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喜欢贾宝玉从文本细读探贾母对贾宝玉婚姻之态度

作者:云象一裳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一曲《终身误》让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后的婚姻结局大致是娶薛宝钗为妻,与林黛玉有情人未成眷属
原标题:从文本细读探贾母对贾宝玉婚姻之态度作者:云象一裳“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曲《终身误》让我们知道贾宝玉最后的婚姻结局大致是娶薛宝钗为妻,与林黛玉有情人未成眷属。这一结局可能因林黛玉薄命而顺理成章。然在其生前,围绕着贾宝玉的婚姻,除其本人心心念念于林黛玉外,贾府关键人物贾母又有着怎样的选择呢?作者虽未明写,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细读文本找出线索的。贾宝玉的婚事第一次被明确地提出来,是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端午节临近,贾元春对贾府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安排打醮,另一件是送节礼。从文中来看,元春封妃后至此时对贾府共有两次封赏,第一次是在元宵节省亲时。对于这两次送礼,文中都给出了详细的礼单子。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在省亲的赏礼礼单上,贾母位居第一,宝玉和钗黛、众姐妹一例,薛姨妈和凤姐李纨同例。但是到了端午节,礼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宝钗和宝玉同例,黛玉和众姐妹同例,而薛姨妈则被提到了和王夫人、贾政同例的份上。旧时代等级制度严格,送礼也严格地遵照着尊卑顺序,两次礼单发生的变化可谓意味深长。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冰雪聪明的女子。文中这样描写收到节礼后钗黛二人的反应:“……(宝玉)往贾母那边请安去,只见黛玉在前面,宝玉赶上去道:‘我得的东西要你拣,你怎么不拣?……’”黛玉“因说道:‘我们没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同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了元春所赐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作者不写而写,借二人的想法道出了贾元春的节礼含有给贾宝玉指婚薛宝钗的意思。这里先探讨一下贾元春的选择。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写道,“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钗、黛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元春在听到宝玉能题咏后,并未马上召见,而是观察了一下两个“如姣花软玉一般”的表妹后才提出让宝玉进见,应该是包含了一些比较的意思。其后的题诗试才,钗、黛二人也是同得元春欣赏:“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回宫后的贾元春与姊妹们隔空互动,猜灯谜、编述大观园题咏,又下谕令宝钗等入住大观园…..整个过程中看不出在钗黛二人中有任何偏向。是什么原因导致贾元春最终做出倾向于薛宝钗的选择呢?收到节礼后的钗黛二人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金玉之论。第十八回省亲结束时,元春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二次,见面是尽有的。”贾母年事已高,进内省视的人自然是以王夫人为主,“金玉姻缘”的传说不难传到元春的耳朵里。这也给选择困难的贾元春提供了一个做决定的依据吧。端午节节礼指婚的意思,既然钗、黛这样的小姑娘都知道,阅历更深的贾母王夫人熙凤等更应当知道。那么各人的态度又是怎样呢?第二十九回,“从来不爱花呀粉的”(薛姨妈语)的薛宝钗戴着“容易褪不下来”的红麝串,先去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又来到了贾母处。“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看戏去。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不去。’……贾母听说,笑道;‘既这么着,我同你去’。凤姐听说,笑道:‘老祖宗也去,赶情好……’”。“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宝钗只得答应”。王熙凤是肯定知道礼单子的,而且面前的薛宝钗还戴着跟贾宝玉一样的红麝串。但是她却视而不见,也只字未提节礼的事,反约她去贾元春只安排了爷们参加的打醮现场去看戏。一旁的贾母马上表示了支持。在她的安排下,贾府女眷除王夫人外几乎全员参与。端午节时天气已有些炎热,这一回中作者也用了不少笔墨来突出天气热,黛玉中暑自不必说,文中贾珍让家人训贾蓉:“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就先凉快去了?”、“登时林之孝一手扣了帽绊跑了来”、“只见张道士站在傍边陪笑说道:‘……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张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只因外头人多......况是个暑热天……’”在这么个大热天里,一场原定是小规模的祷福仪式因贾母的意外参与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以至主持人贾珍有些措手不及,最初场面稍显慌乱(剪灯花的小道士未及时撤出、贾蓉挨骂等)。这位平日里连宁府家宴都不太参与、王子腾夫人生日宴来请都不肯去的贾老夫人,在这么个热天里,这么远跑到这个道观中,真的是一时兴起要来看戏的吗?端午节贾元春对贾府做的两件事——打醮和节礼,在贾母的主导下,打醮活动办得轰轰烈烈,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婚事件却只字未提,像没发生似的。贾母这种做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如果认为这样还不能够说明其态度的话,接下来的提亲事件可说是直截了当了。第十九回,“(张道士)又道:‘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个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到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好个模样、根基家当也配得上、今年十五岁……乍一听这位“小姐”简直跟薛宝钗一个模子。张道士的提亲人选跟薛宝钗如此相像,恰恰也说明了当时的薛宝钗和贾宝玉很符合定亲的条件。但是贾母的态度呢?——首先是回绝:“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吧。”如果说这句“等再大一大儿再定”有些模糊,既可以理解为贾母认为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同时回绝了张道士的提亲和贾元春的指婚,也可以理解为因为有指婚一事贾母借故推脱张道士提亲的话,那她接下来的话意思则是明白无误的了:“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只要模样性格难得好的。”——人家遇到个“也好个模样儿”的来告诉你,你说“等再大一大儿再定”,既然“再大一大儿再定”,又要“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这到底是让人告诉你还是不告诉你呢?贾母的这番听上去很自相矛盾的话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在贾宝玉婚姻问题上的的多重意思:一、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因为要“再大一大儿再定”;二、拒绝了元春指婚的薛宝钗,因为要“再大一大儿再定”,且要“模样性格难得”的。三、择人的标准是不好定性的“模样性格难得”,且“不管根基富贵”,“便是那家子穷”也没关系的。四、贾宝玉的婚姻由她做主。这四点,不但含蓄地拒绝了薛宝钗,基本上也是杜绝了外界在近期给贾宝玉提亲的可能性。果然自清虚观打醮一事后,文中相当长的篇幅里再未提及贾宝玉的婚事,直到第五十七回。薛宝琴的到来,像一颗耀眼的新星照亮了大观园的上空。她美丽、聪慧、热心,见多识广的经历更使其卓然而立于同时代的女子。这样一个女孩子,该算得上是“模样性格难得”的。果然贾母一见了,也是“喜欢的无可不可”(探春语)。文中多方面描写了贾母对薛宝琴的喜爱:“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自己“要养活”、与自己一处安寝、给她穿连贾宝玉都舍不得给的“野鸭子毛”做的“凫靥裘”、进园中玩时嘱宝钗不可管束、认为宝琴和丫头在雪坡上抱梅而立的画面比画家的“艳雪图”还好看….所以,当贾母向薛姨妈打听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内情况时,“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贾母如此偏爱薛宝琴,不但薛姨妈认为贾母是要给贾宝玉提亲,相信许多读者到此也有此感。因薛宝琴已许了梅家,说媒一事也就不提了。第五十七回“慧紫娟情辞试忙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中,薛氏母女同在潇湘馆与林黛玉闲聊,因黛玉提及邢岫烟与薛蝌做亲一事,几人一番玩笑后,作者写道:(薛姨妈)因又向宝钗道:“……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到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到被她说了一个我们的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到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到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倶全?”这是继清虚观打醮贾母发了一番话后,贾宝玉的婚事再次被提起。而且薛姨妈的一句“我虽无人可给”,也明确的说明了端午节指婚一事后薛宝钗已被默认排除在贾宝玉婚姻人选之外。贾母如果真有意给薛宝琴提亲,所提之人到底是不是贾宝玉?薛宝琴初到贾府,文中写道,“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且说贾母见了薛宝琴,甚是欢喜,便命王夫人认作干女儿,因此欢喜非常,连园中也不命住……”。薛宝琴是薛姨妈的夫家侄女儿,贾母见了薛宝琴,第一时间就“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并因此而“欢喜非常”。同一回中,林黛玉看见薛宝钗在自己面前跟薛姨妈撒娇,便流泪感叹,因此引出一番认薛姨妈作娘的话来,文中继续写道:“……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道:‘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西厢记》里,崔夫人为了解除曾许下的张生和崔莺莺的婚约,逼二人相认为兄妹。第四十九回,贾探春说“有了这个好孙女儿,就忘了你这孙子了”,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宝玉要去参加“舅老爷”的生日,临行前贾母给了一件高档服装“雀金裘”:“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罗斯国拿孔雀毛拈的线织的。前儿把那件野鸭子头的给了你小妹妹了,这件给你吧!”被贾母“逼”王夫人认作“干女儿”的薛宝琴,已经成为贾宝玉的妹妹,“认干女儿”一事使薛宝琴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贾宝玉的婚姻人选范围外了!除“认干女儿“一事外,还有没有其它证据证明薛姨妈的想法是错误的呢?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贾母询问薛宝琴的情况,薛姨妈说明已许了梅家后:“……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不止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给谁说媒?’凤姐笑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却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家,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已知凤姐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薛姨妈相中邢岫烟,想说与薛蝌为妻,后经凤姐谋划,贾母作媒,并补请尤氏主婚,整个过程薛、邢二家并未参与。即使是我们今天的风俗,媒人也都是聘请婚姻双方家庭之外的人。王熙凤是贾家的媳妇,她不可能给自家人作媒。况且她说了一句“老祖宗别管”,真是给贾宝玉作媒的话,怎么可能让贾母不管呢?王熙凤和贾母之间一直有一种默契。王熙凤说了一席话后,贾母“已知其意”。不管她们各自想到的说媒对象是不是同一个人,但都并非是指贾宝玉,而且两人心中也都明白这一点。贾母初见薛宝琴就很喜欢,为什么在弄清其亲事状况前就第一时间通过“认干女儿”排除了他和贾宝玉成婚的可能性?如果说她不选择薛宝钗是因为不喜欢其性格的话,排除薛宝琴又作何解释呢?关于贾宝玉的婚姻人选范围,本回中薛姨妈的话说的很清楚:“……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这个“外头”,应当指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外,因为这四家本来就“联络有亲,皆有照应”的(门子语)。文中王家似没有适龄女孩,薛家的两姐妹已都被排除了,就只剩了史家有一个史湘云。史湘云虽然从小就常在贾府走动,也很得贾母宠爱,但是贾母似乎从未考虑过她。在文中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道:“……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史湘云也被排除了。四大家族里的王、史、薛家都没有合适的女孩了,总不能找自己家的姑娘给贾宝玉当媳妇吧?贾府还真有这么一位——林黛玉。林黛玉自到贾府,“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给薛宝钗做生日,贾母安排点戏的顺序是薛宝钗、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当然是第一个,因为是她过生日。王熙凤是为了做铺垫,下一个才好安排林黛玉。元宵节的团圆宴,是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随贾母做主席。贾府日常家宴,只要有贾母在,必安排黛玉、宝玉伴随其坐主席。林黛玉虽然不是四大家族内的人,但她是贾敏的女儿、贾母的外甥女,又是从小来到贾府长大。林家的根基既然“配得上”贾敏,跟贾宝玉当然也“配得上”——虽然后来林家的人“都死绝了”,但是,“不管她根基,只要模样配得上”,“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带领众人参观的第一站便是林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里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贾母因问:“宝玉怎么不见?”——贾元春初见钗、黛,曾问:“宝玉为何不进见?”随着贾宝玉婚姻人选中几个有竞争力的女孩子被一一排除,事情拖到了宝玉“年龄再大一大儿”,看来真的如薛姨妈所说:“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倶全?”《红楼梦》开篇第五回正式切入贾府的日常生活,文中从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起。而贾宝玉之所以能游历幻境,按警幻仙姑的解释,是因为受了宁荣二公之灵的嘱托,要通过声色游历使其“规引入正”、“入于正路”。第二十九回中,宝、黛二人清虚观回来后因“好姻缘”一说吵架拌嘴,文中写道:“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此谶语既照应“还泪”之债,又照应荣公之嘱。林黛玉初进贾府,是因为丧母,贾母“致意务去”:二进贾府,是因为回乡为父探病,贾母“仍叫带回来”,并因父丧而定居贾府。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的这些个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痛失爱女的贾母见了外孙女,“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第五十七回,紫鹃替林黛玉操心:“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经历人世沧桑的贾母不会不知道这些。面对“心肝儿肉”一样疼爱的林黛玉的归宿问题,唯有“两个玉儿”方能“四角俱全”。然而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你总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林黛玉的这一绝叹,为自己、为贾宝玉,然而何尝不是为她命运中的另一个守护神——贾母?芹梦轩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lG0GrX.html

(0)

相关推荐