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这个“大橘子”因何频频出圈?_新华路_居民_交流

从博主与居民同台走秀的“大家时装周”,到童心满满的“玩具交换屋”、暖萌欢乐的“人宠友好派对”,再到居民群众均可参与的“低碳生态园”……建成开放以来,位于新华路345弄深处的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不断“出圈”,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党建引领下的

从博主与居民同台走秀的“大家时装周”,到童心满满的“玩具交换屋”、暖萌欢乐的“人宠友好派对”,再到居民群众均可参与的“低碳生态园”……建成开放以来,位于新华路345弄深处的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不断“出圈”,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有机结合,不仅成了广受居民好评的“公共客厅”,也成为了新华路街道打造“人人参与共创美好街区”的生动样板。

“早上好,今天又过来啦?”

“早呀,麻烦给我来一杯冰美式……”

上午9点,市民秦女士背着笔记本电脑来到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点了杯咖啡后,开始了自己今天的工作。

秦女士家住新华路街道,从事艺术创意类工作,自由职业的她此前大多时间都在家办公,但自从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开放后,这里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秦女士告诉记者,去年8月,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推出了“自带桌——工位自助计划”,除了场地外,不提供更多服务,而是由想要来此办公的居民、创业者们各自出力、互帮互助,共同打造符合自己心意的办公场所。“现在这里的许多桌椅、书柜都是周边邻居们捐赠的,其中也有我带来的。在这样一个由我自己参与打造的地方办公,让我有深深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秦女士说。

说话间,又有不少人陆续来到自助工位,有的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有的则先和周围朋友聊聊天……伴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中午11点。新华·社区营造中心飘起了食物的香气。社区共享厨房的主理人高雅和居民志愿者一起将准备好的饭菜盛进自助取餐盆里,暂停办公的街坊们有序排队取餐后,坐在长桌前一边用餐,一边互相交流。

“这里现在已经是我的固定午间厨房了。每次来这不仅能吃到健康的美食,还能认识一些新朋友,很有趣。”艺术家麻进的工作室就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内,对他来说,在社区共享厨房用餐,不仅放松,也能带来灵感的碰撞。“我会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交流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麻进所言,高雅入驻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成为社区共享厨房的主理人,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食物为纽带,为街区的居民、白领、创业者创造相遇、交流、碰撞、合作的机会。而这也是她一定要在餐厅放置长桌的原因。“当时也有人建议我放那种小桌子。我说不要,就要放这种大大的长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就有忙碌了一个上午,回到家里和家人吃一顿午餐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彼此敞开心扉,更好地交流。希望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爱。”高雅说。

其实,无论是自助工位,还是共享厨房,都只是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不同侧面。如今,这处曾经的“消极空间”,已经在新华路街道、在地社会组织大鱼营造和街道居民的共同打造下,成为了激发本地居民交流协作、参与社区共治的“美好生活共创平台”。

“我们经常会说,营造中心是一个支持性的东西,就是说,无论是新华路街道的居民还是街道以外的,关注美好社区发展相关内容的专家、从业者,都可以汇聚到这里来,展开交流,促进各种各样的合作。”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何嘉告诉记者,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品牌共创过程中,并没有用抽象的学术概念作为意向,而是选择了一个“大橘子”,希望展现一个日常的、柔软的、可爱的、温暖的、包容的形象。寓意在一个温暖的大桔子里,每个人都是社区大家庭的“一瓣”。

正如品牌形象“大橘子”一样,如今,新华·社区营造中已经在一个个“橘子瓣”的支持下,成为了人人参与的“活力场”,840平方米的空间里容纳了展示场(互动展示性的公共空间)、发生场(参与式工作坊空间)、交流场(社区咖啡馆与共享食堂)、共学场(社会创新书架与办公区)、实践场(主理人空间)、小剧场(多功能活动空间)等。从艺人、博主与居民同台走秀的“大家时装周”,到童心满满的“玩具交换屋”、居民共同打造的“低碳生态花园”,再到暖萌欢乐的“人宠友好派对”,越来越多的美好在这里由居民发起、创造,“每一瓣”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2022年,新华路街道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推出“一平米行动”,以“韧性社区”为主题,50多位参与者从头脑风暴的100个点子中,形成30多组深化提案。最终,11组提案在新华路街道和专家导师的支持下落地。提案行动包括亲子共建自由游戏场、孩子的玩具交换屋、残疾人友好的无障碍地图、为社区商业造点烟火气的商户支持行动、跨代际沟通的长者脱口秀等。

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推动下,一平方米可以是小朋友喜欢玩的“沙坑”,也可以是路边雅俗共赏的“艺术橱窗”……每个人都能通过改变身边的一平方米,让共同的社区更美好。如今,新华路外国弄堂颇受欢迎的打卡点“马爷爷的花园”,便是通过“一平米行动”,由原本杂乱的封闭花坛,成为了漂亮美观,一年四季生机勃勃的开放性公共花园。

今年,为助力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新华路街道又推出了“人人参与行动”和“智慧赋能行动”,更加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社会力量参与。为此,3月底,街道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公众开放活动。开放周期间,新华·社区营造中心的草坪区域布置了“新华路街道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2022-2025)”的系列展板,在回顾第一轮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的改造成果同时,突出展示“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的“五宜行动”理念。同时,社区营造中心还设置了街区地图、意见收集板和线上问卷,使居民对街道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意见、建议可以纳入规划中。“让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和行动,与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新华路街道赋予社区营造中心的角色和使命。”何嘉说。

眼下,新华路街道“人人营造师”计划已经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启动,将招募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社区居民长期参与“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希望社区营造中心这个平台,能把我们社区的资源、街道的资源,以及我们居民这里的一些相关资源贯通起来,努力把居民想做的事,在街道的推动下,变成落地的现实。”新华路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潘贞吉说。

来源:上海长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xoEjd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