加隐蔽、发现更加困难,他们就是“微笑抑郁症”的患者群体。

肖颂华主任医师指出,“微笑抑郁症”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这类型的抑郁症患者常常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十个表现识别抑郁症

患者常常受“三无症状”折磨

如何识别抑郁症?肖颂华主任医师给出了十个方面的表现。

1

情绪低落:自我感觉到的或是他人可观察到的情绪低沉、苦恼忧伤,觉得痛苦很难熬过去,感觉不到开心,甚者觉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几乎每天都存在低落的心境,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2

兴趣减退或快感缺失: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对以前的爱好丧失热情,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收获乐趣。

3

思维迟缓:自觉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出现困难、决断能力下降、言语减少、语速变慢、音量降低,严重者应答及交流也会出现障碍。

4

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近期发生事情的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障碍、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感到无用、无助和无望。无用: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价值、充满失败、一无是处。无助: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孤立无援。无望: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前途渺茫。

5

自责、自杀未遂和行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严重时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或是罪恶感,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必须受到社会的惩罚。严重的抑郁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和行为,自杀观念常常比较顽固、反复出现,所采取的自杀行为往往是计划周密、难以防范的,因此,自杀行为是抑郁障碍最严重的、最危险的症状。

6

迟滞:表现为动作迟缓、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生活懒散、疏远亲友、回避社交、工作效率下降、不注意个人卫生,严重者会发展成少语、少动、少食或不语、不动、不食,即“抑郁性木僵”状态。

7

激越:脑中会不由自主的反复想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没有条理,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烦躁不安、不能控制自己,甚至会出现攻击行为。

8

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9

自知力:部分抑郁障碍患者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此为自知力完整。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可能缺乏对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此为自知力不完整或缺乏。

10

躯体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疼痛(身体任何部位)、性欲减退、阳痿、闭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结语。

经历过低谷可能更坚强

请给予他们倾听、了解和尊重

肖颂华主任医师指出,抑郁症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干预,从而避免抑郁症。对于抑郁症,医生不止有抗抑郁药物,还有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及精神康复,这五个“法宝”合在一起组成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目前抑郁症用药的普遍规律是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后达到目标剂量维持,因此连续用药治疗时间多要达到两年甚至更长。真正达到治愈的患者,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在遇到挫折时,经历过低谷的他们有时会比普通人更坚强。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专家表示,多倾听、多了解、多理解尊重是关键。

多倾听是指在与抑郁症患者相处中,通过倾听帮助他们发泄、理解他们的感受,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在谈话的过程中,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上,不要中断或打断话题。

多了解,因为了解抑郁症症状和让患者感到不适的事件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帮助患者理解他们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心理治疗帮助,我们也可以提醒患者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策略,如规律作息。

多理解尊重,即尊重患者的感受,当交流时,尊重患者的感受,不应试图强制患者改变他们的感情或听从你的建议。要理解和尊重患者的处境和选择,患者最需要的是支持和理解,不是指责和判断。如果处于一个爱和理解的环境,患者会感到更加舒适和放心,多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措施,寻求支持和治疗。

如果你正陷入悲伤、自责、彷徨、无助

仿佛穿过一条狭长、无光的隧道

向爱你的人伸出手

牵着他们继续往前走

陪你把孤独变成勇敢

我们都会被别人照亮

也会在某个瞬间照亮世界

专家简介

肖颂华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型医学博士毕业,从事神经科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民生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基金项目,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合作课题”--“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和预警的综合诊断指标体系研究”。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十余篇。主编专著一本,参编专著两本。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广东省医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老年医学会认知障碍分会神经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脑科学学会理事;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认知睡眠障碍防治与脑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RECOMMEND

脊柱畸形40年?骨科专家给出“最优解”!

全新就医体验!“就医信用无感支付” 让您看病缴费免排队、零操作

责编:黄睿、林泽锋

初审:林伟吟、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qaEE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