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专题|吴作人:此身犹未出苏州

丁建中 吴作人艺术馆 吴作人先生 编者按:9月8日,恰逢吴作人先生诞辰110周年,吴作人艺术馆策划举办“此身犹未出苏州——吴作人与苏州研究展”。展览共展出吴作人先生的书画作品、信札及文献资料、实物等80余件,全方面的讲述了吴作人与苏州的关系
原标题:专题|吴作人:此身犹未出苏州丁建中吴作人艺术馆吴作人先生编者按:9月8日,恰逢吴作人先生诞辰110周年,吴作人艺术馆策划举办“此身犹未出苏州——吴作人与苏州研究展”。展览共展出吴作人先生的书画作品、信札及文献资料、实物等80余件,全方面的讲述了吴作人与苏州的关系。家庭(家族)是政治经济社会中一个最小的基础细胞单元,“以德行风气,道德准则”为核心内容的“家风”、“门风”营建在我国传统家庭(家族)文化传承中备受重视。吴作人先生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追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传统文化的家庭里,沐熏家风庭训。尽管父亲早逝,生活困厄,吴作人兄弟几个还是卓尔不群,各有建树。除吴作人先生在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外,二哥吴之屏(1894-1961)是上世纪上半叶驰名沪上的大律师,曾是陈独秀的辩护律师之一。五哥吴之翰(1902-1978),是早年留学德国,1956年至1966年出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六哥吴之藩(1904-1949),早年攻读化工,曾任香港天厨味精厂总经理。即便不曾进过一天学校大门的三姐吴之琦也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不输专业书家。家庭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其它两位姐姐均淑德风范,备受晚辈敬重尊崇。家教是人生成长的第一堂课。尽管吴作人先生自中学毕业离开苏州后,一生中仅回过苏州三次,且每次时间都很短暂,但是他与苏州方方面面联系交往还是非常密切的。苏州太湖边左3起:柳君然、吴作人、张星阶(辛稼)、萧淑芳1962年5-6月据说他与张辛稼先生曾是同学,文革后期他曾邀张辛稼北上做笔会创作,时常通过朋友问候张辛稼先生,了解辛稼先生的工作、身体状况。苏州文化单位的领导也经常赴京拜访他,听取他对苏州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导建议。吴先生在世时,代理他作品的画廊仅两家,北为“荣宝斋”,南为“古吴轩”。吴先生对家乡举办的艺术活动总是倾力支持,有求必应,可惜都因公务牵缠未能亲自莅临。吴先生对家乡后学饱含爱心,不仅给予专业上的指点,还对他们的学业、生活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吴作人、萧淑芳与张辛稼(中)在苏州南林饭店2号楼前1973年5月晚年的吴作人先生更是思乡尤切,将本可以建在北京的吴作人艺术馆毅然决定放在苏州。他捐画建馆,为苏州的文艺事业再添一份力量。对家乡切切在心的思念,总是让吴作人先生感觉到“此身犹未出苏州”。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在画坛巨匠吴作人先生的眼里出处在在都充满着画意。太湖油画36×32.51962年5-6月帆水墨19.3×27.71962年5-6月1957年、1962年、1973年三次短暂的苏州之行,其中1957年和1973年均为公差之便路过苏州,1962年因身体染恶来苏、锡、常疗养,驻苏时日多多。他每次回苏均非为作画而来,但是吴作人先生每次都趁便作一些写生。如今时光已过去了一个甲子我们尚能找寻到十件当年吴先生留下来的写生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大量的铅笔速写,也有中国画和油画。从这些笔触轻松、格调清新的写生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宽阔豁达的胸怀和多家乡的念兹在兹的情怀。1962年初夏,吴作人先生在萧淑芳先生所作的一副国画枇杷作品上提句:“修到苏州人,有福啖此果。”作为一个苏州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吴作人先生就是这么朴素地热爱着他的家乡——苏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v9aJr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