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县委书记、县长毕道丽同志在全县第32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全县第3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很受教育、很受感动。确实,我们随县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随县的教育、为随县的未来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县“四大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参加全县第3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很受教育、很受感动。确实,我们随县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随县的教育、为随县的未来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县“四大家”领导向这些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记得到随县工作三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教师节,每个教师节(庆祝活动)我都参加,不是说我个人有多么重要,而是通过这么一种行动,来传递让全县上下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信息),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举动,来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尚师道。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全县所有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关心、支持随县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在随县七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全县干部不忘初心,实干兴县,以“随县速度”彰显县域实力,以“随县智慧”引领全新蓝图,以“随县作为”破解发展困局,以“随县精神”培优政治生态。今年又着力做好“强核心、美全域、活资源”三篇文章,努力实现随县的换道超越。县委、县政府历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让随县教育日新月异。一是新在学校建设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历年政府工作都将教育列入双十工程重要内容。建设中的炎帝学校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渐渐的呈现出她挺拔的身姿,这将成为随县教育发展的标志;规划中的志大实验学校以全新的定位和前瞻的视角即将展露出他强大的教育功能,这将成为完善随县教育体系的象征;创建中的省级示范高中——随县一中,正在积极的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硬件、提升学校软实力,这将成为随县高中教育的一面新的标杆和旗帜;薄改中的学校项目建设,正在弥补随县学校的短板,向着更为均衡的方向迈进……同时,县委、县政府也正在积极想办法,尽最大努力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二是新在队伍活力上。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先后组织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招聘,厉山镇中心学校、县一中教师公开选调工作。招聘和选调工作方案措施更公开、更透明、工作程序更公正、更严谨。这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教师队伍流动,给教师队伍发展注入活力的重要举措。三是新在质量跃升上。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今年中考成绩A类上线率为9.21%,再次位居全市首位。2016年县一中高考一本上线创新高。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上一类重点大学人数共176人,连续四年突破百人大关。县一中、县二中共有5人获得空军飞行员资格。这是全县的领导干部努力的结果,与我县各部门的协同、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是县教育局励精图治、担当作为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县广大教职员工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行动结出的硕果、创出的佳绩。2016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在我县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几十个省的新教育实验区负责人和新闻媒体430余人齐聚随县,“相约炎帝故里行、共话乡村新教育”,随县教育面向全国展示了良好形象,为提升教育品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随县教育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随县彰显县域实力、引领全新蓝图、筑牢投资底盘、补齐产业短板、推动城乡统筹、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时刻,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守望教育,共同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守望?教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以坚强的保障形成一股有机制、能创新的教育发展力量。随县亟需发展,但随县奇缺人才。今天的教育可以说就是随县的明天,决定了随县的明天。当前,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产能融合。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人才稀缺,严重制约了随县经济换道超越。今天的教育竞争激烈、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松懈;今天的教育没有如果,因为我们承担不起落后的后果。我们怎样“守望教育”?要举全县之力,凸显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县上下各部门要形成合力,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儿,要以坚强的保障,营造教育的大环境、夯实教育的社会地基,实现教育发展的“绿灯”效应,促进教育在新时代、新时期的发展。1.要强化保障。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机制保障各部门的协调和联动,激活教育发展的一泓春水。县发改、人社、住建、国土、财政等部门要保障教育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各部门要把教育发展当成自己的事儿,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辅的“一主两翼”格局,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一股有机制、可创新的教育发展力量。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坚定的信心、更充裕的财力、更有效的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县直学校建设规划上,要开辟直达通道;在统筹城乡规划时,要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在改善办学条件上,要给予资金和立项支持;在教师补充机制上,要积极落实人事编制;在教师待遇提高上,要尽最大努力、不遗余力的加大投入;在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上,要实现多部门联动协调;在教育安全防护上,要纳入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在捐资助学上,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宣传优秀典型。各镇场党委书记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对教育负总责,决不能将教育扔给分管的同志而置之不理。各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大力支持教育发展,面对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或短板要不惜一切力量去拓展和突破。对忽视教育发展、懈怠教育发展的相关党委、政府及部门,要实行“倒查制度”追责。对教育再怎么支持也不为过,对教育的投入再大也理所应当。以坚强的保障营造好教育的外部环境,为教育的发展凝聚合力。2.要强化创新。以教育观念和思想创新为逻辑原点实施一揽子计划,拓展教育创新的一片天空。教育的创新要从观念和思想开始,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修订、绩效评定体现新的、更为科学的原则,这些都是教育创新的表现形式。深度卷入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理解与研究,深入吃透“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面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改革创新是强大的动力。可以从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县教育局要加快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运作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开拓教育改革创新的路径,实施教育改革创新的行动,营造教育改革创新的环境,形成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大冲击力,为教育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鼓励各学校大胆尝试、开拓进取。加快课堂模式、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德育项目、教学方法等教育领域改革和创新的节奏,在学校形成浓郁的教育改革创新的氛围。在教师层面,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探索,从课堂模式和结构、教育策略和机智、教材分析与构架、资源拓展与延伸等层面进行教育的创新,这是让教育保持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障。3.要履责担当。以各层面的教育元素和教育力量协调共担教育发展,形成教育融合的一股伟力。县教育局要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运用创业的勇气和胆魄、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制定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使教育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要因地制宜定位好办学思想,用办学行为来实践办学思想,优化硬件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校长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术专业素养,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己任,注重自身专业成长,立足教育教学,做新时代的创新型、专家型教师!教育局、学校、校长、教师要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有机制、能创新的教育力量。第二个问题:谁来守望?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更为美好。以全新的思维锻造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也在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下追寻幸福。教师至少要有三个追求:1.要追求修养。这是从思想层面来说的,幸福来源职业追求和职业自信,这都与思想修养有关。专业是职业追求和自信的关键。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教师的补充机制,锻造一支有思想道德、有职业操守、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应该优先考虑、并且长抓不懈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要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与履职尽责、“两学一做”相结合,进一步培育和优化自身师德修养。要从提升专业需求出发,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结合,唤醒和点燃“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规划专业发展的路径,在县教育局和学校搭建的教师培训、学习、提升的平台上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素养。这是我们教师职业幸福的关键。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教育人性光辉的体现,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很难教出幸福的学生,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也是建设一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教师队伍的精神追求,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精神需求、职业理想,各级党委、政府、县直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设身处地的为教师着想,让幸福成为教师实现教育的一种生命状态。对老师好,就是对教育好!发展老师,就是发展教育!老师幸福,就是教育品质!2.要追求成功。这是从工作层面来说的,在学校这个舞台展示个人价值。一是让自己成功。成功没有严格的外延和内涵,各位教师要把教育当事业,而不是职业。作为教师,你的课堂学生喜欢,家长信赖,你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向往和憧憬的地方,这就是最大的成功。还有什么东西的分量和成功比得上几十个孩子对你纯粹的崇拜和向往呢?二是让学校成功。作为一个教师,你要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教师,学校因为有你而被社会高度认可,你增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影响力,潜移默化中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成为其所有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情感归宿,那么说你就让学校成功了。三是让随县教育成功。随县的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影响,提升随县教育的品质,增强随县教育的内涵,使随县教育让社会和人民更为满意,形成对随县教育的深度价值认同。那么说,你就是让随县教育成功了,老师们,我们永远不要看轻自己。可能我们每个个体的力量有限,但我们的播种与培育却可以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教育力量。曾担任南非总统的曼德拉曾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3.要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创新、成长是教育追求卓越的路径和过程。一是要有卓越的理念。要站在教育科学的前沿,解读和研究教育的新理念,为自己所用。在互联网思维下实现教育理念的卓越和创新,建构自身发展的有效框架,提高自我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使自己一步步走向卓越。互联网文化和技术席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可回避,只有张开双臂去拥抱互联网,才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二是要有卓越的技能。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信息化技能的课堂运用能力、过硬的本学科专业绝活等都是卓越技能的体现。互联网技术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触手可及,百度一下,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知识,知识单纯的价值已经不可避免的处在贬值中,但思维的方式、建构的体系、分类归纳的方法等形式,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的经历、方法的探究、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认同、意志品质的培养等等,这些仅靠互联网的知识是无法深入获得的。这就客观上决定了教育内容和技能不能再单纯的建立在知识之上,而应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思想意识等方面下功夫。作为教师,我们要走到时代的前沿,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脉博,以此来应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朝向。三是要有卓越的成绩。我们教师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而获得深度的职业认同和价值追求,这是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成绩的关键。追求卓越的成绩要从热爱教师职业、关爱每个生命成长开始。一个对自己学校没有认同感和归宿感的教师本身就像是一个过客或者浮萍,根本就谈不上职业幸福和教育教学成绩。学校要有发展的愿景,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让教师体会到被爱、被关怀和被尊重的、有温度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老师们愿意守望的希望和着力点,更是教师追求卓越教育教学成绩的必要条件和起点。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品性、专业水准、思想情怀、学识修养都与教育教学成绩息息相关。做一个好教师,就应该站在本学科的知识前沿,有着前瞻的思想和敏锐的研究意识,不断的挖掘和钻研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素养。做专家型的名师,要实现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成长;从事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思想上攀升;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一群有专业发展热情和价值认同的人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第三个问题:守望什么?格局决定结局,质量关乎未来。以务实的态度拓展一条有品位、可持续的教育质量之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守望的初衷。1.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理念。树立教育质量的观念要科学。“质量”是教育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教育的核心。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教学成绩,而是教育对人发展的一种培育和滋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品德、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厚的人文素养、高雅的艺术修养、广博的知识技能、执著钻研和无畏探索的科学精神等,这些都是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二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之路。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教育质量观是不可取的。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有长远的教育质量目标意识和战略眼光。从办学思想上来定位,深入挖掘育人的本质功能,凸显教育深层的人性光辉。2.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决于均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是均衡和质量相互作用。均衡影响着教育质量,体现在办学条件、资源,教育水平、能力,师资力量、结构等方面。只有这些方面达到均衡才能促进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又制约着均衡。质量高就能聚集优势教育资源,就能吸引优秀生源,就形成相对的不均衡,也就导致孩子们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客观上形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教育质量的提升应该是整体的、均衡的,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只有整个区域内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实现了相应的均衡才能算教育质量的提升。二是社会呼唤教育质量。可以说教育质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育质量的考量也体现着教育公平。在物质日益丰盈的今天、精神的需求也顺势向着更高品位迈进,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最高质量的教育,择校、择师的现象就自然形成了,这是追寻更高精神品位的体现,也是应运这个时代而生的。我们除了让区域内的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达到均衡,向薄弱学校补充师资力量,更需要我们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炼好“内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软实力,使教育质量达到均衡,这才是教育均衡的发展根本。3.教育质量的评价取决于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随县的希望,被学生接受、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质量取决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一是要培育健全的人格。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教师要努力培育珍爱生命、心性良善、思想纯粹、品德高尚、正直无畏、诚信文明、爱国敬业的好学生。二是要培育高远的志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远大的志向是学生面向未来、勤奋积极、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决定学生一生的成就,也决定将来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志存高远,坚忍不拔,是学生心智成长的重要因素。三是要培育好学的精神。“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奋好学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永远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成就未来。好学的路荒废了,人生的路就断裂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远志向和好学精神,是每个老师的重要职责,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不忘初心、守望教育,需要我们每个教育人的承诺,也是我们“育人”信仰的彰显。今天你为随县耕耘,明天随县因你骄傲。随县教育今天有你的奋斗而无愧,随县教育的明天有你的奠基和足迹而自豪。最后,在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再次向随县所有教职员工表示祝贺,祝贺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v47a6X.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