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命题思路2019高考作文题如何出?可从命题思想命题思路和命题特点上来把握

展开全文新课标卷全国卷作文题出现于2007年,截止2018年,已经走过11个年头了。11年来,作文题在形式上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这种题型有四个相对稳定且明显的特点 :第一,题型上,仍然采用了材料作文题的形式;第二,内容上,仍然紧贴时代、
展开全文新课标卷全国卷作文题出现于2007年,截止2018年,已经走过11个年头了。11年来,作文题在形式上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这种题型有四个相对稳定且明显的特点:第一,题型上,仍然采用了材料作文题的形式;第二,内容上,仍然紧贴时代、紧贴生活;第三,要求上,仍然和前七年保持一致;第四,写作角度上仍然采用了“限制+开放”的模式,即“一个中心话题+多个写作角度”的模式。下边本文将沿着这种思路从命题规律的角度试着推测一下2019年新课标卷作文题的命题趋势。以期对已经进入高三的老师们和高考学子们起到启迪的作用2019年新课标卷作文题将在已经走过的11个年头的基础上又会走向何方呢?从前边的简略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2019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仍然会采用新材料作文题的形式,题目内容依然会紧贴时代、紧贴生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命题思想新课标卷是新课改的产物,因此,新课标卷作文题必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这是新课标卷作文题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纵观11年来的新课标卷作文题,7道题目都很好地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纲领性要求。这个要求可分三层:①能力培养上,强调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②个性化写作上,强调“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③写作的开放性上,强调“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回顾一下七年来的新课标卷作文题,在指导思想这一层面上这七道作文题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些纲领性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从考纲的规定上看,考纲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两大等级十个评分点: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两大等级10个评分点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高中写作教学的三大纲领性要求。从题型上看,11年来的新课标卷作文题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题的形式。2007所给材料是一则有关创新的话题的材料(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了汽车挡风玻璃)、2008年是一则关于养生与放生话题的材料,2009年是一则关于诚信话题的材料,2010年是关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材料,2011年是一则关于“中国崛起”的材料,2012年是一则关于顺手行善与真诚回报的材料。这11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为什么均采用新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呢?原因可能较多,但在笔者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种题型在“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上,在“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上有着其他题型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要求上看,新材料作文题的要求一般均表述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一下,这种要求可概括为“四自”原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这“四自”原则同上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高中作文教学的“三大”纲领性要求完全一致。从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上看,各省一般按照考纲的要求,将高考作文分为两大层级四个小类来评分。两大层级分别是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四个小类是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四类文。详细情况如下表:不难看出,这个评分办法同样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高中作文教学的“三大”纲领性要求完全一致。因此,从命题思想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坚定的认为,只要新课改继续推进,新课标卷作文题的命题思想就不会变,在这种命题思想指导下的作文题自然地也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二、命题思路就新材料作文题的产生来看,新材料作文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一种作文题型,它脱胎于大纲卷全国卷作文题,它的出现体现着全国卷作文命题的逻辑进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8年这12年间,全国卷作文题主要以命题作文为主。从1999年开始,全国卷作文题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新题型:话题作文。这种题型使用了6年。这六年可分两个阶段:前3年为单话题的话题作文,后3年为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从2006年到现在,全国卷一直采用的作文题型是新材料作文。新课标卷是2007年出现的,作为新课标卷的代表试卷——宁夏海南卷当年即采用了这种作文题型,而且也一直沿用到现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材料作文题是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作文题型,它的产生是全国卷作文题在命题的逻辑思路上自然演进的结果,这里有着严格的逻辑层次。三、命题特点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较而言,新材料作文题有三大特点:限制中最大限度地凸显开放,感性叙述中闪耀着理性思辨的光芒,铺垫引入中巧妙地降低了审题难度。新材料作文题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材料限制、话题限制、文体限制。所谓材料限制用新材料作文题中的原话来说,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纵观11年来的新材料作文题,其共同特点是:材料都蕴含着一个中心话题,如去年的三道作文题分别蕴含的中心话题是:新时代与我的成长、如何选择飞机的防护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2013今年的“同学关系”、2012年的行善与回报的话题,2011年的“中国崛起”等等。考生写作时,偏离或离开这个中心话题就会被视为偏题或离题。这就是话题限制。“文体限制”是指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应当有明显的文体特征,即议论文就应当像议论文,记叙文就应当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新材料作文题除此三点限制外(实际上,新材料作文题的这三点限制是考试作文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而且,就这三点限制中的最后一点来讲,实质上就是不限制),其他方面都交给考生,由考生自由发挥。由此可以看出,限制中最大限度地凸现开放是新材料作文题有别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一大优势。就11年来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的性质来看,这些材料可分为6类:1.新闻性材料,如2011年的作文材料;2.故事性材料,如2009年的作文材料;3.科普性材料,如2007年的作文材料;4.为漫画行材料,如2016全国1卷;5.名言警句性,如2017年全国2卷;6.典型材料组合性,如2018年全国1卷。这些性质各异的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均为叙述性材料。这种表达方式平实、亲切,感性特质显著,考生一读就懂。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性质的材料、这种方式的表达就浅显、直白,没有深意。事实上,在感性叙述中融入理性的光芒是这八年来新课标卷作文题的不懈追求。2007年新课标卷作文题蕴含的中心话题是创造,2008年是养生与放生,2009年是诚信与善良,2010年是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2011年是中国崛起,2012年是顺手行善与回报,2013年Ⅰ卷是“成功与经验、技术、勇气”,Ⅱ卷是同学关系,2014年的两道题分别是“合作共赢”和“自立自强”,等等。细细品味一下这些话题,无一不闪耀着理性思辨的光芒。这个特点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来讲,无疑是意义重大。新材料作文题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都蕴含着一个中心话题,这一点,前文已多次提及。新材料作文题的这个特点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这样来认识:题目所确定的中心话题都是通过一则或多则故事性很强的材料自然而然的引出的。如2007年的中心话题“创造”是通过法国化学家别涅迪克发明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引出的,2010年的中心话题“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是通过三则故事(热带观赏鱼的成长规律、狼的生存规律和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引出的,今年的中心话题“合作共赢”和“自立自强”分别是通过“山羊过独木桥”和“旅游区人们喂食动物”的两则故事引出的。新材料作文题的这种设题方式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开门见山直接给出话题或命题的做法相比无疑为考生审题降低了难度,有利于考生作文能力的检测。新材料作文题的这三个特点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实质上是新材料作文题的三个优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新材料作文题的这三个特点从考生的角度来看,有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从高考作文考查的目的上来看,更符合高考以选拔为目的考查要求。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2019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在形式上依然会采用新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在内容上依然会紧贴时代,与时代同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在要求上依然会延续以往的“四自”原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20Ok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