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的救命处方高原反应的救命处方及关键步骤

文:田犎 你有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 上高原之前,读一下这篇短文,可能救你或救你身边人的命! 与战友们登山途中的美好回忆 上 一 旧事重提 千万别听那些药店和旅行团歪导游的推荐,关键救命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 本来不打算写这个的,
原标题:高原反应的救命处方及关键步骤文:田犎你有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上高原之前,读一下这篇短文,可能救你或救你身边人的命!与战友们登山途中的美好回忆上一旧事重提千万别听那些药店和旅行团歪导游的推荐,关键救命的时候一点用都没有!本来不打算写这个的,但好像冥冥中有种力量要把我拉回来,几件事情凑一起,好像就是为了要把这些方法写出来,分享给更多人。上周,自己亲哥哥说起要去西藏做工程,问大家注意事项。其实网上注意事项多了去,随便查查就知道。我也没有当回事,反而宽慰他:“到高原有点高原反应是正常的,适应一下就过去了。对长期生活在四川的人来说,到拉萨就跟到西昌没有啥大区别,放轻松反而更好。”等看到他朋友圈里面发的日程了才把我吓一跳,成都飞拉萨,拉萨马上到那曲。也就是说一天之内从500多米的四川盆地要上升到4400多米高的藏北高原!有几个人扛得住?赶紧给他打电话,这个行程比较冒险,最好是中间要在拉萨呆两天,适应下高度再去那曲。如果行程不能改变,必须马上去买抗高原反应的药物,不然很可能会出大事。超过4000米的高度,放倒一个壮汉分分钟的事情!又恰恰在这个时候,过去的同事璐璐给我发微信:“2015年玉树活动,当时你找老外要的那个药,救了脑水肿的那位,那个药叫啥?”她们又要准备去三江源,要做前期准备,找我要药品名称。这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那特别不愿意回忆的黑暗日子里。因为自己喜欢登山探险,也因为工作原因曾经在高原上长期工作,所以经历过很多处理高原反应的实例。但有两次高原反应的处理真的是生死就在一念间,压力非常大。这辈子不愿再经历,惨痛的教训值得一辈子汲取。今天把它写下来,希望这些惨痛教训中提取的经验能给更多人带来平安,成为大家上高原的常备措施。高原美景往往让一些人忽略了个体差异,以为自己可以跟当地人一样任意驰骋。二作死的态度面对高山反应,一般是两种很极端的态度。第一种,矫情!只要是进入藏区,不管是高原面上还是低矮的河谷里,不管是绿树葱茏的夏季还是冰雪隆冬,一定要全副武装。提前一个星期开始吃红景天,喝各种补药,车里堆着氧气袋,导游随时拿着氧气瓶,走两步就要吸口氧…….这种人其实药店和旅行社最喜欢,他们也尽量把顾客往这个方向引导。一种药几十块,你来几瓶?第二种,漠视。“看看人家红军,穿着草鞋就爬雪山过草地了,有啥了不起的?!再看看人家当地娃,穿双胶鞋满山跑,能出啥问题?!”我还真遇到过穿着凉鞋披条毯子就嚷嚷着要去爬雪山的。他只看到了红军英雄坚韧的一面,却没有人确切知道那样的伤亡率是多高。很多驴友都爱去巴朗山观鸟看花拍云海,翻过巴朗山口一片开阔的谷地,在那里是拍云海最佳的地点,能拍到远处壮观的婆缪峰悬浮于云海上。但没有人还记得它的名字——-万人坟!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分支,巴朗山是离开成都后分支第一座四千米级的高山。很多年轻的背夫第一次来到这个高度,第一次高海拔宿营,然后躺下就再没有起来。由此可见,高原反应是一个巨大的隐形杀手。精壮的背夫尚且如此,你真觉得自己每天能走个两万多步,就真地体能比背夫还好?一般高原反应出大事,都出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出现问题征兆时没有发觉,最后没有恰当的应对措施。我见过死人最低的海拔高度,3700米,稻城的亚丁龙龙坝。海拔也并不是很高,相对周边已经算是低地了,周围绿树葱茏,美如仙境。谁会料到居然也能死人呢?野外的工作和旅行看似很浪漫,其实非常艰苦,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准备。三偏方的形成一直都特喜欢登山和探险,横断山系气势磅礴的地理奇观是我的最爱。走多了,一些别人的经验学习,一些自己的经验积累,慢慢就变成了我自己行之有效的偏方,并成为我们一个小群体上高海拔地区的标准操作流程。高山反应我把它分为三类典型情况。第一类,跟感冒发烧的症状很相似,有时候也难以分辨真的就是感冒了,还是高山反应导致的。人的身体会对高原缺氧环境做出生理反应,其实很正常,只是反应程度的差别,个体差异比较大而已。没有必要恐慌,甚至也没有必要吃药。身体扛一下,花点时间适应一下,就过去了。但身体有感觉一定要说出来,不觉得说自己可能高山反应了很丢人。到底需要采取什么措施,由有经验的人来判断。多数人都会经历这一步,只是适应了,就不再恶化而已。以前我每次进山都会带个小药箱,里面装各种常备药。有些人心里压力大,觉得不对劲就老想着要吃药。我就给些红景天,或者肌苷片之类。有聪明人问我:“那真能治高山反应?”我也只能笑笑,其实就是个心理安慰而已。思想上放轻松,身体机能调动起来,适应了就好了。但如果感冒症状加重,出现发烧、哮喘、鼻血、痰带血丝等,那就千万当心,这可就要严肃对待了。第二类,呕吐。通常的高山反应第二阶段都会经历感冒症状,然后头疼,无法入睡,茶饭不思,接着开始呕吐。这种状况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会把人拖垮。我们的有效应对措施是:1准备一块老姜,切成厚片备着。恶心想吐的时候,拿一片含在嘴里,就是含着,用牙轻轻咬,让汁水慢慢渗到嘴里,能有效的缓解恶心想吐的症状。(据说应对山路乘车引起的恶心反胃也有效果。)2准备一包冰糖、一袋葡萄干。在宿营的时候,扔一片姜把冰糖和葡萄干煮在一起。让高山反应的人把煮好的水喝了。一则有效减缓反应,二多少补充点糖分。很多人吃啥吐啥,但能喝下这糖水,好一点的还能把煮过的葡萄干也吃了。2013年在年宝玉则,一个朋友带的香港女伴就是这种情况。感冒症状、吐、昏睡,人很虚弱。队医好像也没有啥经验。我就去照顾,还好,有冰糖和葡萄干。第三类,脑水肿和肺水肿。通常这是高山反应的第三步。从感冒症状发展而来,人呼吸困难,出现意识模糊,典型的特征是丧失本体感觉,丧失颜色辨别力,跟烂醉的人很像。这个就没啥说的了,得赶快救命。严重的高原反应恶化得非常快,处理起来就是跟死神在赛跑。最有效的措施:1吸氧!2赶快往低海拔送。往低海拔送,听起来简单,但很多时候是短时间内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经常遇到的情况是,长期的野外活动带不了多少氧气。在高原面上,就是跑大半天,也还是在高原面上,下降不了多少高度;在高山上,道路都很差,就算找到公路找到车要下到低海拔,都要花大量时间。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形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晚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人还在半路就已经不行了。我们的应对是,特效药,首先把命保住,然后再说怎么送到医院。这里是重点,记住这几种药:地塞米松,速尿或者氢氯噻嗪,心痛定。(速尿和地塞米松都是处方药,药店是不能随便卖的。非医务人员最好不要建议别人使用,这两种药还是有禁忌症,不能随便用。)这些救命的药都特便宜。地塞米松加速尿,也就十元钱以内。你到药店去,人家都不爱理你,都给你推荐一堆高大上听不懂名的药,或者甚至就干脆告诉你:没有!那你就咬定了,要利尿药,其他的利尿药也行,药店肯定能给你找出来。可以治疗的药物还有很多,医生能给你讲一堆道理,写一长串药单子。我的推荐就是:1地塞米松、速尿、心痛定——救命用,都特便宜,最好上高原前就在非旅游区的药店备好。2冰糖葡萄干各一包——缓解高山反应,补充糖分,调节血液渗透压。如果没有高山反应,就当小零嘴吃了也挺好。3老姜一块——减缓恶心反胃症状。四五须海历险有人会觉得自己老跑高原的,甚至是资深驴友,带着队伍在高山上跑的经验多了去。这些东西完全跟自己没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千万不要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境去。我曾经的同事,江湖人称“大牛”,确实牛!生态学博士,北大登山队出身,去过西藏跑过南极。经常在高原上跑。没事的时候,就是一超人,骑一天马下来还要继续工作,自己套马上马鞍,连当地藏民都竖大拇指。但那是没事的时候,有事的时候,到了拉萨就因为高山反应去住院,或者半夜里爬去找同行老师,赶紧开车连夜往低海拔送。高山反应这事,不定找上谁,都不要轻敌的好。我两次面临生死考验都是因为轻敌。居然找不到五须海的照片了,画面里左一就是深爱着中国的迈克同志。大约是十年前,带一帮朋友到四川甘孜州的五须海玩,对我们这群常在高原跑的人算个啥?!小郑找上我:“老大,听说五一节你要带朋友去五须海。早就想跟你在野外去长点见识了,反正这个又简单,要不带上我给你当助手吧。”小郑年轻勤快,大家都喜欢他,于是就把他带上了。给他开了单子,准备什么东西。他又是学医出身,药品啥的也就都归他准备。还有个多年的德国老朋友迈克也要来拍摄贡嘎山脊线,也跑来参加我们。因为我们就只有假期几天时间,不能陪他去贡嘎,于是在网上帮他找个翻译。一个在旅行社做高山导游的哥们循着网上的信息就来了,说起来去过好多地方,还是高山导游,于是就让他参加,跟迈克住一个帐篷。在五须海背后,雪山、森林,美景、老友,大家玩得很开心。连送我们进山的旅游车司机都愿意跟着我们去玩,走不了高海拔,就在森林营地里呆着也不错。到了晚上,营地篝火边,大家有说有笑。迈克突然很严肃地来找我:导游出问题了!到帐篷一检查,是高山反应。不过,大家也很淡定,这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药呢?——小郑一脸懵,忘了带了!好吧,我们还有葡萄干和糖,可以熬水,提高血糖浓度,改变渗透压。糖和葡萄干呢?——小郑要哭了。你们白天去山上,我跟司机在营地里没事干,都煮来吃了!突然,这个世界就安静了。谁也没有想到生死抉择来得这么突然。怎么办?高山导游已经痰里面带血了,肺水肿!留在营地,就凭手上的那点资源,最多稍微拖延,但只能是等死。送下去,黑灯瞎火,林间小道怎么送,路上一折腾估计人去得更快。小郑主动请罚,愿意走夜路下山,去村里找医生和药品。但就是白天那林间小道都很难走,陌生地区走夜路,迷路导致的伤亡比高山反应导致的还要多。迈克把我叫到一边:“这话我不该说,但你是我的朋友,我必须说实话。我知道你的担心,但你必须送他走,哪怕死在路上,我们也尽力了。但如果死在营地,如果还有人迷失在森林里,都是你的责任!”这个选择艰难了。理性角度看,这确实是最恰当的。但,我也知道,这种选择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死在了路上。我们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我们尽力了。其他选择,都会冒巨大的风险。在最痛苦艰难的时刻,一个女侠站出来,“我有经验,我跟小郑去找医生。”他俩消失在幽暗的森林里,我则在营地照顾病人。等营地情况稳定了,又和队友BREEZE一起进入森林,去接应小郑他们。幸好最后都有惊无险。半夜里,他们带回来一个村民一匹马,还有药品。导游得救了。营地海拔3700米,森林中。那痛苦忐忑的夜晚,艰难的抉择,再不想去重新经历一次。以后再有啥野外活动,不带陌生人,所有重要药品必须自己携带。澜沧江源深处的志愿者营地五澜沧江源生死劫惨痛教训总是会有各种理由来忘记的。2015年,我再次面临几乎一样的绝境。一个企业基金会对我们在高原上做的生态保护特别支持。组织了志愿者到三江源我们工作的区域去体验,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5年夏天,他们基金会准备再组织一个大型的活动,其中一些经过选拔的能吃苦受累的志愿者会跟我们一起进入澜沧江源头区域去工作。挺好的事情。前一年都是我们来做后勤的组织和安排。基金会也是出于好意,怕给我们添麻烦,找了一个公关公司来做活动后勤组织,公关公司又再找了青海当地的旅游公司租了车安排了队医等等。我的任务很简单只需要带这志愿者到我们工作的点上,大家能参与一些我们的工作就好。当地政府挺支持,扎尕书记提前去帮我们把营地建好。大牛在那里做雪豹研究,带着两个老外科学家也赶到营地跟我们汇合。经历了省城、州府、县城几级的高原逐渐适应,大家状态都还不错,一些身体差的已经在县城就退出了。高原景观,波澜壮丽,大江源头,让人心潮澎湃。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到那种天高地阔的地方,大家都很兴奋。一路上在对讲机里又说又唱。远远地深入高原腹地,天黑才到达营地。帅小伙宏达突然就倒下了。这也在意料之中。把队医叫过来,他居然不会处理!他是从某个卫生院请来的,竟然没处理过高山反应。好吧,把药箱给我,我来处理。打开药箱,傻眼了!地塞米松呢?利尿药呢?都TM一箱什么药!全是各种名贵好看没有鸟用的补药。我不是还提前给你们发了要准备的药品和糖吗?怎么回事?队医还叫屈——我不知道啊,都是公关公司准备好了就交给我的。我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药?杀人的心都有了!懊悔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怎么会放心大胆地交给别人?五须海的教训都吞狗肚子里去了!就算交给别人,我怎么就没有额外准备一份!怎么办?往外送?至少五个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都是高原面,4000多米,没啥高度可以下降。走夜路,旅游公司的司机本来就唧唧歪歪,更加不愿意跑了。万幸。大牛带来的两外国科学家突然说他们有一瓶药。拿来看,专业英语,也难看懂,从症状和用法猜是氢氯噻嗪。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赶紧服药。剩下的药作为宝贵资源,就捏在我手里。当晚,安排大家互相照应。我逐个帐篷检查,对看上去出现初期症状的都特别关照。深夜又有个很强壮的志愿者不行了。只好服药,让队医陪着安排司机往外送。把那一瓶救命药小心翼翼地分出一份,交代队医路上注意事项,多长时间再吃一次,一定要赶在药效之内到县城。大力是志愿者的组长,情况也不太好,但还在初期症状。问他要不要下去,他觉得很正常,不需要走。于是也留了下来。第二天,分两组,一组进澜沧江源头的沼泽地。扎尕书记和大力带着。一组我和大牛及两老外带着,去高山上的雪豹栖息地。因为担心宏达,我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但他状态居然就适应过来,完全没有问题。居然他跟我和一个老外一直上升到了主山脊线附近,这才撤回啦。澜沧江边高原上寻找雪豹踪迹撤回到公路边,远远就看见一个队员跑过来。“你可回来了。大力出事了,你赶快去看看。”在寺庙旁的小屋里,几张椅子拼成一个长条,大力躺在上面。一问,他们早上出发,没多久大家发现他状态不对,开始酒醉了一样胡言乱语,感觉他是严重高山反应,于是找了个车把他尽可能往下送,就送到了江边的寺庙这里。但这里也没有医生,大家不知道怎么办了。一检查,脑水肿加肺水肿,已经意识模糊了。把那仅剩的几颗药拿出来,给大力服下。把我手上最后能调动的一个当地藏族员工叫过来,让他赶紧送大力去县城。用最后一辆我们可以用的皮卡车派出去。临走时,拉着藏族员工的手,“我这里只剩这最后一点药了,药效只有四小时,你务必要赶到县城!是死是活,就看这几片药能坚持多少时间,就看你能够有多快了!”看皮卡车扬起灰尘远去,我和队员们被抛在江边。世界一片冰冷。天高地阔的美景,变成天荒地远的困境。没有信号,没有车辆,没有药品,没有人能够进来救急。我只能祈祷大家都有好运气,都能顺利回到县城。我也只能祈祷,剩下的这些队员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再出问题。有没有那十块钱就能买到的药,已经成了巨大的分水岭,把我们从天堂美景隔绝到了地狱绝境这一边。运气都很好,大力从死亡线边上被拉了回来,但他在医院里躺了很久,回到内地又在医院康复了很久,健康受到了很大损害。后来营地里的故事,就更加一言难尽,跟主题无关,就不讲了。对我影响也很大,不愿再提及那样的故事中。我也再不敢指望大家在森林里都不会迷路,队员们耐力都正好坚持到医院,绝境里都正好有个老外掏出个宝瓶说一句“我有药”…….运气再好也不能挥霍,好运用完了就都是生命做代价。与多刺绿绒蒿长在一起的红景天六高原反应的原理有些同学可能会问,这故事靠谱不?十来块钱的药真的就能救命?那一罐氧气都不止你这点钱!相信我的可以跳过这一段门外汉笨拙的医学描述。虽然我尽量试图用简单的语言来把它说清楚。先说什么叫高原?因为高,所以就是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定义为高原。为啥?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海拔上升而下降,人体动脉血管里的氧气量降到一定值以下时,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一般人在海拔2500米左右时动脉里的氧分压降到60mmHg,人体与缺氧有关的生理反应开始变得明显。这时人体自然而然地会做出反应,呼吸量增加,肺血管收缩,和血红蛋白载氧增加。呼吸量增加来提高摄入的氧。但呼与吸是并列的,吸入多的同时,呼出也必然多。大量二氧化碳呼出,血液中的碳酸浓度降低,从而改变了血液酸碱度,使血液偏于碱性,俗称碱中毒。过于碱性的血液可能造成中枢神经功能失调,比如头疼,手脚发麻,胃肠不适,疲劳虚弱,头晕,和失眠。这就是高原反应。严重高反原应时,缺氧可以直接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就会升高,进而破坏血管壁。一些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后,液体漏出,积聚在肺内反而影响血气交换。这就是肺水肿。缺氧可以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以保证脑的氧供应,但它一旦破坏了血管壁,液体渗出,就是脑水肿。所以脱水治疗就是一种重要方法。药物作用使得血液里的无机盐进入尿液排出,它改变血液的浓度,改变血液渗透压,减缓液体的渗出。从而抑制水肿的扩展。我希望这算是讲明白了。高原之美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有准备好,随时可能变成地狱。七经验再总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救命的事情不要当儿戏。我的经验和忠告如下:1高原反应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要太紧张,逐步适应就好。2上高原的注意事项网上可以查到很多,比如不要剧烈活动,不要喝酒,防治感冒等。这些都是经验总结,值得学习一下。3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吸氧,下降高度。4如果无法做到,那药物就是保住性命的重要依靠。记住,花里胡哨的药品随便你买多少,但救命的那几样,千万别忘记了!5思想上重视、提前有预防。预防永远比出事了之后英雄怎么来挽回局面更重要。不是每次都有英雄正好出现在身边,不是每次英雄都能挽回得了的。6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有过高原经验了就轻敌,高原反应要找谁,什么时候找,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有些东西可以永远不用,但千万别没有带。7重要的东西,自己备一份。去高原,头灯、应急干粮、应急药品、水壶装自己背包里,随身带。随身的背包不要交给别人背,也不要去帮别人背。8如果感觉自己高原反应了,大声说出来,不丢人。好多倒下的,都是英雄汉。9当然,说出来有没有用取决于你跟谁在一起。所以,不要跟陌生人登山,不要跟不靠谱的人去野外。下如果真面临一个疑似高反遭遇者,怎么判断他是感冒了还是高原反应了?到底怎么处置?雪山下登山的山友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今天就应大家的要求,着重谈两个要点,第一是出现高原反应时怎么及时地做出正确判断,第二是怎么能快速正确地处置。这两条都是能否救命的关键。但在讨论它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讨论一下态度问题。(如果对态度对基本知识都有共识,可直接跳到上篇的三和四去看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具体判断方法和处置措施。)一再谈态度的重要性没有想到这个文章一发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看来受过高原反应折磨的同志们也不少啊,它勾起了大家的野外回忆。也有很多小白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但都没有发觉,读完文章才知道自己当初有多么无知无畏。这文章写下来就是希望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大家能从中得到受益,甚至就能直接指导到行动,就是最好的。感谢大家的认同,这篇文章被转发到好多群里,各个群的讨论也很不一样。多数是说学到了东西。但也有好些同学不以为然。还有人特意发了图片——我当年就是这么脱光膀子在高原上奋力跳跃的;我当年在你说死人的地方就是身轻如燕的;不一而足。我为大家的勇气所倾倒,但还是坚持认为虽然不必对高原反应谈虎色变,但思想上重视它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也引用刀刀同学的话,提醒一下各路英雄好汉。“高原反应,个体差异很大。别人身上不发生,不意味着自己身上不发生。也不是说你身上这次没有发生,下次也不会发生。另外,在A地没有发生,也不意味着在B地也不发生。”好多人就容易栽倒在这上面。我其实挺害怕遇到那种牛气的驴友,更不敢跟他们结伴。多次在野外遇到驴友,但凡爬山到了垭口,一定要脱光了膀子在雪地里摆好pose拍照留念;但凡到了高原海子一定要脱了鞋下去泡脚。是否有违当地文化传统犯禁忌咱先不说,初到高原,这真是把自己往危险境地里推啊。论装备我不如他,论体力我可能不如他,论胆略和见识我更不如他。但如果在野外遇到真出了问题,你说我是救呢,还是不救呢?青藏高原东部的山地海拔2500米左右高度的美景二基础知识补充有同学说看了这个文章感觉很害怕,不敢上高原了。这个也没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有助于大家正确地理解高原,理解高原反应。什么才算是高原呢?海拔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海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海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从实际情况看,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高原反应是指人达到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高海拔环境(低气压、低含氧量、空气干燥等)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以下情况容易出现高原反应:1到超高海拔或极高海拔地区,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反应越明显。2进入海拔的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反应的强弱。海拔极速升高(如乘飞机)比循序渐进阶梯升高反应要强。有报道,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00米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达4200米时,发病率要低40%。这就是我一看见自己哥哥准备成都飞拉萨然后去那曲,然后就火急火燎地赶紧给他打电话要他改变行程的原因。张远彬博士和王大军老师都是我钦佩的科学家,高原工作的经验也非常丰富,很有幸与他们曾经有过很多美好的野外经历。在群里讨论时,张远彬博士贡献了一个故事。“我和大军也冒险过一次。那是2006年,早上6:20的飞机到格尔木,然后立即坐车到五道梁(海拔4800),11小时不到,海拔就从500米上升到4800米,晚上在兵站斜靠床头过了一晚,我和大军随时相互观察对方,都不敢深睡!想起来都后怕!”我觉得张博士他们这样的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态度,不会因为自己经验丰富了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反而是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很清醒的认识。互相盯着,防止对方深睡出现了严重高原反应而不能彼此发现。所谓对自然的敬畏,这也算一种吧。3个体差异个体差异,这个真的就叫做人比人气死人了。每个人最好对自己都有个正确认识,知道自己的边界在那里,千万不要逞能。以我自己为例,基本上没有尝过高原反应的滋味,直到我到了三江源通天河附近的莫曲村。海拔4600米,跟周围地方没有什么区别,但2012年我在那里就是被折磨得七荤八素。我知道要么是我自己已经老了,要么是我就对那地方敏感,以后去那里要小心。4区域和时间差异不同地区,即便同样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的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更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老司机都知道,青藏公路上五道梁是道坎,很多人都是在那里倒下;玉树路上玛多县是个关,好多藏族同事在那里住下都会被折磨到死。有经验的人在规划自己的路线的时候,都会特意避开在这些地方住宿。向极高海拔攀登的登山者,都需要预先经过科学的海拔适应过程,否则极易出现严重高原反应。三高原反应的要害高原反应是正常是生理现象。一般人通过调整都能适应高海拔,克服高原反应。对于高原反应,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的同时,不会一说去高海拔,就背上思想包袱。前面所说高原反应症状,并不是一个人会出现那么多,每个人的感觉和程度都有区别,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明显高反。如果线路,海拔阶梯设计好,个体适应力强,可以很小,甚至没有。即使有一些反应,也在一般人可以忍受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适应,缓解或者消失。说起来高原反应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病,治疗起来也不难。甚至都不需要治疗,只要你能及时快速下降海拔高度,自然都会恢复。但为啥让人对它如此忌惮呢?就是因为它来得神出鬼没,你并不能确认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找上你。而且它一旦发展成脑水肿和肺水肿,恶化很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没有正确应对,半天时间就可以致命。恶化太快!它的可怕就在这里,你从活蹦乱跳到死去非常快。跟溺水一样,一旦发生,就一会儿时间。再有天大本事,回天无力。好多高反死人的,旁边亲友朋友都是懵的——好好的人,活蹦乱跳的,咋一会儿时间说没就没了呢?无意吓唬大家,是觉得很多人真的是没有经历过,感觉不到它的危险。甚至上篇提到的两个案例,一些亲历者都是看了文章才发信息给我说,自己在现场没有居然都没有意识到当时情况原来这么凶险。草原夏季的赛马会往往吸引很多缺乏经验驴友去围观,但这也往往是高原反应容易发生的时候。四判断和处置严重高原反应的关键要点严重高原反应通常指的就是脑水肿和肺水肿,它的要害就在于恶化太快!如何处置它就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第一,怎么判断人是不是严重高原反应了;第二,如果是严重高原反应了,到底该怎么应对。我在留言里面回答了一些人的提问,还是把它写出来,让更多人看见。在这里也感谢我家媳妇,她是医生,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让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它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关键一如何判断?高原反应本身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还是有一定发生发展规律的。1发生的时间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1-3天后发生2恢复时间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能达2周以上3普通表现●呼吸循环系统:、心慌、气短、胸闷●消费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头部剧烈疼痛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其他:鼻出血、口唇指甲紫绀、全身乏力等4严重高原反应的表现和判断●肺水肿肺水肿是常见的重症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极速登山后6-36小时发病,迟者在7-14天发病。一般认为寒冷、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症状:快速登山6-36小时后,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初步判断方法:(严谨的医学判断要按规定临床检查和机器设备检查,我们不做讨论,只谈野外就能用的。)1仔细观察,看病人是否有上面的这些症状,尤其关注是否有痰,痰的颜色是否带血色。2如果有设备就用听诊器,没有就直接将耳朵趴在患者胸脯听,看肺部是否有有水泡样呼吸音。(医学上称湿罗音)。只要有其中任意一条,不要犹豫,赶紧急救。实际操作中,第二条是最好操作的。随时都可以趴下去听听。至于什么是湿罗音,可以提前到医院去找医生请教下,找个肺炎患者听听就知道了。在五须海的案例中,我们的高山导游睡在帐篷里,就是迈克发现他不对劲,然后趴下去听到他肺部有湿罗音,然后赶紧来找我。又发现他轻微鼻血,并且痰中带血丝,所以我们迅速判断他已经肺水肿。●脑水肿高原脑水肿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主要症状: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伴瞳孔改变。初步判断方法:1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上述反应。2让患者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动作是否准确;或者做简单的计算题,看他能不能准确回应。在的澜沧江源头的例子中,半夜里志愿者不行了要紧急下送。我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做判断。我钻到帐篷里,伸出手去,问他我比的手指头是几,他含含糊糊,说不出来。让他抬手摸自己耳朵,摸不到。当时判断就是脑水肿。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肺水肿同脑水肿可能会同时发生。在澜沧江源头的例子中,大力就是脑水肿和肺水肿同时发生了,并且发现得比较迟,等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有非常明显的肺部水泡声,并且人几乎已经丧失意识。所以他的情况当时已经非常危急,从死亡线把命抢来的。高原夏季美丽的花海关键二肺水肿、脑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昨天给大家特别推荐了十块钱就能救命的特效药。媳妇马上给我指出来,必须要特别说明。速尿和地塞米松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大家转发文章时,也强调下这一点。尽管如此,在严重高原反应的危急时刻争取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做一些常规准备,在关键时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些同学问,地塞米松、速尿这些是不是带一种就行了。其实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前面所说。高原反应也是身体的应急反应。应急反应是对的,必须的,但反应过度了,就会造成严重高反,对身体是巨大伤害。地塞米松其实就是让身体放松下来,血管放松下来,让血液顺畅地流动,减少对血管壁的压力,减轻液体渗透。而速尿则不同,它是把血液里多的水分从尿里排出,从而减轻水肿。简单归纳起来,治疗脑水肿肺水肿的医疗原则就是强心、利尿、扩血管。●急救过程:现场的急救处理,其实不是单独吃药就完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1摆好体位——让病人半卧,或者斜坐起来。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2吸氧——如果有的话。3速尿,或其他利尿剂——降低血容量,减小心脏负荷。口服速尿(呋塞米)20mg/片。起始剂量为一次20~40mg,一日1次,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一日最大剂量可达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以内,分2~3次服用(这是成人用量)。再特别提示一下:速尿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平时多攒几个医生做朋友,提前备下药,提前让医生做好指导。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副作用。4强心剂、氨茶碱——这个有效,但咱玩不了。非专业人士暂时忽略。5心痛定(硝苯地平)、速效救心丸——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6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口服地塞米松0.75mg/片。1日0.75~6mg,分2~4次服用。维持剂量1日0.5~0.75mg(以上是成人用量)。注意:地塞米松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可能的副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眼内压升高、高血压、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并发感染者,单独服用此药可使感染扩散或者加重。7经初步急救,迅速转移至低海拔处。8一旦呼吸心跳发生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媳妇批评得很对,我不是医生,不能给大家推荐处方药。这些是在医生的指导写出来的,相应的信息大家其实也可以在网络上查到。我不生产医疗知识,只是网络信息的帮运工哈。帮大家做点小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我们一起平安地欣赏高原美景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QQ5D6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