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十三跋定武兰亭十三跋,镶嵌在名帖上的一颗明珠

——————江蘇書協——————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迹已不複所見。留有數種拓本,以定武軍州刻石版最爲傳神,然民間難得一睹。 元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五日,57歲的元代大家趙孟頫船過湖州南浔時,得僧人獨孤長老所贈定武拓本。
原标题:定武兰亭十三跋,镶嵌在名帖上的一颗明珠——————江蘇書協——————“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迹已不複所見。留有數種拓本,以定武軍州刻石版最爲傳神,然民間難得一睹。元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五日,57歲的元代大家趙孟頫船過湖州南浔時,得僧人獨孤長老所贈定武拓本。他“一旦得此,喜不自勝”,在經杭州到大都(今北京)的34天途中,把學習書法的所思所悟,寫成了《定武蘭亭十三跋》。特別是第七跋中,“書法以用筆爲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的著名論斷,更是成爲曆代學習書法的指導法則。趙氏的《定武蘭亭序跋》,融書藝與書論于一體,精美流妍,飄逸俊秀,成爲鑲嵌在名帖上的一顆明珠。第一跋: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爲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余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浔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獨孤名淳朋,天台人。第二跋: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真赝始難別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紙色、肥瘦秾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第三跋: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第四跋: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卷。所得爲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禅主,僧(名正吾,號東屏)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岩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第六跋: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爲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縣。廿六日早飯罷題。第七跋:書法以用筆爲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第八跋: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台監察禦史,自都下來,酌酒于驿亭。人以紙素求書于景遠者甚衆,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第九跋: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第十跋: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辄不同,蓋紙有厚薄、麁細、燥濕,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十月二日過安山北壽張書。第十一跋: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第十二跋: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第十三跋:蘭亭與丙舍帖絕相似。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江蘇書協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VXva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